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明明什么都没有做,却又被全网群嘲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29 16:30 2

摘要:最近只要你上网,就躲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吴京。各种拿他开涮的段子和鬼畜视频满天飞,尤其是他8年前那段采访,什么“坦克是没有后视镜的,枪炮是不长眼的,还有黑哥们的语言是不通的”,配上他那摇头晃脑的自信表情,一下子就成了全网模仿大赛。我真是觉得有点可笑,这段话到底有

最近只要你上网,就躲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吴京。各种拿他开涮的段子和鬼畜视频满天飞,尤其是他8年前那段采访,什么“坦克是没有后视镜的,枪炮是不长眼的,还有黑哥们的语言是不通的”,配上他那摇头晃脑的自信表情,一下子就成了全网模仿大赛。我真是觉得有点可笑,这段话到底有啥毛病?人家在分享自己拍电影玩儿命的经历,怎么就成了“中年油腻”、“大男子主义”的罪证了?这里插一句,大部分坦克确实是没有后视镜的。

还有人把他以前的“狠话”也翻出来了:“我跳过楼,你跳过吗?我让坦克压过,你压过吗?”好家伙,这下罪名又多了一条,叫“炫耀苦难”。然后呢?他出品客串的新片《再见,坏蛋》,上映6天票房才26万,上座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计,最后灰溜溜地撤档了。

这就奇怪了。吴京,这个凭借《战狼2》狂揽56亿票房,用《流浪地球》开启中国科幻元年的男人,这个浑身是伤、拿命拍戏的硬汉,这个在汶川地震时没人知道,就自己跑去一线当了几个月志愿者的演员,怎么突然之间,就从全民英雄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我的观点很简单:吴京什么都没做错。那追捧他和讽刺他的人有什么错吗?也没错。那到底是谁错了?是时代变了。

吴京的“封神”,本质上是时代的产物

你要是现在过了三十岁,肯定记得十几年前的中国是什么处境。那时候,咱们的外部环境那叫一个憋屈。美国航母动不动就开到咱们家门口耀武扬威,日本三天两头拜鬼,菲律宾、越南在南海小动作不断。咱们的外交部发言,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强烈谴责”、“严正抗议”,听得人耳朵都起茧子了。

国内呢?各种恶性事件层出不穷,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渴望改变”的心气儿。大伙儿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盼着国家能硬起来,能在国际上挺直腰杆子说话。这种渴望国家强大的社会共识,就像一座快要喷发的火山,就缺一个火山口。

就在这个时候,吴京带着《战狼》来了。2015年的《战狼1》,结尾那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一下子就点燃了所有人的情绪。这不就是大伙儿在现实里想说又没法说的话吗?电影替咱们说了,还打赢了,那叫一个爽!5个亿的票房,直接把不温不火了二十年的吴京送上了一线。

到了2017年的《战狼2》,那更是把这种情绪推到了顶峰。故事背景搬到非洲,完美契合了“一带一路”的时代旋律,给人一种“中国强大了,开始走向世界”的感觉。最后吴京高举国旗穿越交战区的镜头,让多少人在电影院里热泪盈眶?那本护照上写的“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更是成了全民金句。这三个BUFF一叠满,将近57亿的票房,直接创造了中国影史的神话。

所以你看,吴京和《战狼》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不是演技炸裂到前无古人,也不是导演手法有多么高超。他就是精准地踩中了那个时代的脉搏,成了那个时代情绪的代言人。他把整个社会渴望国家强大的集体潜意识,给具象化成了一个叫“冷锋”的超级英雄。可以说,是时代选择了吴京,而不是吴京创造了时代。

从“全民英雄”到“全网笑柄”,反噬是怎么来的?

问题就在这儿,时代是会变的。经过这十年的发展,咱们国家确实硬气了,在国际上也能跟美国掰手腕了。当年大家渴望的改变,很多都实现了。当年的社会共识被满足了,那么支撑《战狼》成功的底层逻辑也就不那么牢固了。

更重要的是,这几年,特别是疫情之后,大家的关注点变了。经济没像想象中那样高歌猛进,很多人开始被失业、收入、养老这些现实问题困扰。社会情绪一下子从“外求”转向了“内求”,大家不再天天盯着国际大事,而是更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

这个时候,你再去看吴京那些“硬汉语录”,感觉就不一样了。当年的热血沸腾,现在听起来就有点刺耳。一个为房贷发愁的年轻人,看到吴京摇头晃脑地说“坦克没有后视镜”,他会怎么想?他只会觉得:“哥们,你跟我闹呢?你说的这些跟我有半毛钱关系吗?”

