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上映前,宣传倒也热闹,预告片里有爆破的大场面,有激昂的背景音乐,吴京本人也跑了几场路演,对着镜头说 “这部戏我们拍了三年,想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动”。可观众不买账 —— 有人说剧情老套,“还是英雄救美的路子,没新意”;有人说情感牵强,“煽情的地方像硬塞进去的,
电影上映前,宣传倒也热闹,预告片里有爆破的大场面,有激昂的背景音乐,吴京本人也跑了几场路演,对着镜头说 “这部戏我们拍了三年,想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动”。可观众不买账 —— 有人说剧情老套,“还是英雄救美的路子,没新意”;有人说情感牵强,“煽情的地方像硬塞进去的,看了想笑”;还有人翻出前几年的旧作对比,说 “怎么越拍越回去了”。
上映第一天,影院给这部戏排了五个场次,可每场的观众都稀稀拉拉。有场下午的戏,整个影厅就坐了两个人,还是一对情侣,看到一半就抱着爆米花走了,留下满场的空座位,对着银幕发愣。后来排片量一天比一天少,到第六天,只剩下早场和午夜场,几乎成了影院的 “填空选项”。
网上的议论也冷了下来。刚开始还有人争论 “吴京是不是江郎才尽了”,后来连争论的人都少了,只剩下票房数字孤零零地挂在那里,像没人认领的告示。有粉丝在评论区辩解 “这是好电影,只是观众不懂欣赏”,可这话很快被淹没在 “不好看就是不好看” 的声音里,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
巷口的老茶馆,以前有个说书先生,最会讲江湖故事,听的人坐满了屋子,连窗外都扒着人。后来他总讲同一个故事,翻来覆去就那几句,听的人越来越少,最后茶馆老板只好请他另寻去处。先生走那天说 “不是我讲得不好,是听故事的人变了”,可旁人心里都清楚,是他自己没了新东西,守着老一套,怎么留得住人?
吴京大概也没想通。他大概还以为,只要有 “硬汉” 的壳子,有大场面的架子,观众就会买账。却忘了,观众的眼睛是越来越亮的,当年为 “战狼” 喝彩,是为里面的热血,为里面的真诚,而不是为了 “吴京” 这两个字的招牌。就像食客去餐馆吃饭,第一次觉得菜好吃,第二次还来,可第三次菜还是一个味道,甚至不如从前,谁还会再来?
有天晚上,放完午夜场的这部电影,银幕上的光影暗下去,空荡荡的影厅里,只剩下空调的嗡嗡声。几年前,放吴京的电影时,散场后还有观众站在银幕前鼓掌,有人擦着眼泪说 “看得真过瘾”。可现在,只有满场的空座位。
票房数字还会再变吗?大概不会了。这部戏下映,像很多没人记得的电影一样,被新的片子取代,在票房榜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是不知道,吴京在看到 “26.7 万” 这个数字时,会不会想起当初拍电影的初心 —— 是为了给观众讲故事,还是为了守住自己的招牌?
以前有人说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可有些梦,做久了,自己都醒不了,又怎么能让别人相信?
来源:独吹边曲向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