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津电影制片厂筹建时将《红旗谱》作为“开锣大戏”,邀请胡苏改编剧本,凌子风执导。后因天津厂条件欠缺,在文化部领导提议下,形成北影与天影联合摄制的模式,凌子风也返回北影。
《红旗谱》是由凌子风执导的红色经典电影,于1960年上映 。其拍摄过程中有许多精彩故事。
天津电影制片厂筹建时将《红旗谱》作为“开锣大戏”,邀请胡苏改编剧本,凌子风执导。后因天津厂条件欠缺,在文化部领导提议下,形成北影与天影联合摄制的模式,凌子风也返回北影。
胡苏最初的改编本是上、中、下三篇,北影厂建议改成一集,结尾落在抗议“割头税”胜利上。凌子风为此反复研读七遍小说,与海默等共同修改,经过四天四夜完成。但影片上映时,海默因《洞箫横吹》受批判,名字未被署名。
导演凌子风为使人物形象具有延续性,决定让朱老巩、朱老忠父子由同一演员担当,他看中了崔嵬的艺术功力和河北农村生活经历,崔嵬虽忙于拍摄《青春之歌》,仍答应出演。29岁的群众演员葛存壮因被凌子风看中表演潜力,得以饰演从青年到老年的冯兰池一角。
葛存壮买来两本原著,将与冯兰池有关片段剪下贴在剧本分镜头处,以“辣”字作为表演基调。饰演瞎子朱老明的村里,借鉴传统戏曲表演方法,还多次拜访盲人乡亲,为突出朱老明眼是气瞎的“气”字,他将眼球的三分之一吊入上眼眶。
摄影师吴印咸确定摄影基调为“浑厚有力,朴素扎实,具有乡土气息”。作曲家瞿希贤采用河北梆子为基调歌曲,配乐使用唢呐、高音二胡等北方特色乐器,以渲染氛围、刻画人物。
影片于1959年9月5日开拍,1960年3月2日停机。样片审查时提出了诸多意见,如朱老忠耍七节鞭不严肃要剪掉等,凌子风根据意见进行了补拍。1961年,凌子风又按照自己的设想,对影片做了进一步修改。
为表拍好决心,导演凌子风和主演崔嵬曾在北影厂办公楼前相向跪下互相作揖发誓。搭建运涛卖鸟的庙会场景时,剧组在北京西郊找到一座庙宇修整,还动员了千人以上群众参演。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