当年大家把对国家强大的渴望投射到吴京身上,把他捧上了天。现在,大家又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焦虑,投射到他身上,把他踩成了小丑。捧他的是同一批人,骂他的,大概率也是这同一批人。

这就是典型的“符号反噬”。当一个人物被塑造成一个宏大概念的符号时,他就不再是他自己了。吴京被塑造成了“爱国”的符号,那么当“爱国”这个叙事在现实中遇到挑战时,挨骂的必然是这个符号。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缅甸妙瓦底的王星事件。一个中国演员被骗到电诈园区,全国关注。这时候,无数人跑到吴京的微博下面留言:“冷锋,快去救人啊!”“你的战狼呢?”“你的护照不是通行证吗?”

这些人真的指望吴京去救人吗?当然不是。他们就是在用一种戏谑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的讽刺。电影里说“中国护照能从任何地方把你带回来”,现实却是同胞在海外受难,救援困难重重。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战狼》构建的那个完美世界瞬间崩塌。大家不是在骂吴京,而是在质疑那个曾经让他们热血沸腾的“战狼神话”。吴京,只是成了这个神话破灭后的第一个献祭品。

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吗?

当然,光有社会情绪的变化还不够,任何一场网络狂欢背后,都少不了有人在煽风点火。你仔细想想,这套路是不是有点眼熟?

这让我想起了司马南。司马南早年是“反伪科学斗士”,后来转型成了“爱国大V”,一边骂美国,一边被曝出在美国有房产,因为偷税被罚了近千万。他就是玩弄民粹情绪的高手,把复杂问题简化成“敌我斗争”,收割了大量流量。但当他的“爱国生意”被戳穿,言行不一的虚伪面具被撕下时,反噬也同样猛烈。

吴京的情况和司马南不一样,吴京至少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私德上的大把柄被人抓住。网上那些说他在综艺里对老婆谢楠“大男子主义”的,我看了都想笑。人家两口子过日子,有点小摩擦太正常了。谢楠自己都说了,“他急是因为担心我摔倒”。当年吴京拍《战狼》把房子都抵押了,谢楠跟他说:“没事,我这儿还有个小房子,电影赔了我养你。”有这么个老婆在背后支持,你说他能是那种真正不尊重女性的人吗?一帮没结过婚的小屁孩,拿着放大镜去审视人家的婚姻,然后得出个“吴京爹味”的结论,这不是纯属有病吗?

但是,攻击吴京的套路,和攻击其他“爱国符号”的套路是一样的。他们的目的,根本不是吴京这个人,而是他所代表的那个东西。

为什么非要搞吴京?因为《战狼》系列太成功了,它在文化上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共识,凝聚了一种民族自信心。这种东西,是某些人最害怕的。他们不怕你拍爱国电影,像《空天猎》、《长空之王》那些,拍得不痛不痒,票房惨淡,他们根本懒得理你。他们怕的,是你能拍出一部像《战狼2》这样,能让十几亿人产生共鸣,能真正出圈形成文化现象的作品。

所以,他们的策略就是“解构”和“污名化”。把吴京塑造成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满嘴跑火车的莽夫形象,把“战狼”这个词变成一个贬义词,用来嘲讽那些有爱国情绪的人。只要把你这个符号给打倒了,你所代表的那种精神也就被瓦解了。

这背后,有没有资本的影子?有没有境外势力的推手?我不敢说100%,但你要说这完全是网民自发的,那我第一个不信。美国拍《美国队长》,那是宣扬美国精神;我们拍《战狼》,那就是搞民族主义,就是“战狼PTSD”。凭什么啊?就因为我们是中国人?你们这些双标的人,贱不贱呐?

别再沉迷于银幕上的幻象了

说到底,吴京这次被群嘲,对他个人来说,挺冤的。他吃到了上一个时代的红利,现在就要承受下一个时代的骂名,这很公平,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他当年赚的钱里,就包含了日后这笔“挨骂费”。

但对我们整个社会来说,这是一次集体的认知觉醒,或者说,是一次成长的阵痛。我们开始意识到,电影终究是电影,艺术加工的爽文解决不了现实的骨感。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靠一两个超级英雄,也不是靠几句热血口号,而是靠完善的法律,强大的国力,以及在每一个普通人遇到危难时,都能有效运转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在银幕上拯救世界的冷锋,而是一个在现实中能真正保护我们的强大祖国。当我们不再把希望寄托在某个虚构的英雄身上,而是清醒地去审视和推动现实的进步时,那才是真正的成熟和自信。

所以,别再去吴京微博底下刷什么“快去救人”了。他只是个演员,救不了任何人。真正能救我们的,从来不是某个银幕上的英雄,而是我们自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共同汇聚成了一个强大的、能够在危难时刻真正保护我们的国家。

至于那些模仿吴京的视频,就当个乐子看吧。

无心的人,还在沉浸在上一个时代的是非里玩梗;有心的人,早就在为下一个时代做准备了。

毕竟,就像吴京自己说的,“我不能被资本强奸”。我们观众,同样也不能被情绪和流量强奸。看清背后的门道,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比什么都重要。

来源:伊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