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刷到那张照片,王健林瘦得颧骨凸出,像被抽掉气的充气城堡,评论区一水儿“老王撑不住了”。可再往下翻,王思聪在东京夜店被拍,身边姑娘换得比季节还快,评论区又笑成“投胎是门技术活”。两张图并排,像同一家族的两条平行宇宙,谁也没打扰谁,却看得人心里咯噔一下。
凌晨刷到那张照片,王健林瘦得颧骨凸出,像被抽掉气的充气城堡,评论区一水儿“老王撑不住了”。可再往下翻,王思聪在东京夜店被拍,身边姑娘换得比季节还快,评论区又笑成“投胎是门技术活”。两张图并排,像同一家族的两条平行宇宙,谁也没打扰谁,却看得人心里咯噔一下。
说老王“天塌了”有点夸张,但数字确实吓人:76亿执行标的,够把北京三环一栋写字楼按斤卖了。更扎眼的是71岁的人还在新疆零下十几度的清晨六点下工地,军大衣裹得再厚也遮不住那股“再扛一扛”的劲儿。早年当过兵的人好像都这样,骨头里自带计时器,不到最后一秒不认输。卖广场、卖酒店、卖电影公司,动作快得像清仓大甩卖,可甩的不是库存,是半辈子打下的山头。有人骂他“晚节不保”,可换个角度,这不过是把“责任”俩字翻译成最笨的办法:能卖的全卖,先把债堵上再说。
再看小王,人在东京,卡座开得比会议室还大。网友调侃“王思聪的快乐你想象不到”,其实他的快乐很具体:不用想象老爹的债务,也不用凌晨六点起床。有人说他冷血,可细想,老王从没公开说过儿子一句不是,甚至默认了这种“各顾各”的默契。像极了中国式家庭里最常见的画面:爹在客厅抽烟算账单,儿子在卧室戴耳机打游戏,谁也不吵谁,却谁都清楚对方在干嘛。
两代人隔着的不止是钱,是对“活着”这件事的理解。老王那代人信“先苦后甜”,把甜留到退休后,结果甜没来,苦先升级。小王这代人直接跳过苦,把甜提前透支,至于后面怎么办,到时候再说。你说谁对谁错?其实都没错,只是时代把“风险”这俩字重新分配了。老王的风险写在合同里,小王的风险写在热搜里,一个用资产抵押,一个用流量兜底。
最微妙的是,老王越卖越瘦,小王越玩越嗨,可万达的债单上并没出现“王思聪担保”四个字。这层窗户纸没人捅破,像极了很多家庭的潜规则:爹再惨,也不伸手向儿子要压岁钱;儿子再浪,也不回家翻老爹的抽屉。外人看着唏嘘,当事人可能觉得挺好——一个保住了最后的体面,一个保住了最后的自由。
所以别急着站队骂谁。老王的选择是给那些还在咬牙还贷的中年人看的:你看,我71岁还能扛,你们40岁别轻易躺。小王的选择是给那些刚工作就月光的后浪看的:你看,我爹这么拼,也不耽误我今朝有酒今朝醉。两种活法像两条分叉的地铁线,一个通往“责任终点站”,一个通往“自由换乘站”,买票的时候没人告诉你哪条更远,只看你当时想坐哪班。
至于“天塌了”这种标题,听听就好。老王的天是他自己搭的脚手架,塌不了也掉不到别人头上;小王的天是夜店的霓虹灯,亮得刺眼却也照不远。真正的故事不是谁赢了谁输了,而是两代人用完全不同的姿势,在同一个时代里各自完成了“我是谁”的答卷。
来源:山顶迎第一缕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