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电影:巫山走向世界的一扇窗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2-07 19:09 3

摘要:因为“电影是真正能把一座城市的全貌、风景以及人文带给全世界观众欣赏的最佳载体之一”。2024年11月24日,在重庆市巫山县希尔顿惠庭酒店举行的一场研讨会上,重庆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帆如是说。

“电影是装在胶片盒子里的大使。”

因为“电影是真正能把一座城市的全貌、风景以及人文带给全世界观众欣赏的最佳载体之一”。2024年11月24日,在重庆市巫山县希尔顿惠庭酒店举行的一场研讨会上,重庆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帆如是说。

这是一场关于影视创作与文旅生态,如何通过艺术电影突破地方性,“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后如何建立人与城市、影视与文旅更长久地互动和连接的研讨会——这是第六届巫山神女杯艺术电影周(下称“巫山电影周”)的一个活动安排。

巫山,一座位于三峡边的山水小城,近些年因艺术电影而声名远扬。

“巫山电影周是一个非常好的艺术电影周,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中国优秀的艺术电影。”获得第六届巫山电影周优秀女主角奖的演员岳红如是说。

电影《申纪兰》扮演者岳红(右)获得了第六届巫山神女杯艺术电影周优秀女主角奖。这是岳红在走完红地毯后接受主持人采访。摄/新京报记者 肖隆平

巫山电影周不仅推动了我国艺术电影的发展,也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

“‘十年光影’丰富了巫山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巫山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了宣传推广巫山的重要载体。”巫山县委副书记、县长付嘉康在2023年第五届巫山电影周新闻发布会上就认可了这一发展路径。

在成功举办了六届电影周后,巫山也将继续在文旅融合新征程中不断探索,阔步向前。

缘起于制片人齐为民

关于巫山,流传下来很多诗词歌赋。

这座有2300余年历史的江边小城“流传名诗名赋6000余首”(巫山县人民政府官网数据)。而这些诗作中有很多都与巫山独特的地质地貌及所形成的局部气候有关。

因为巫山县地处大巴山弧、渝东褶皱带、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三大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也即大巴山、巫山、七曜山三大山脉交接部。三大山脉在巫山相会,构成“万峰磅礴一江通,锁钥荆襄气势雄。田野纵横千嶂里,人烟错杂半山中”的地貌景观。

独特的地貌特征使得巫山拥有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千年古镇。长江三峡、小三峡和小小三峡早已驰名中外。

巫山独特的地质构造使得当地多峡谷。图为位于平河乡当阳大峡谷入口不远处的一道瀑布,成为众多游客打卡点。摄/王祥学

这吸引了一批导演来巫山采风取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巫山的电影已有不少,比如《等到满山红叶时》《巴山夜雨》《三峡情思》《峡江疑影》《巫山云雨》《三峡好人》《中国三峡》等。

2008年前后,儿童电影导演、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前副秘书长齐为民到巫山采风取景。接待齐为民的是时任巫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大勇,并为前者的拍摄工作提供了很多支持。

刘大勇告诉新京报记者,当时齐为民来巫山拍摄一部名为《派饭》的电影——讲述发生在巫山某村小一位教师派到学生家吃饭20余年的真实故事。刘大勇在影片中还客串了一个教育局长的角色,“因为这样我们俩便熟络了起来”。

第二年,齐为民又来到了巫山为拍摄电影《疙瘩爷爷》取景。这部电影的故事也取材于真实人物——获得2007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的巫山人李美成。再后来,齐为民便向刘大勇提出能不能在巫山定期举办一个电影活动,把巫山建成一个电影生产创作摄影基地的想法。

刘大勇对电影不陌生。上世纪80年代刚到巫山县委宣传部工作时,刘大勇就时常到影视剧组场地做一些协调工作,在1997年6月重庆成为直辖市前,刘大勇就已经是四川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后又当选为重庆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他们一直想策划一些文化宣传活动,在巫山、在重庆有影响,乃至在全国有影响,“想要在对外宣传上找到这么一个切入点”,刘大勇说。

齐为民的这一提议让刘大勇感觉宣传巫山有了明确方向。刘大勇随即向时任巫山县委书记郑平汇报了该提议,并得到了明确肯定。后来,巫山便与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决定联合举办艺术电影节活动,并组织材料呈递给了重庆和国家有关部门报批。

刘大勇回忆,原本首届巫山电影周是计划在2011年底举行的,但因为种种缘故没能举办成。再后来,他由于职务调动的关系,接下来的工作便由继任部长师明萌主要完成,并得到了时任县委书记何平、县长李春奎的肯定和大力支持。

为什么选择了艺术电影?

