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上亿有啥用!55岁张嘉益患“不死癌症”,直不起腰、急速衰老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29 17:10 3

摘要:张嘉益的走路方式一度被称作“社会步”,以为那是故意塑造的风格,殊不知那是病痛逼出来的无奈。最严重时,他腰直不起来,走两步就要人搀着,上下车必须靠改装过的低座小车支撑。

张嘉益的走路方式一度被称作“社会步”,以为那是故意塑造的风格,殊不知那是病痛逼出来的无奈。
最严重时,他腰直不起来,走两步就要人搀着,上下车必须靠改装过的低座小车支撑。

可只要能动,他就会去拍戏,只因曾经说过的那句话:“演戏就不疼了。”

在国产剧的“叔圈”里,想找一个既能靠演技“霸屏”,又能在病痛中硬生生拍出人生高光的演员,张嘉益一定是绕不过去的名字。
这个55岁的男人,用一条弯下去的腰和一部又一部热播剧,硬生生闯进了“中年顶流”的位置。

镜头里,他是撑得住角色的“戏骨”,镜头外,他是被“不死癌症”折磨得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的病人。

年轻时,考北电纯粹是“凑热闹”,结果一试、一面、一复试,莫名其妙地成为北电的新生。

同班同学里,坐着未来的张子健和刘奕君,而张嘉益却显得“格格不入”。

长相成熟得像班里家长代表,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也不会耍特长,连拿得出手的才艺都没有。

别人青春洋溢,他沉默寡言,存在感低到连老师都很难第一时间叫出他的名字。

毕业后,他被分配回西影厂,20出头的年纪,被频繁安排接连出演“别人爹”。

长相成熟让他不愁没戏拍,却也提前锁死了角色范围。

更无奈的是,没有替身,他只能真摔真打,每一次硬碰硬的冲击,都成了后来强直性脊柱炎的伏笔。

厂里的十年,他演了无数角色,唯一的收获就是一句“眼熟”。

名气没有、代表作没有、连希望都看不到,在心里掂量过无数次之后,他把那份“铁饭碗”一扔便北漂去了。

北京的日子并不好过,地下室的潮气、泡面的味道、凌晨跑龙套的寒风,构成了他北漂生涯的底色。
那时候的他,没有大热资源,没有出圈角色,最常扮演的是“警察专业户”或“婚姻专业户”。


观众见到他的脸,会在沙发上拍大腿:“这人在哪儿见过”,可名字没人能叫出来。

转机在2009年到来,张嘉益在《蜗居》里演的“宋思明”,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

成熟稳重的气质、暧昧不明的眼神、道德与欲望交错的灰色身份,让他一下子闯进了观众心里。
有人骂宋思明“渣”,有人爱他的“深情”,但无论态度如何,42岁的他终于被牢牢记住了。


当外界还在赞叹张嘉益的“高产”,他本人却已经开始与身体达成了某种“妥协”。


长期高强度的拍摄让早年埋下的病根全面爆发,强直性脊柱炎——这个被称作“不死癌症”的疾病,让他每走一步都艰难无比。

每次开工,他都要比别人提前半小时起床用热水冲背,让僵硬的脊椎稍微“松一松”,才能勉强挺直腰走进片场。

拍戏时,他一旦投入角色,能把疼痛藏得滴水不漏。

可一到镜头外,腰弯得厉害,甚至需要人搀扶着才能起身。

别人看到的“沉稳大叔气质”,其实是他用药物、热水和意志力一点点磨出来的。


病痛逼着他放慢身体节奏,可他偏偏选择让事业继续“加速”。

这不是倔强,而是他唯一的生存方式。

《装台》里的刁顺子是活在社会底层的舞台工,满脸的憨厚和倔强,似乎把生活的辛苦都写在了脸上。


《山海情》里的德宝是扶贫故事中的坚守者,汗水、皱纹、土地气息全都长在角色身上。
《对你的爱很美》里的丈夫,是一位被现实推搡、仍不失幽默的小市民。
新剧《主角》中的秦腔艺人,台上一跺脚,秦腔一响,仿佛能把人一下子拉回烟火滚烫的西北。

