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人迷到万人嫌,鲁豫的采访中,藏着雷佳音“暴雷”的三个答案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29 11:19 3

摘要:日前我们专门盘点了几部将于国庆节上映的影片,来迎接下一个重磅的电影档期。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喧闹已久的暑期档,就要落下帷幕了。

日前我们专门盘点了几部将于国庆节上映的影片,来迎接下一个重磅的电影档期。

原以为大家会对电影本身充满兴趣,但评论区中,却出现了很多吐槽的声音——怎么哪哪都有雷佳音?

没错,仅从目前定档国庆的影片来看,就有两部大片由雷佳音担任主演。

这两部影片,分别是路阳执导的《刺杀小说家2》和冯小刚执导的《抓特务》,无论是制作还是阵容都堪称豪华。

对于很多演员来说,能够参演这样的影片,都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可为何放到雷佳音身上,却成了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

要想明白其中的缘由,我们还得从10年前,也就是2015年开始说起。

01

2015年,长达77集的年代大剧《白鹿原》开拍,雷佳音在剧中出演了配角鹿兆鹏。

因为这个角色直到第18集才正式登场,所以剧集开拍的前两个月里,他大多数时间,都茫然而不知所措。

即便是真正投入拍戏状态以后,面对一众老戏骨的实力碾压,还有自己在角色塑造上的困惑,也让他感到压力重重。

彼时,他的姥爷因病离世,他的同学在综艺节目里赚得盆满钵满。

而他本人,只能置身于偏远贫瘠的西北农村里,日复一日地耕地劳作。

戏里戏外的双重困境,让他陷入了巨大的虚无,也让他开启了长达一年多的抑郁状态。

好在这个时候,雷佳音又遇到了另外一部戏,也就是路阳执导的《绣春刀2》。

为了让体形尽可能地符合角色状态,他每天需要运动8个小时。

长期规律的高强度运动,不仅让他的体型日渐精壮,也让他的抑郁情绪逐渐消散。

也是在精神状态好转的过程中,雷佳音在马伊琍的推荐下出演了《我的前半生》,又跟陈数主演了《和平饭店》。

其实,这些机会扑面而来的时候,他也隐约感觉到,自己演艺事业上的春天要来了。

只不过,他并没有预料到,这个“春天”会来得如此猛烈,并且伴随着如此巨大的代价。

02

从2016年4月开始拍摄《绣春刀2》开始算起,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雷佳音的休息时间,满打满算也只有一个月。

那时候他总是寄希望于,《和平饭店》和《我的前半生》结束以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但《我的前半生》的爆红,让他的希望彻底落空。

陈俊生这个角色走红以后,雷佳音就从默默无闻的“小透明”,变成了各大影视公司的争抢对象。

原本计划中的休整,也被接踵而至的戏约和通告取代。

身为演员,他只能被裹挟着一路向前。

有网友专门统计过,《我的前半生》热播后的8年时间里。

雷佳音共有30多部作品跟观众见面,平均每年有4部以上,单是跟张艺谋合作的就有4部。

除此之外,他的待播作品,还有将近20部。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雷佳音几乎是无缝衔接,演了五六十部作品。

这其中,还不包括他参加的各种晚会典礼,接拍的各种广告。

也难怪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会说,自己忙的时候,要连续工作50多个小时都不能睡觉。

就连过春节,也不能回家,只能待在剧组的酒店里。

繁忙的工作节奏,让雷佳音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眼前。

从小荧屏到大银幕,从综艺节目到热搜话题,他几乎无处不在。

这种超高密度的曝光,一方面让他尝到了爆火的滋味,但另一方面,也让他失去了最基本的休息时间。

雷佳音自己也形容过,他的这种工作状态。

他说,每当拎着两个行李箱出门拍戏,每当早上一睁眼,就想到还有三个作品要拍。

他都会催眠自己说:雷佳音你就是一只狗你知道吗?你就是在街上跑来跑去的野狗,你必须得适应。

只可惜,他催眠了自己,却没有催眠观众。

当他在无限疲惫的状态下,不断重复自我的时候,观众对他的喜欢,也一点一点地变成了“厌烦”。

于是,“万人迷”的雷佳音,也就变成了“万人嫌”的雷佳音。

03

其实早在2018,鲁豫就问过雷佳音,如果有一天,观众突然不买账的话,那你怎么办?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每一个不能给到全部,迟早会损耗自己的观众缘。