刘大勇解释,全国这么多电影节,有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和长春电影节等,但没有一个是专门针对艺术电影,尤其是中小成本艺术电影的,“我们就想在全国搞一个独一无二的电影节”。

据巫山县委宣传部的材料记载,2012年1月至10月全国审查通过的638部公映影片中,大约三分之二属于中小成本的文艺类型影片,只有为数不多的影片进入主流市场。巫山县委宣传部认为,艺术类影片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巫山县位于重庆最东部,与湖北巴东县相邻,长江与大宁河在巫山县交汇形成了高峡出平湖的美丽景色。图为位于巫山县城南的高峡出平湖景色。摄/新京报记者 肖隆平

“逐渐就成一个品牌了”

2012年11月30日,经原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批准,由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与重庆市文化广电局、巫山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的首届巫山神女杯艺术电影周开幕。这成为当时国内唯一以艺术类电影为主题的电影周,也成为彼时全国唯一在县级城市举办的电影类节庆活动。

首届巫山电影周收到了300余部影片报名,评出入围影片30部。电影周期间为市民和游客免费提供了1万多张电影票,放映33场,举办了《忠诚与背叛》《一江明烛》《云朵上的羊角花》《都市童话》《派饭》等5场剧组见面会。

不过,首届巫山电影周的举办面临诸多挑战,交通不便就是首要难题。彼时离巫山最近的机场在万州,约需2小时车程,而每天从万州机场飞往北京的航班只有一个班次。

中国大陆导演、编剧苗月拍摄的《羌笛悠悠》获得了首届巫山电影周的“优秀故事片”奖,但她却未能到场领奖。

参加第六届巫山电影周时,苗月解释,获得首届巫山电影周的神女杯奖杯一直放在她家书房里,当时是因为知道获得这个奖的消息已经很晚,而前往巫山的交通不是很方便,她就没能到场。这次来到了巫山,说明她与巫山电影周有不解之缘,她要感谢巫山给了“中小成本艺术电影一席之地”。

不仅交通不便捷,巫山县委宣传部在总结材料中介绍,举办首届电影周还有两大不足之处。比如,设施不配套。“原计划在电影周期间开业的五星级两江假日酒店未能投入使用。鸿都大酒店设施陈旧,房型结构不合理,床位总数偏少,接待能力有限。县体育馆还在建设中,在400余座的影剧院举办闭幕式,场地狭小。”

再如接待组织问题。 “我们抽调大量工作人员,但由于培训不到位、经验不足、电影专业知识缺乏等原因,组织和接待工作还存在一些疏漏和缺位的地方。”

如今已是巫山电影周策展人的齐栩楠告诉新京报记者,他当时还在念大二,因为把巫山电影周当做一次社会实践,他便请假来了巫山。“大家有的坐飞机到万州,有的坐火车到达州(再坐大巴到巫山),也有从宜昌坐游轮到巫山的。总之是,五花八门的交通工具和辗转的路程。”

齐栩楠回忆,红地毯就铺在巫山县城的主干道上,嘉宾从入住宾馆的门口走到影剧院,就算是走了红地毯。但现场观众用热烈的掌声、呼喊声迎接着每一位参加巫山电影周的电影人。“这么接地气的活动”给齐栩楠留下了“热闹”的印象。再后来,齐栩楠就逐渐成为了电影策展人。

不过,巫山县委宣传部认为,首届电影周的举办也有三个重要意义:搭建了艺术电影交流平台、填补了西部电影节庆空白,以及推动了巫山文化旅游融合,“为巫山打造国际知名旅游景区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开启了巫山文旅大融合的新路径”。

在这条“新路”上,巫山一直坚持了下来。

2015年11月21日-28日,第二届巫山电影周成功举行;2017年11月17日-23日,第三届巫山电影周成功举行;2019年11月22日-28日,第四届巫山电影周成功举行;受新冠疫情影响,第五届巫山电影周延期至2023年3月29日-4月1日举行。2024年11月16日-24日,第六届巫山电影周又成功举行了。

作为巫山电影周发起人之一,刘大勇在首届巫山电影周举办前就调离宣传部,出任巫山县政协主席,但他每一届都作为“嘉宾”参加了电影周活动。刘大勇见证了承办方的成长,“组委会的会务组织越来越轻车熟路”。

电影周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元。

“第六届巫山电影周首次引入了音乐会形式。”巫山县委宣传部一位负责人向新京报说。这次不仅单独在重庆大剧院旁设置了“待到满山红叶时”江畔音乐会,还在闭幕式环节增设了音乐会环节。他们邀请了重庆交响乐团,演奏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主题曲、插曲——在巫山体育馆布置的一个开合屏式舞台演奏。