这些角色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细看却会发现一种奇妙的关联:他们大多背着生活的担子,眼神里有掩不住的疲惫和倔强。
这不是演技上的巧合,而是现实和角色的互相映照。

镜头之外,张嘉益自己就活在“病痛的剧本”里,把每一次疼痛转化成角色的底色。


张嘉益从不掩饰自己年岁带来的沧桑,他用真实状态诠释角色的成长和沉淀,把生活的重量直接搬上荧幕。
几十年拍戏,数不清的摔打、长年累月的通宵、剧组里的快餐和硬板床,让身体提前老去。

那股子真实感,是小鲜肉学不来的,是天生不可能“造假”的演技优势。

张嘉益的故事,不只有戏,也有生活的起伏。
上世纪90年代的剧组,灯光昏黄,演员们熬夜拍戏,友情和爱情都来得快。

那时的张嘉益还在摸索方向,遇见了演员杜珺,两个人因合作走到了一起。

激情上头便闪婚,可婚后聚少离多是常态,而“靠岳父起家”的风言风语扎得他抬不起头。

杜珺的父亲是影视圈投资人,给了他一些机会,但流言只会放大这种关系的失衡。

感情在无形压力下逐渐瓦解,那几年,张嘉益的事业和感情一同陷入低谷。

角色依旧不断接,却始终没有能让他“翻身”的作品。

2004年,他在剧组里遇见了王海燕,相比当时名气并不算大的张嘉益,她早已拿下飞天奖。

但与第一段婚姻不同的是,王海燕没有让这份差距成为距离。

张嘉益演艺生涯的关键节点,王海燕一直在旁边静静托底。

家庭的稳定给了他心态上的松弛,他开始学会慢下来,不再被“出名”这件事推着跑。

面对事业的起伏,他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了能分担重量的肩膀。

奖杯和掌声之外,有一个地方可以卸下防备,重新做回“生活里的自己”。

如今55岁的张嘉益拿过飞天、白玉兰,早就有了“功成名就”的资本。

奖杯、荣誉、身家过亿,他完全可以退居幕后,好好休养,可他偏偏不。
因为不能久坐,他把更多时间放在片场;因为不能久站,他反而一部接一部地拍戏。

外界有人说他在“硬撑”,可对张嘉益来说,这是一种逃避式的坚持:只要沉浸在角色中,他就不再是病人。

他的演绎方式像一种自我救赎,观众记住的不是弯腰的身影,而是角色里那些有血有肉的小人物。

生活给了他一身疼痛,他就用这份疼痛把人物演得更鲜活。

如果说“叔圈顶流”是观众对他的调侃,那“硬汉”才是他真实的标签。


地下室的日子、泡面的味道、一次次从无名到顶流的挣扎,他熬过的每一寸岁月,都写在了背后的那道弧线上。
当身体逐渐背离意志,他用一部部作品给自己和观众留下印记。

他在角色里活得热闹,在生活中活得克制。


比起光环,或许他更在乎的是,能不能继续站在镜头前说一句台词,哪怕那时腰还弯着。

毕竟,人生难得完美,能走到今天的张嘉益,已经交出了一个足够漂亮的答卷。

张嘉译夺飞天奖:和媳妇平起平坐了.新浪 [引用日期2020-09-05]

明星看线:张嘉译 从陌生到熟悉.新浪网 [引用日期2015-12-12]

表演风格独特 张嘉译:这个西安男人很特别(图).新浪 [引用日期2023-05-22]

张嘉译亚洲电视奖夺“视帝” 精湛演技享誉亚洲.搜狐 [引用日期2023-05-22]

来源:世界钱眼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