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 方丈编辑| 幸运初审| 天坛
文| 方丈
编辑| 幸运
初审| 天坛
娱乐圈这个大染缸里,美人如云,各个都想着靠脸吃饭。
年轻时候个个都是倾国倾城的仙女,可时间这把杀猪刀一过,有些人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不过你别以为所有女明星都是这样,有那么几个人,她们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越老越有味道,越演越让人服气。
曾经那些靠颜值打天下的美人们,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演技派,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故事?
说起蔡明,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只知道她是那个在春晚上总是演各种搞笑角色的阿姨。
其实你们不知道,蔡明年轻那会儿可是个大美人,五官精致得很,笑起来特别甜。
80年代的时候,蔡明刚进入演艺圈,那时候的她还是个青春靓丽的小姑娘。
可她偏偏不走寻常路,没有选择去演那些花瓶角色,而是一头扎进了喜剧表演里。
这一扎就是几十年,从《闲人马大姐》开始,蔡明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让人佩服的是蔡明对工作的认真态度。
有一年春晚,她要演一个机器人的角色,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符合机器人的身材,竟然提前一个月开始节食。
那个年代可没有现在这么多减肥方法,就是硬生生地饿,把自己饿得跟竹竿似的,就为了在舞台上呈现最完美的效果。
蔡明经常说一句话:"要吃这碗饭,就别吃那碗饭。"
意思就是你既然选择了当演员,就得为角色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美貌形象。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从青春美少女到现在的喜剧女王,蔡明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职业精神。
现在的蔡明虽然头发花白,脸上也有了皱纹,可她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却越来越高。
每年春晚,大家最期待的就是看蔡明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她用几十年的坚持证明了一件事:演员的价值不在于永远年轻漂亮,而在于能不能给观众带来快乐和感动。
刘琳的演艺经历可以说是相当坎坷了。
早年间她在演艺圈打拼,虽然有表演天赋,可就是火不起来。
那些年她演了不少戏,可都是些配角,观众根本记不住她。
转机出现在2014年,那一年《父母爱情》这部剧找到了刘琳,要她演德华姑姑这个角色。
刚开始刘琳是拒绝的,她觉得这个角色太粗俗了,说话大大咧咧的,一点都不优雅。
她当时想着,自己好歹也是个演员,怎么能演这种"土"角色呢?
梅婷当时是这部剧的女主角,她看出了刘琳的犹豫,就劝她说:"你别小看这个角色,我觉得德华姑姑这个人物很有意思,你演好了肯定会火的。"
在梅婷的劝说下,刘琳才勉强接下了这个角色。
谁能想到,就是这个她当初看不上的德华姑姑,彻底改变了刘琳的人生轨迹。
德华姑姑这个角色一播出就火了,观众都被她的率真和可爱给圈粉了。
刘琳也因为这个角色一炮而红,从默默无闻的十八线演员,一跃成为了观众熟知的实力派。
《父母爱情》之后,刘琳的戏约不断。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大娘子又让她再次出圈。
这个角色和德华姑姑完全不同,大娘子是个大家闺秀,知书达理,可刘琳同样演得活灵活现。
现在的刘琳已经50多岁了,脸上有了岁月的痕迹,可她的演技却越来越炉火纯青。
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演员这个职业,有时候需要的不是一时的美貌,而是厚积薄发的实力。
年轻时候的默默无闻,或许就是为了中年时期的厚积薄发做准备。
迟蓬这个名字,年轻观众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在70后、80后的心中,她绝对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迟蓬出生在山东烟台,那个年代的山东姑娘都有一股子朴实劲儿,迟蓬也不例外。
80年代初,迟蓬考进了山东省话剧团,和倪萍是同窗好友。
那时候的她年轻漂亮,一双大眼睛特别有神,笑起来特别甜美。
1983年,迟蓬在《红叶,在山那边》这部戏里饰演吴月,这个角色让她获得了飞天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那一年她才20出头。
年轻时候的迟蓬确实靠颜值吃过饭,那个年代的观众也喜欢她这种清纯可人的形象。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迟蓬开始思考自己的演艺道路。
她发现,单纯靠美貌是走不远的,只有演技才是演员的立身之本。
迟蓬开始有意识地接一些有挑战性的角色,尤其是母亲这类角色。
《沂蒙》里的于宝珍这个角色,可以说是迟蓬演艺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于宝珍是个典型的沂蒙山区母亲,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自己的儿子。
迟蓬把这个角色演得深入人心,获得了飞天奖和金鹰奖的双重提名。
从那以后,迟蓬就成了"母亲专业户"。
无论是《幸福到万家》还是《生万物》,她演的都是婆婆、母亲这类角色。
有人问她会不会觉得单调,迟蓬笑着说:"母亲这个角色永远不会过时,每个母亲都有自己的故事,我能把她们演活了,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现在的迟蓬已经60多岁了,头发花白,脸上也有了深深的皱纹,可她演起戏来依然充满激情。
年轻时候的美貌已经不在了,可她身上那种沉淀下来的韵味,却比年轻时候更加动人。
