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身上那种强烈的撕裂感和悲剧性,反而让我觉得,他是整部剧里最真实、最值得琢磨的一个人。
《人民的名义》播出那会儿,我身边不少人都在追。
茶余饭后聊得最多的,除了达康书记的表情包,就是祁同伟这个角色了。
说实话,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和很多人一样,觉得他就是个典型的反派。
趋炎附势、不择手段、虚伪至极。
但后来细想,这个人物真的不是一句“坏人”就能概括的。
他身上那种强烈的撕裂感和悲剧性,反而让我觉得,他是整部剧里最真实、最值得琢磨的一个人。
祁同伟的底色,其实是个寒门子弟的悲歌。
他出身贫寒,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考上了汉东大学政法系,成了当年的“三杰”之一。
那时候的他,有理想、有热血,甚至为了理想主动申请进入危险的反毒一线。
他本该有个光明的前途,但命运却跟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
因为他拒绝了梁璐的追求,权力的一次任性“敲打”,就轻易碾碎了他所有的努力——他被调到了偏远山区的司法所。
一颗子弹换来的英雄荣誉,在权力面前,轻飘飘的像一张废纸。
这一下,彻底把他打醒了,也打“黑”了。
他的人生观从此发生了致命的扭转。
他跪倒在汉东大学的操场上,向大他十岁的梁璐公开求婚,那一跪,跪碎了他的爱情,也跪死了那个曾经充满理想的青年祁同伟。
他从一个坚信“努力就有回报”的理想主义者,蜕变成了一个笃信“权力就是一切”的极端现实主义者。
他的悲剧就在于,他被权力的齿轮碾伤后,不是去反抗这种不公,而是选择成为这个齿轮的一部分,甚至想成为最锋利的那一个。
他后来所有的钻营、所有的堕落,都是从这次“觉醒”开始的。
所以,我们会看到,他后期所有的行为都有了一套自洽的、可悲的逻辑。
他拼命巴结老师高育良,不是因为尊师重道,而是因为高是他的政治资源;
他不顾口碑去陈岩石家挖地,不是因为尊老爱幼,而是因为他以为沙瑞金书记和陈老关系亲密;
他甚至不惜勾结黑恶势力,谋杀同窗,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太渴望爬上副省长的位子。
他认为只有到达权力的顶峰,才能彻底洗刷当年的屈辱,才能获得绝对的安全感。
他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填补当年那一跪带来的巨大心理黑洞。
但你说他可恨吗?
当然可恨。
他滥用职权、草菅人命、虚伪逢迎,桩桩件件都罪无可赦。
尤其是他对侯亮平的嫉妒和加害,更显得他心胸狭隘。
但他又可悲得让人心生一丝凉意。
他一生都在追求“胜天半子”,想要逆天改命,殊不知从他向权力下跪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永远地输给了命运。
他最终孤零零地逃回那个曾经授予他英雄称号的孤鹰岭,用一颗子弹结束了生命,喊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审判我!”。
这是何等的绝望与傲慢,他至死都活在自己那套被扭曲的价值体系里。
既可怜,又可叹。
归根结底,祁同伟是一个被异化的悲剧人物。
他是一个“病人”。
而他的“病”,既是自身性格的缺陷(比如过度自尊又极度自卑),更是那个时代某些扭曲的Z治生态和权力规则种下的恶果。
他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当一个体系的上升通道并非永远向努力和才华敞开,当权力偶尔展露它任性而狰狞的一面时,一个曾经有理想的年轻人,要如何保持他的初心?
《人民的名义》没有给出答案,但它通过祁同伟这个角色,把这个问题血淋淋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所以,看祁同伟,不能只看他的坏,更要看他为何变坏。
他的故事,远比一个简单的“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更深刻,也更令人警醒。
他是一面镜子,照见的不仅是官场的生态,或许也是我们每个人在面对现实压力时,内心那一点点不甘和挣扎的放大。
这才是这个角色最大的价值所在。
来源:米柴视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