摘要:中国的观众向来最喜欢历史剧和年代剧,多年来,中国也涌出了很多该类型的好剧,比如《闯关东》,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等等。
文|顺
中国的观众向来最喜欢历史剧和年代剧,多年来,中国也涌出了很多该类型的好剧,比如《闯关东》,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等等。
而在这两个领域中,有一位演员绝对在其中有着制霸的地位,此人便是陈宝国,
在这两个领域,他说第二,绝对没人敢说第一。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陈宝国三部演技巅峰作品。
陈宝国这位演员,绝对算得上是内地顶级的演员之一了,尤其是在电视剧这个行当里,更是响当当的响当当。
他参演的第一部电视剧《赤橙黄绿青蓝紫》就帮助他拿下了当年的金鹰奖,陈宝国路从一开始走的就相当的顺畅。
在《武则天》中饰演了李治之后,陈宝国开启了自己的“帝王之路”,而《汉武大帝》应该说是陈宝贵“帝王系列”的集大成之作。
可以说他用自己的那张脸,定义了什么叫做“汉武大帝”,那句“从此以后,攻守易形了!寇可往,我亦可往!”
可谓是将汉武大帝的自信和霸气,演绎的淋漓尽致,陈宝国老师的眼神,神态,真的演出了汉武大帝的灵魂,看的人浑身战栗,热血沸腾。
在剧中,霍去病射杀李敢向汉武帝请罪,他一边抽打霍去病,一边骂他,
是真的把那种对霍去病的宠爱,却又恨铁不成钢的神态动作演绎的非常细腻,也为霍去病之后的去世埋下了伏笔。
巫蛊案中,太子自杀,太监欢快的跑来报信,陈宝国饰演的汉武大帝只是说了一句话:
“你是在给我报喜吗?”
作为一个皇帝,他是不能喜形于色的,作为一个父亲,常人的悲欢,喜怒哀乐,他一样也有,他的伤心难过,又能和谁诉说呢?
如果是一般的演员,是很难将汉武帝的这种感觉表达出来的,但是陈宝国老师,只用了一句话,就表达出了应该表达的感觉。
也就是这一句话,让一个老戏骨的功力顿时跃然纸上,这远非瞪眼的演技能够相比的。
为了演好汉武帝刘彻这个角色,陈宝国当年在家中闭关21天,完全成为了隐士,他读遍史书,试图揣摩当时汉武帝的那种心境。
试图了解汉武帝的内心,而当他站在摄像机前时,他就是汉武帝!
在这部剧结束后,陈宝国说自己再也不演帝王戏了,但是后来他还是食言了...
1994年,导演郭宝昌看上了《大宅门》决定将其拍成电视剧,于是找到了自己的朋友陈宝国,希望由他来出演这个主角。
陈宝国当即答应,然后收了郭宝昌9万块钱的片酬,之后的一切都很顺利,郭宝昌拿到了投资,电视剧也顺利开拍。
可是没有人想到,仅仅拍了三集,投资人就不满意了,要求换下郭宝昌,让其他人来执导。
这个关键时刻,是陈宝国站了出来,表示如果《大宅门》是其他人来拍,那么他就不玩了,他不演了。
言下之意,如果换人,那么前面的三集全部作废,投资人也不惯着陈宝国,直接撤资,《大宅门》的进度也就直接中断了。
郭宝昌拍不下去,只能请大家先回去,陈宝国表示,只要你什么时候能拍,什么时候就叫我,我都有空。
为此陈宝国拒绝了所有的片约,可是这一等就是四年,完全没有收入的四年,陈宝国甚至卖掉了自己的房子。
后来《大宅门》被央视看上,陈宝国也得以回到片场,当年他平均每天要拍70场戏,经常拍到半夜,第二天还要照常赶进度。
压力太大,失眠,那就吃药,一切都要靠自己熬过来。
于是,《大宅门》也就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多余的其实不必多说,经典就是经典,《大宅门》就是经典。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陈宝国收的片酬非常少,所以其他的演员也没有一个片酬高于他的,很多人都是零片酬出演,甚至张艺谋都来客串,还剃了个光头。
正是这一众大腕,共同为我们带来了这部荧幕经典。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在很多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就好似空气一样,很多以“权谋”而著称的影视作品中,其实也很难看出这一点。
迄今为止,只有陈宝国的《大明王朝1566》将这种感觉给演了出来,
这部剧在中国的影视圈子里,其实就好比“沧海遗珠”一样的存在。
虽然剧本的功劳很大,但是最大的功劳还是陈宝国自身的人气质,不怒自威,言行举止间那种除了天王老子谁都能手拿把掐的,绝对的自信和从容。
陈宝国就很好的拿捏住了封建帝王的核心要素,权力,绝对的权力,“君”之所以以血肉之躯比虎啸龙威,独一个“权”字尔。
很多电视剧在提到权之后,总是喜欢拿来和“权术”一起说,
康熙王朝的陈道明演的可能就是权术,睿智的小眼神,和各种大臣斗法,自固于封建礼法的牢笼,总想要以德服人。
全然不顾自己是大清皇帝,而不是大宋皇帝。
而这偏偏失了封建集权的现实情况,陈宝国饰演的嘉靖,表面上工于心计,实际上各种决定只是他一喜一怒间所作出的离谱决定。
吕芳说废就废,喜欢的大臣说上就上,即便是张居正,严世蕃,一样说开就开,这才是真正的皇帝应该有的表现。
就像嘉靖赦免杨金水时说的那句话:“天罚他了,朕就不罚他了!”
根本就不在乎什么所谓的礼法,所谓的道德,这就是皇帝,真正的皇帝。
陈宝国,算是把帝王的那点事,彻底的琢磨透了。
来源:面面面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