提到宋丹丹,现在的观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爱我家》里的和平,或者是春晚舞台上那个和赵本山搭档的"白云"。
可是你们知道吗,宋丹丹年轻时候可是个标准的美人胚子,娇俏可人,特别招人喜欢。
80年代的宋丹丹刚出道时,走的还是清纯路线。
那时候的她皮肤白皙,五官精致,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特别甜美。
可是宋丹丹很快就发现,光靠脸蛋在演艺圈是混不下去的,必须得有真本事才行。
宋丹丹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尤其是喜剧角色。
《我爱我家》这部剧可以说是宋丹丹演艺生涯的一个里程碑。
和平这个角色让观众看到了宋丹丹的喜剧天赋,她能把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演得活灵活现,让人又爱又恨。
为了演好喜剧角色,宋丹丹可以说是豁出去了。
她不在乎自己在镜头前的形象是否美丽,只要角色需要,她可以把自己打扮得很邋遢,甚至很丑。
这种敬业精神让同行们都佩服不已。
和赵本山的合作更是让宋丹丹的喜剧才华得到了充分展现。
"白云"这个角色深入人心,每年春晚观众都期待着看他们的小品。
宋丹丹在舞台上那种自然而然的幽默感,让人忍俊不禁。
现在的宋丹丹年龄成了观众心中的一个谜。
她在荧幕上塑造了太多老太太的形象,以至于观众都忘了她的真实年龄。
这恰恰说明了宋丹丹演技的高超,她能够完全融入角色,让观众忘记演员本身的存在。
宋丹丹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一个道理:真正的演员不应该被年龄和外貌束缚,只要有实力,什么时候都能闪闪发光。
她从青春美少女到喜剧女王的转变,是娱乐圈里一个完美的进化案例。
这几位女演员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演艺圈里,美貌只能是锦上添花,真正能让演员走得远、走得稳的,还是扎实的演技功底。
看看现在的娱乐圈,多少年轻漂亮的小花旦,刚出道时风光无限,可是过了几年就销声匿迹了。
为什么?就是因为她们只会摆造型、耍美貌,却没有真正的演技实力。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有没有真本事,一演戏就露馅了。
反观这些从美人转型为实力派的女演员们,她们在年轻时候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她们没有沉溺在美貌带来的短暂辉煌中,而是踏踏实实地磨练演技,积累经验。
当岁月带走了她们的青春容颜时,留下的却是更加珍贵的艺术沉淀。
迟蓬、刘琳、宋丹丹、蔡明,这些女演员现在都已经不再年轻,脸上都有了岁月的痕迹。
可是她们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却越来越高,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她们用几十年的坚持和努力,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她们不再是那些只能靠脸吃饭的花瓶,而是真正能够驾驭各种角色的实力派演员。
观众看到她们,想到的不是她们年轻时候有多漂亮,而是她们塑造的那些经典角色有多么深入人心。
真正的演员都明白一个道理:角色是立身之本,外貌只是为角色服务的工具。
这几位女演员在职业生涯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她们从来不把自己的美貌当成包袱,而是把它当成塑造角色的工具之一。
蔡明为了演好机器人角色,可以提前一个月节食;刘琳为了演好德华姑姑,可以放下身段扮丑;宋丹丹为了演好喜剧角色,可以牺牲自己的美丽形象;迟蓬为了演好母亲角色,可以让自己看起来苍老憔悴。
这种职业精神现在的年轻演员身上已经很难看到了。
现在的小鲜肉、小花旦们,拍戏时还要求用美颜,镜头要从最美的角度拍摄,绝对不能让自己的形象有一丝一毫的瑕疵。
这样的演员怎么可能塑造出真正打动人心的角色呢?
角色需要什么样的外形,演员就应该呈现什么样的外形。
如果角色需要你看起来邋遢,那你就得邋遢;如果角色需要你看起来憔悴,那你就得憔悴。
这才是真正的演员应该有的职业素养。
这几位女演员之所以能够从美人成功转型为实力派,就是因为她们把角色看得比自己的形象更重要。
她们明白,观众记住的不是演员本人有多漂亮,而是角色有多么鲜活生动。
娱乐圈里奖项很多,什么金鹰奖、飞天奖、华表奖,数都数不过来。
可是真正让演员感到骄傲的,往往不是这些奖杯,而是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刘琳凭借德华姑姑这个角色走红,虽然没有拿到什么大奖,可是观众的喜爱让她感到比任何奖项都珍贵。
现在走在街上,还有观众认出她,喊她"德华姑姑",这种被观众记住的感觉,比拿奖更让人开心。
宋丹丹也是如此,她的很多经典角色都深入人心,观众一提到她就会想起那些搞笑的情节。
这种被观众喜爱的感觉,是任何奖项都无法比拟的。
迟蓬虽然拿过不少奖项,可她最自豪的还是观众对她的认可。
每次看到观众被她饰演的母亲角色感动得流泪,她都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蔡明更是如此,春晚舞台上的每一次演出,都能让全国观众开怀大笑。
这种能够给观众带来快乐的能力,比任何奖项都更有价值。
奖项只是一时的荣誉,可是观众的喜爱却能伴随演员一生。
真正的好演员,应该追求的是观众的认可,而不是评委的青睐。
这些女演员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她们或许没有拿到所有的奖项,可是她们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却无人能够撼动。
结语看完这些女演员的故事,你还会觉得娱乐圈只是个看脸的地方吗?真正的实力派演员,从来不会被年龄和外貌所束缚。
她们用几十年的坚持告诉我们,演员这个职业最珍贵的不是青春美貌,而是那份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岁月可以带走容颜,却带不走积累下来的演技功底和人生阅历。
这些从美人蜕变为实力派的女演员们,才是娱乐圈里真正的常青树。
来源:以苒Zran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