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第七期的节目里,年轻的脱口秀演员谢谢在第三赛段里讲述了自己作为北大差生的感受,引发更多讨论。当北大和差生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的时候,让台下曾经当过差生的付航有些不知所措。
在《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第七期的节目里,年轻的脱口秀演员谢谢在第三赛段里讲述了自己作为北大差生的感受,引发更多讨论。当北大和差生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的时候,让台下曾经当过差生的付航有些不知所措。
从本质上来说,差生本来就会存在,按照现实正常的逻辑,只要是放在排名里,总有正数前几名和倒数后几名。所以这个问题要探讨的是如何看待差生这个标签和定位。脱口秀的表达也分为几个层面,看你自己能理解到哪一层。
比如谢谢的这个叙事性文本,直观看到的是他吐槽自己到北大成为差生的现状。观众可以理解到这个表面的意思,也能收获欢乐,但也有人可以看到更深的层面。就像比谢谢还要年轻的脱口秀演员陈鸣飞,讲宿舍里没有“人情味”的现实情况,其实深层的意思是说某些曾经爱说话的人,在表达受阻后,而被迫选择了沉默。
说回到谢谢这段内容,他的身份转变本身就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他之前的段子里呈现的自己是衡中的学霸,所以才能有机会考上北大。但考上之后的现实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全国的学霸聚到一起重新洗牌,仍然会分出个高下,而他自己感觉就是班级里的差生。
所以我们会看到主流价值观里的优绩主义给更多年轻人带来的困惑。比如谢谢在衡中这样的“高考监狱”里打拼过,最后成功进入世俗意义上大家都羡慕高等学府。这其实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已,到了北大,他才发现,和这里的高手们产生了差距。这也会让他重新思考学习的意义和自己未来的人生。
发现自身问题,那么如何理解和认识这个差生的定位,才是最重要的。就像谢谢在讲完这个内容后,付航就反问他“你说你自己是差生”?后半句没有说出来,意思是如果谢谢这样的北大学生都算差生,那付航这样上了大专还当过保安的人,又该算什么呢?
所以谢谢段子里调侃说需要差生,只是调侃,本质是希望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差生时,要如何面对。因为这个排名带来的标签其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不代表你的人生也会活得很差。其实谢谢这样的北大学生,和大专学历的付航都站在了同一个舞台,这就已经说明学习成绩和学历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甚至还有可能殊途同归。
比如谢谢真的觉得自己学不好,未来工作面临困境,而以他现在脱口秀的水平和发展,大概率还是能成为一个职业脱口秀演员,以及他论文也写的是这个方向。这样来说,和其他低学历的选手,比如付航和“脱友2”里走进决赛的中专学历的小奇一样,无论是学霸还是学渣,只是一个过往经历而已,他们现在都成为了优秀的脱口秀演员。
所以学霸如果一直能保持这种所谓的学习好的状态,就可以顺利通过应试教育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那也是值得祝贺的事情。但成为差生,只是说这条路走不通,你还可以有更多其他的选择与可能。如果社会的价值观单一,差生就会自卑,觉得分数已经决定了自己未来的人生。
谢谢讲述的这段内容,会让大家在一种现状的对比里,看到其他各种层面的对比,因为只有对比才会分出所谓的好与差。特别是“北大差生”这个标签出现后,就让更多人去反思一个事实,就是刚才提到的,无论你取得多好的成绩,有多高的成就,也总有人比你更强,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
所以做你想做或者擅长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就像谢谢,别人还在羡慕他的成绩和学历,他却可能在为自己成为北大差生而感到焦虑。这就打破了优绩主义教育的幻梦,人生的痛苦和烦恼,不会因为你成绩更好,地位更高,或者赚更多的钱而消解掉。
这是另外一个角度,再举我身边看到的各种例子,有被父母打出来的北大学子,但是和父亲关系紧张,甚至父子打架,从楼梯上滚落;还有一次,我和父亲的几位当年的同事(平均50岁的下属)聚餐,席间他们的孩子有北大博士、北师大在校生,还有211刚毕业进入大学校园的,那么就给现场还在上高中的一个孩子带来压力。
一个饭桌上就有好几个所谓的学霸,这个现象给那个孩子造成的影响和错觉是可怕的,他会认为不考上好学校,自己就是个很差劲的人,至少在刚才几位认识的年轻人面前,就会被比下去,这无形中会给他带来更多考学的压力和思想负担。
这样说来,差生这个定位其实是一种提醒与鞭策。就像北大和差生这两个词的组合,就会随时提醒你,如果你是别人眼中的学霸,也不要傲娇,因为这并不代表你的人生就有了保障,就能一路开挂。
如果你发现自己是所谓的差生,也不要自卑和焦虑,那恰恰意味着,另一扇大门向你敞开,那甚至是其他所谓学霸不会选择,也没有机会选择的道路,而那里也许正是一条让你发出光亮的希望之路。
来源:木易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