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歌手韩磊出轨”,爆料人发道歉声明 律师:情节严重或面临刑事处罚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29 14:07 1

摘要:韩磊身陷“出轨”风波持续受到关注。8月27日,一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称“歌手韩磊致其怀孕,并承诺支付100万元补偿,但后续并未兑现”。8月28日深夜,韩磊音乐工作室发布严正声明称,针对此事,已启动法律维权程序。当晚,微博网友@HL歌手等待演唱者 发布道歉声明,

韩磊身陷“出轨”风波持续受到关注。

8月27日,一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称“歌手韩磊致其怀孕,并承诺支付100万元补偿,但后续并未兑现”。8月28日深夜,韩磊音乐工作室发布严正声明称,针对此事,已启动法律维权程序。当晚,微博网友@HL歌手等待演唱者 发布道歉声明,承认此前在社交平台发布了关于韩磊的不实言论。

8月29日,多位律师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发布“韩磊出轨、致人怀孕、承诺补偿未兑现、拿走手机”等虚假信息,属于典型的侵害名誉权行为,面临民事、行政甚至刑事风险,情节严重时可能构成诽谤罪,承担刑事责任。

韩磊 图据IC photo

造谣歌手韩磊出轨事件

爆料人发布道歉声明

8月28日深夜,韩磊音乐工作室发布严正声明称,针对近期网络上出现的侵害韩磊名誉权的行为,工作室已对相关侵权内容全面取证,并正式委托律师事务所启动法律维权程序。声明表示,将通过合法途径坚决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现严正要求相关用户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及不实信息的传播,并彻底删除相关内容。对于任何继续实施侵权、触犯法律底线的行为,工作室必将依法严肃追究,绝不姑息。

28日晚,韩磊的妻子其其格也发布声明,称关注到部分网络自媒体及个人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一则所谓“韩磊妻子深夜连线情感直播间”的视频,该视频内容纯属他人恶意冒充其身份伪造。其从未参与过任何此类连线。“此举严重侵害我的权益,现已全面取证并交由律师坚决追责,绝不姑息任何诽谤造谣行为! ”

8月28日深夜,微博网友@HL歌手等待演唱者 发布道歉声明,称就此前在社交平台发布关于韩磊的不实言论,给韩磊及其家人、团队造成的名誉损害和困扰,致以最诚挚的歉意。其承认此前发布的“韩磊先生致我怀孕、承诺补偿未兑现、拿走手机”等言论,经认真反思和核实,均与事实严重不符。相关视频、聊天记录等“证据”系其从非正规渠道获取,且未经核实便贸然发布,主观上存在明显过错。“本想着在玩,谁知道去个厕所的功夫,一下子散播出去,一发不可收拾,导致谣言扩散,严重影响了韩磊先生的公众形象和正常工作生活,对此我深感愧疚和自责。”

爆料者发布公开道歉声明

律师说法:

如造谣者行为“情节严重”或面临刑事处罚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娱乐法律师刘凯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发布“韩磊出轨、致人怀孕、承诺补偿未兑现、拿走手机”等虚假信息,属于典型的侵害名誉权行为。《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该行为需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刘凯表示,如造谣信息传播广泛,可能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可由公安机关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时,还可能构成诽谤罪,承担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故意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通常司法实践认定的“严重情节”包括:同一事实信息被点击、浏览、转发5000次以上,或被转发500次以上,或者造成严重后果(例如导致受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等)。

北京传家律师事务所律师胡永平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在此次事件中,造谣者发布不实言论,对韩磊的名誉造成损害,韩磊有权要求其承担民事责任。

胡永平表示,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造谣者编造并传播韩磊的不实信息,或将面临相应的治安管理处罚。

胡永平表示,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关于诽谤罪的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从目前事件发展看,该谣言传播范围广,若经司法机关认定达到“情节严重”程度,造谣者或将承担刑事责任。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言论自由需以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为前提。在信息发布和传播过程中,应保持理性和谨慎,尊重事实,避免因造谣传谣承担法律责任。”胡永平说。

北京韬墨律师事务所律师石宏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造谣或传播不实言论可能对个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造成严重侵害。对于公众人物而言,此类行为往往损害其社会形象与职业声誉,进而影响其事业发展及个人生活;对普通民众来说,则可能引发无端的网络暴力与精神创伤。根据情节轻重,造谣或传播不实信息可能须承担民事、行政乃至刑事责任。

石宏伟提醒,如发现网络谣言侵害自身合法权益,受害人应第一时间保存相关证据,包括谣言内容(如截图、链接等)、传播路径、发布者信息,以及因谣言所导致损害的证明(如经济损失凭证、精神伤害的诊断证明等)。这些证据是后续维权的重要依据。

来源:红星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