此外,巫山县田家小学石印教学点的拿云乐队也有上台演唱,拿云乐队所在教学点只有21个学生。“我们就是探索把电影和音乐完美融合在一起,因为优秀的电影和音乐有个共同特征,就是能与人心灵交流。”前述负责人说。

伴随着巫山电影周品牌影响力的提高,巫山硬件设施的量和质都在发生着变化。以交通为例,当第六届巫山电影周开幕时,前往巫山已经方便了很多,已经可以从全国多个城市坐高铁或飞机直达巫山。巫山机场开通了直飞广州、贵阳和烟台等城市航线,巫山站每天直达、经停高铁达43车次。

巫山县城已有2家五星级酒店,拥有希尔顿、戴斯、全季、维也纳、喆啡和汉庭等知名连锁酒店,全县累计8000余间客房。这进一步提升了巫山县城的住宿接待能力。

国家一级导演、编剧、制片人宁敬武对新京报记者说,在一定程度上巫山电影周的品牌影响力开始产生了,逐渐成一个品牌了。宁敬武是第四次参加巫山电影周活动,他说:“办三届、四届不好说是一个品牌,办六届了,影响就已经有了。”

宁敬武解释,通过电影节的举办,电影人带着片子到巫山跟观众见面,然后评奖、交流,既在同行中产生了很多热议话题,同时通过传媒在社会中产生一些影响,也传播了巫山的城市形象。

巫山县位于重庆最东部,与湖北巴东县相邻,长江与大宁河在巫山县交汇形成了高峡出平湖的美丽景色。图为从夜间运营的游船上拍摄的巫山县城夜景。摄/新京报记者 肖隆平

展示重庆的“新窗口”

巫山电影周已经得到了重庆市的认可。

2024年11月11日 ,在第十八届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暨第六届巫山神女杯艺术电影周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主持日常工作)管洪表示,十二年光影旅程,巫山电影周丰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助推了艺术电影高质量发展,推动了长江文明传播,取得了积极成效。

“巫山电影周成为了展示新重庆、大三峡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管洪介绍,十二年来,(前五届)巫山电影周吸引了国家广电总局原副局长张海涛、张丕民、童刚,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王小棠、明振江,中影集团原董事长韩三平、焦宏奋等亲临指导,田华、陶玉玲、范伟、尹力、李幼斌、吴京、张译等400余名演艺人员来到巫山。

“巫山电影周打造了中小成本艺术电影交流的重要平台。”管洪表示,巫山电影周(前五届)累计面向全国征集艺术电影近900部,评选推介了50部优秀故事片及一大批优秀男女主角、优秀导演、优秀新人等,举办促进艺术电影发展专题座谈5场。

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主持日常工作)管洪表示,巫山电影周促进了山区长江流域乡村文化振兴。图为2024年11月底,巫山县平河乡燕子村一处即将交付的文化长廊项目。摄/新京报记者 肖隆平

“举办巫山电影周的综合效应正在逐步体现出来。”巫山县委宣传部前述负责人说。比如,2012年举办首届巫山电影周时,好多人还不知道有这么个活动,到今天举办第六届,巫山电影周应该说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知名到今天成了一个有辨识度的品牌,“这个效应在逐步放大”。

“每一届电影周,都有大量全国各地的观众和电影人前来,他们不仅是为了电影而来,更是为了探寻巫山的自然与人文之美。”刘大勇说。每一届巫山电影周吸引的观众和电影人,他们不仅是电影艺术的爱好者,也是巫山的文化宣传者和旅游推广者。

比如第六届巫山电影周,来到巫山的电影人不仅有巫山籍的年轻一代导演李冬梅,有上世纪90年代来过巫山但此后再没来过的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孙金华,还有香港银都机构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凯。

电影周的文旅融合效应,首先体现为旅游人数的显著增加。通过巫山电影周的宣传效应,巫山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更广泛的曝光,包括巫山红叶、神女峰等在内的标志性景观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刘大勇说:“这种曝光效应不仅吸引了更多游客,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

县委书记曹邦兴总结说,巫山始终把旅游作为第一支柱产业,着力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文化强县、旅游名县。巫山旅游综合收入从2007年的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36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带动10多万群众就业增收,巫山文旅产业真正成为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巫山电影周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受第十八届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暨第六届巫山神女杯艺术电影周举办的影响,仅2024年11月,巫山旅游业就喜迎丰收。

巫山文旅集团的数据显示,2024年11月,全县共接待游客全口径242.85万人次,同比增长17.55%;接待游客总消费14.57亿元,同比增长35.63%;景区购票32.43万人次,同比增长19.49%;过夜游客9.75万人次,同比增长16.9%。

