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人丢大了!姜昆冯巩集体翻车,作为曲协主席却难以带动市场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29 15:50 1

摘要:姜昆,作为相声界的老前辈,前任曲协主席,近期在新疆昌吉的一场惠民活动中,给观众上演了经典一幕。他和搭档戴志诚在台上,开始了一段对当地的尬吹。内容无非是“喝了昌吉的水能变美”、“吃了昌吉的菜能变帅”,甚至还有“吃了昌吉的肉能减肥”这种毫无逻辑的吹捧。

几十年过去了,说出来的相声还是一个味道,作为相声界的老前辈,姜昆在最近的演出当中被吐槽的不轻, 演出现场更是陷入冷场尴尬!

在新疆昌吉的演出当中,姜昆和老搭档戴志诚西装革履站在舞台上,本以为这对老艺术家会为大家带来一阵阵的欢声笑语。

没想到一张嘴就是 一顿尬吹 ,像极了两个名利场上的人在商业互吹,问题是吹的还不切实际,什么喝这里的水能美容,吃这里的菜会变帅,简直是毫无逻辑可言。

姜昆,作为相声界的老前辈,前任曲协主席,近期在新疆昌吉的一场惠民活动中,给观众上演了经典一幕。他和搭档戴志诚在台上,开始了一段对当地的尬吹。内容无非是“喝了昌吉的水能变美”、“吃了昌吉的菜能变帅”,甚至还有“吃了昌吉的肉能减肥”这种毫无逻辑的吹捧。

戴志诚在一旁用“哎呀”、“不错”等词语卖力捧哏,但台下观众的反应却异常真实——冷场,写满脸的尴尬。这种表演被网友精准地贴上了“公式相声”的标签,因为它的内核根本无需创作,只要把“昌吉”这个地名换成任何一个城市,都能原封不动地再演一遍。

不久后,类似的城市广告又在新疆塔城上演,这种创作上的敷衍,就像是在完成一份年度工作报告,缺乏灵魂,更谈不上艺术,当地文旅账号甚至悄悄关闭了这段表演视频的评论区,人们不禁怀念起他早年的《虎口遐想》,那时的作品笑点密集,节奏抓人,可如今,似乎只剩下应付了事。

无独有偶,现任曲协主席冯巩在深圳坪山的商业演出,也遭遇了市场的迎头痛击,宣传口号喊得震天响,什么“国家级曲艺演出”,什么“三代人都能会心一笑”,结果市场反馈却冰冷得吓人,41个“想看”,让这场演出显得格外落寞。

问题出在哪?很快,节目单就被网友扒了出来,大量重复的老作品赫然在列。董建春、李丁的节目,仅仅是改了个地名,就从之前的“非遗相声大会”搬了过来。

冯巩自己的压轴作品《一个大瓜》,内核更是万年不变,只是把北京的“爆肚”换成了深圳的“烧鹅”,就像之前在南昌演出时换成“酱鸭”一样。

这种换汤不换药的“炒冷饭”行为,让观众感到智商受到了侮辱。更有意思的是,演出现场还明确规定禁止观众拍照录像,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保护版权,但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更像是怕这种偷懒的创作方式被公之于众,彻底砸了招牌。

当主流相声界还在为如何“教育”观众而苦恼时,长期不被他们认可的郭德纲,却把相声这门生意做到了海外,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桑顿会议中心,郭德纲和德云社的演出座无虚席。高峰、栾云平展示了扎实的贯口基本功,烧饼、曹鹤阳则将网络热梗与传统包袱巧妙结合。

郭德纲和于谦的压轴更是全场沸腾,与观众的即兴互动火花四溅,一连返场三次才结束,这场演出甚至引来了中国新闻网等官方媒体的报道,称之为一次成功的“文化出海”。郭德纲曾说过一句话:“我只负责中国人的快乐”,这或许就是他成功的密码。

德云社的相声,从不端着架子,表演风格更像是朋友间的聊天,框架灵活,内容常新,他们将相声视为一种“娱乐商品”,核心只有一个,就是服务好买票的观众。这种理念,与赵本山的小品不谋而合,不追求宏大的说教,只为带来最纯粹的快乐。

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巨大的差异?答案或许在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生态环境,姜昆、冯巩身居高位,享受着体制的庇护,他们更像是在一个恒温的“温室”里创作,他们不需要为一张张门票的销量发愁,久而久之,创作的动力和对市场的敏感度自然会退化。

这种模式下,作品很容易变得僵化、套路化,缺乏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也就失去了迭代更新的动力,面对短视频等新兴娱乐方式的冲击,这种“温室”里的艺术显得不堪一击。

而郭德纲,曾被三次踢出体制门外,他是在残酷的市场“丛林”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对他而言,观众的笑声和购票行为是唯一的生存指标,这种来自生存的巨大压力,倒逼着他和德云社必须不断打磨作品,研究观众的喜好,与时俱进,最终进化出了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

艺术终究要接受市场的检验,观众永远是最终的评判者,当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更愿意为直接的“情绪价值”付费。谁的作品更用心,谁在糊弄了事,观众心里都有一杆秤,相声的首要功能,就是让人发笑,丢掉了这个根本,再高的头衔、再深的资历,也换不来观众的掌声和钞票。

这场相声界的“冰与火之歌”说明,任何传统艺术都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对于那些还在“温室”里自我陶醉的艺术家们来说,或许是时候放下身段,真正地去听听剧场里观众的笑声和市场的回响了。

商演面对的年轻人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像阎鹤祥说的,现在不是相声火,是德云社和郭德纲火了。这话说得实在,传统团体要转型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最近网上有人说相声要死,有人认为不至于。

但要是再这样下去,观众真的会抛弃主流团体。德云社能火是因为不断出新内容,主流这边还是老一套,差距越拉越大。市场从不留情面,没点真本事早晚被淘汰。市场变化快,传统需创新;观众不买账,淘汰是必然。那么,大家对此都有些什么看法呢?

来源:青史难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