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陈主编”吕齐100岁了!编辑部里的定海神针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29 22:19 3

摘要:当《编辑部的故事》片尾曲《投入的爱一次》的旋律再度响起,那个总爱端着搪瓷缸、戴着黑框眼镜的“陈主编”形象便跃然眼前。2025年8月29日,吕齐老艺术家迎来了自己的百岁生日。

“投入地笑一次,忘了自己,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伸出你的手,别有顾虑,敞开你的心别再犹豫……”

当《编辑部的故事》片尾曲《投入的爱一次》的旋律再度响起,那个总爱端着搪瓷缸、戴着黑框眼镜的“陈主编”形象便跃然眼前。2025年8月29日,吕齐老艺术家迎来了自己的百岁生日。

吕齐以百岁高龄,成为连接中国话剧黄金时代与影视繁荣期的“活化石”。在此,我们祝福老艺术家百岁生日快乐!

吕齐,1925年8月29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祖籍山东黄县。青少年时期在浙江省温州二中度过,这段江南求学经历为他日后塑造知识分子角色埋下伏笔。1954年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后,他迅速成为剧院台柱,在《雷雨》《李白》《吴王金戈越王剑》等70余部话剧中担纲主演。在《雷雨》中,他饰演的周朴园既有封建家长的威严,又透着人性挣扎的脆弱;在《李白》里,他将诗仙的狂放与仕途失意的苦闷演绎得淋漓尽致。

北京人艺老院长曹禺曾评价:“吕齐的表演像陈年老酒,初尝平淡,回味无穷。”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演技,源于他对“体验派”表演理论的坚守。他常说:“演员要像活人一样适应规定情境,而非重复表演程式。”在排练《上帝的宠儿》时,他连续三个月观察街头乞丐的举止,最终将莫扎特对手萨列里的扭曲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

1991年,66岁的吕齐迎来人生最重要的影视角色——《编辑部的故事》中的陈主编。这个角色原定由其他演员出演,但前两集拍摄后,导演赵宝刚发现演员气质与角色不符,当即决定换人。吕齐临危受命,仅用一天时间研读剧本,第二天便进组拍摄。

吕齐赋予陈主编“外冷内热”的独特魅力:面对李冬宝(葛优饰)的插科打诨,他总以“哼”一声回应,眼角的皱纹却藏着笑意;当杂志社面临停刊危机时,他深夜伏案写检讨的背影,让观众看到传统知识分子的担当。这种“举重若轻”的表演方式,与葛优的“冷面幽默”形成奇妙化学反应,成就了中国电视喜剧的经典双人组。

该剧编剧王朔曾透露:“吕齐老师总在片场改台词。他说‘陈主编不能光说官话’,于是有了‘改革开放不能光改裤腰带’这类金句。”这种艺术家的主动性,让角色突破了类型化框架,成为改革开放初期知识分子的集体写照。

在电影领域,吕齐同样留下诸多经典形象。1993年,他在《霸王别姬》中饰演戏班掌柜关师傅。那个用烟袋锅敲打程蝶衣(张国荣饰)的场景,既展现旧社会艺人的生存法则,又暗含对传统文化的复杂情感。

其他代表作中,《离婚》里的老派文人、《红色年代》中的革命父亲、《武生泰斗》中的军阀老太爷,每个角色都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即便在《校园先锋》等现代剧中,他也能将退休教师的固执与慈爱演绎得丝丝入扣。这种“一人千面”的功力,源于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他随身携带笔记本,记录各行各业人物的言行举止,这些素材最终都化为银幕上的鲜活形象。

2025年的百岁寿辰,对吕齐而言不仅是年龄的里程碑,更是中国表演艺术传承的象征。与他同辈的艺术家中,张瞳、童正维、丁广泉等《编辑部的故事》主演已相继离世,吕齐成为连接人艺黄金时代与当代影视的最后见证者。

当百岁烛光映亮吕齐布满皱纹却依然明亮的双眼,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艺术家的生命历程,更是一个民族对表演艺术的虔诚追求。正如他在自传中所写:“演员的生命在角色里延续。”从温州二中的青涩少年到北京人艺的台柱巨星,从话剧舞台到影视银幕,吕齐用百年人生书写了一部中国表演艺术的活态史书。

再一次祝百岁老艺术家吕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各位亲爱的朋友,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娱文娱视”将与您一起向经典致敬,忆影人辉煌,共同重温我们曾经的美好时光!欢迎关注!欢迎留言!(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感谢!)】

来源:娱文娱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