2024年1-11月,巫山旅游业亦表现不俗。巫山文旅集团的数据显示,全县共接待游客(全口径)3052.29万人次,同比增长一成,接待游客总消费179.19亿元,同比增长逾四分之一,两项指标均超2023年全年数值。景区购票227.32万人次,同比增长逾五分之一。过夜游客86.52万人次,同比增长近四分之一。

巫山独特的地质构造和高海拔使得当地有着丰富的景色。图为2024年11月底,当阳乡四方台山顶的皑皑白雪与山下的层林尽染构成鲜明对比。摄/新京报记者 肖隆平

走出巫山

在第六届巫山电影周期间,巫山收到了一个意外的邀请。

11月24日,香港银都机构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凯在一场对谈会期间说,“这次到巫山来,黄勇部长也在这里,有没有可能给六届巫山电影周做一个总结,让获得神女杯的优秀艺术电影拿到香港去展映。”

丁凯解释,他们既可以在香港每年最大的影展——香港国际电影节举办自己的项目发布会,也可以独立做影展。

银都机构是一家于1982年9月以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凤凰影业公司、新联影业公司等为主合并而成的香港制片企业。作为一家专业的影视作品发行公司,可承接内地、香港及海外影视剧的宣传、发行业务,至今制作发行的电影有《少林寺》《头文字D》《窃听风云》等500余部。

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丁凯解释了发出邀请的原因,巫山能在不同类型的电影里,单单挑艺术电影持续举办了6届电影节,“这很不容易,我很佩服他们”。

这是丁凯第一次参加巫山电影周活动,他看到了很多制片人、导演对巫山电影周的认可。很多导演把能够获得神女杯看作是对自己作品的一种认可,“我觉得神女杯的权威性慢慢在提升,这很有价值!”丁凯说。

作为巫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的黄勇也向新京报记者回应,他已经与丁凯做了初步沟通,“如果能把六届巫山电影周评选出来的60多部优秀作品拿到香港去展映,将是一个展示巫山电影文化和艺术创意的重要机会。我们很珍惜这样的机会”。

巫山县委宣传部负责人透露,他们其实已经派人去参加了2024年香港国际电影节了解情况,如果2025年各方面条件允许的话,他们将派出主要负责人带队到香港去学习,把巫山的自然资源、人文底蕴,尤其是在电影方面的一些探索做法与更多的电影同行交流,让神女杯这个电影品牌在国际上打响,“这是我们下一步的方向”。

这位负责人表示,他们希望神女杯在未来能够“走出去”。通过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等国内知名电影节,以及重庆青年电影展等本土电影节,不断提升巫山的知名度,打造“巫山艺术电影”IP。

除了“走出去”,围绕巫山电影周也规划了一些拓展和提升计划。

比如,整合利用现有场馆资源,打造艺术电影博物馆。博物馆主要展陈我国艺术电影的发展历程,展播经典影片;展陈历届神女杯的主要成果,包括历届推荐影片、电影艺术家、演员在巫山创作采风等内容;围绕艺术电影科普、创作等,打造一些体验性场景。

再如,打造山水影视拍摄基地。前述负责人解释,基于巫山独特的山水颜值和文化底蕴,将积极争取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的支特,组织电影制片人走进巫山创作采风,常态化举办“金牌制片人巫山行”“艺术电影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等活动,吸引更多影视投资机构来巫山投资创作拍摄。系统梳理巫山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借助“文化·光影重庆”数字应用,吸引全国更多剧组来巫山考察。

此外,前述负责人介绍,巫山还将打造电影惠民新场景。在群众青睐的打卡地植入电影元素,打造“电影+旅游”消费新场景。比如, 在摩天岭月亮谷打造“月光草坪电影嘉年华”;在“三峡里·竹枝村”打造“乐享经典电影”系列江畔音乐会;在“天路下庄”景区打造“开山人”主题影院。

图为电影《开山人》故事的发源地竹贤乡下庄村,因为村子四周皆为高达数百米甚至超千米的悬崖峭壁,仅朝西南方向流去的后溪河给村子留了一个豁口。因此下庄村所在地也被称为“天坑”。摄/新京报记者 肖隆平

最后,巫山还计划将艺术电影元素融入更多的巫山城市设施、生活中。比如,在全县酒店影视点播系统推出“艺术电影专区”, 循环播放《等到满山红叶时》《开山人》等巫山经典电影以及历届巫山电影周成果。根据在巫山拍摄取景的经典镜头,在景区设置打卡地,推出“我与电影同框”等活动。聚焦城市街区,在城市节点、雕塑、景观小品中融入艺术电影元素,推动电影与城市的融合。

来源:新京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