可那个时候的雷佳音正春风得意,他似乎并不相信,这个问题真的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没想到,鲁豫一语成谶,原来垮塌真的是分分钟的事情。

现在再去回看鲁豫的那段采访,就会发现,雷佳音的回答中,其实也藏着他口碑“暴雷”的三个答案。

第一个答案:对名利的极度渴望。

雷佳音出生于东北鞍山的一个职工家庭,母亲的过早下岗,还有父亲软弱的性格,让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只能靠自己。

所以,在话剧团里做了5年的“话剧王子”以后,他还是转行去演更赚钱的影视作品了。

在话剧团里积攒的表演经验,让他可以轻松驾驭各种影视角色,但演技好并不代表就能演到好的角色。

转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在各种都市情感剧中打转。

直到2012年,他才在徐峥的引荐下,主演了宁浩执导的《黄金大劫案》。

演完“小东北”以后,雷佳音一度觉得自己要扬名立万了,还特意给同年出生的女儿取名“小北北”。

但这部电影,只让他获得了业内的认可,并没有让他被观众熟知。

于是,提高知名度就成了雷佳音的执念,哪怕是在成名之前,他早就完成了“原始积累”。

第二个答案:对角色的功利性选择。

尽管雷佳音一再强调,被观众熟知以前,他接不到好的角色。

但对他有所了解的观众都知道,转战影视圈之前,他可是上海话剧中心的“香饽饽”,从来不缺主角演。

哪怕是转行做演员之后,话剧舞台上的表演经验,依然给他带来了很多机会。

《黄金大劫案》中的“小东北”,就是最好的例子。

可所有的这些,都不能让雷佳音感到满足,因为这些都不足以让他“名利双收”。

于是,整天把“好角色”挂在嘴边的雷佳音,又有了一个新的接戏原则。

那就是,只要阵容好,不管角色是好是坏是否重复,他都接。

因为好的创作阵容,意味着更高的曝光度、更多的资源扶持,当然还有更高的爆红几率。

事实证明,雷佳音的猜测并没有出错。

不管是《我的前半生》还是《酱园弄》,亦或是张艺谋、姜文、冯小刚等著名大导演的作品。

这些作品,他都能做到,只看阵容不看剧本就可以接下,即便是忙到连轴转、全年无休,他也在所不惜。

这种“功利性”的选择,也为第三个答案埋下了伏笔,那就是——过度消耗自己。

在那次采访中,雷佳音直言,自己总是被两种想法裹挟。

一个想法在告诉自己,要不断努力,做一个让全国观众都知道的好演员。

而另一个想法,却在不停地打击他的积极性,让他不要干了,干脆息影算了。

雷佳音就是在这两种自相矛盾的想法中,演了一部又一部戏。

他本人早就意识到,这是一种过度消耗。

他还认定自己是在透支生命,会因此少活5到10年,可他始终无法停下。

雷佳音在2018年就告诉鲁豫,只要让他先把那两年过去,他就会越来越成熟。

可2020年早就过去了,他非但没有停下,反倒比以前更加繁忙了。

于是,没有等到他先停下脚步的那一天,观众的厌烦,终究还是先一步到来了。

这种厌烦,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背弃,而是观众对他过度消耗自己的本能反应。

每当观众在镜头前,看到一张无比熟悉的脸,又在塑造一个无比相似的角色,疲惫与厌倦便不可避免地叠加。

这不是观众的无情,而是演员透支自己,带来的必然结果。(撰文:斯特不离谱)

来源:香港电影怀旧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