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队》一步,踩碎套路,好爽!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8-29 00:17 2

摘要:不按常理出牌,节奏明快又带点幽默诙谐,果然类型基础,打开方式就不基础。

原创院长吐槽电影院

2025年08月28日 21:28江苏

是哪个天才,让我们内娱顶级Alpha老胡军cos搓澡大爷?

鲁长山(老山东)手搓出残影,嘴更像租的,闲嗑唠个不停……

点进《归队》,发现从人设到剧情,它都将反差与反套路进行到底。

不按常理出牌,节奏明快又带点幽默诙谐,果然类型基础,打开方式就不基础。

一口气追下来,剧情愈加精彩、动人,也让我越发感受到它内在的力量——打破传统抗战剧的“壳”,新生出独一无二的“核”。

近期看得最过瘾、最上头的剧,没有之一。

从单线任务到开放世界

1938年秋,一支抗联小队在与日军的激烈战斗中被冲散。

活下来的人按照约定前往牡丹江市松林镇以北的八棵松,与队友们接头。

他们要如何在天寒地冻险象环生中活下来?又能否寻到彼此、如约归队?

《归队》开场就打破了常规的抗战剧叙事套路,四线并进,重点不再是战场上的炮火轰鸣,而是一群小人物在乱世中的命运沉浮。

代入进去,偶遇各色人,经历各种事,像极了沉浸感拉满的绝境求生大冒险,还是多线探索模式!

莽莽林海,参帮游荡。

领头人老把头人如其名old school,恪守传统的放山规矩。

找到人参要喊“棒槌!”,全队得立马回“快当!”;挖参得先用红绳拴住,再拿工具一点点挑土。

排长鲁长山(老山东)(胡军 饰)和队员田小贵(陈靖可 饰)路见不平,成功混入前往松林镇卖人参的队伍,喜提导游。

但认识路是一回事,如何在日军的围追堵截中把人和人参“快递”出去,才是真正的难题。

矿山腹地,以命淘金。

只是贪了一口路边小姑娘给的饼,队员高云虎(任彬 饰)和万福庆(宋家腾 饰)醒过来,就在金矿上有了“编制”。

没两天,他们发现这个地方不对劲:压根没见金子,怎么还不断抓人来干苦力?

真相揭晓,我瞬间毛骨悚然——有人干的根本不是沙中淘金的活,而是先制造矿难,再“淘”尸体,最后冒充遇难家属向矿上要钱,靠活生生的人命牟利。

面对这帮乱世恶人,高云虎与福庆求生之余亦想要替天行道。

沿着剧中人的脚步,《归队》逐渐铺开黑土地上鲜活丰富的生态图卷,看得我大开眼界,也对他们的命运牵肠挂肚。

福庆刚逃出金矿,转头又和二班长汤德远(李乃文 饰)相会在日军劳工营,被逼着给自己挖活埋坑。

两人一边寻找可以信任的队友,增加胜算;一边向“NPC”套出劳工营看守的情报,分析局势。

他们能否在死局中找到生路?

卫生员兰花儿(袁姗姗 饰)勇闯土匪窝,拿的是《抗战时期,我凭医术攻略土匪窝》剧本。

匪头子葱山小白马带她回寨子做压寨夫人。

兰花儿脸色淡淡,不卑不亢,手起刀落就取出了寨中老三腿上的子弹。真·技术人员,地位直线攀升。

四条叙事线各有惊心动魄,人人都在书写自己的人生剧本,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

回过头看会发现其中妙意——聚散合离就在一刻,命运降临早有伏笔。

比如,鲁长山(老山东)和田小贵意外找到了兰花儿的踪迹,短暂话别后又分头行动,完成各自的任务,等待日后重聚。

又比如云虎这条孤胆逃亡线,勾得我心痒痒。

最倒霉是他——金矿干活,被人造塌方活埋。最幸运也是他——在运尸车上“诈尸”,被客栈老板娘大阔枝(蒋欣 饰)救下。

队友还在山林里晕乎乎打转,云虎睁眼就到了目的地松林镇。

他可没闲着,决定为民除害,找出金矿命案幕后真凶游士龙,那个在松林镇横行多年,却从未被目睹过真容的神秘人。

值得一提的是,《归队》节奏紧凑、情节密度高、戏剧冲突强烈,而这份戏剧性并非悬浮刻意的捏造。

编剧高满堂多次深入东北抗联旧址采风调研,先后采访了30多位抗联战士,最终选择跳出固有框架,以全新的方式回望那段历史。

没有枪炮,没有战场,可处处都是战争的痕迹,人生的陡然转折比炮火轰鸣更惊心动魄。

看似丰富随机的冒险,始终被一条“人散心不散”的羁绊牢牢牵引,积攒着巨大的情感能量。

有好多场戏看得我又着急又感动,代入感拉满,恨不得穿进荧幕给他们“指挥交通”,让队友们早日重逢!

从英雄主义到凡人百态

点进《归队》第一眼看到的是人物灰扑扑、脏兮兮的打扮,追更几日后,满心都是他们亮晶晶的眼神。

这就是《归队》最迷人的地方。

它打破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滤镜,展现一群没有通天本领的普通人如何在泥泞中挣扎,闪烁人性的微光。

鲁长山(老山东),全身写满接地气。

他很懂说话的艺术,哄土匪头子开心,拿起大棒骨奏乐,随口生成一段贯口……

嘻嘻哈哈外表下,透出来的是骨子里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坚毅乐观。

他有定人心的“粗”,也有平乱局的“细”。

站在我们面前的,正是东北早期反诈大使,AKA人间点子王——

意识到事情进展太顺利,恐怕其中有诈,他用一杆烟枪和一把枪,造出千军万马的气势,把买家为了0元购叫来的帮手吓出两里地。

鲁长山(老山东)以一己之力促成交易,拿到想要的金条去招兵买马打鬼子,也爽快给出手里的人参绝不起歪心思。

说话掷地有声,总是直达人心的原因逐步浮现。

不是主角光环,而是他这人的底色是实诚和韧劲,站在那里便使人安心。

再看汤德远,一枚高能量自律男人的归队路线。

先跳崖落水,游上一段逃脱日军的追捕;再路遇重伤的战友,拖着个人山地越野整整三天。

有绝不抛弃战友的硬骨头,也有形势所迫弯腰就喊太君的识时务。

强大的内核配上柔软的身段,汤德远走到哪都能把局势盘活。

仔细看,他的沉默里憋着一股淡淡的狠劲,恪守一定活下去的人生信条,出手就是狠招——

晚上直面孤狼,不慌不逃,提刀迎战。

被关进日军劳工营,自己生死一线,还成天盘算炸日本人的汽油库。

《归队》中几个男性角色能撑起一个山系男团,有气概,也不显得沉闷。

高云虎“愚蠢但实在貌美”,大阔枝媚眼抛给瞎子看,偏是他这一点不通情爱最蛊人;

田小贵能打抗揍,就是孩子一挨饿就晕,完全没招;

又有谁懂福庆指哪打哪,从不拖后腿的救赎感?此处求一个福庆款同事……

好爱看这群人同框唠嗑,每句话都是梗,每个画面都生动。

分别之前,已是山穷水尽。

福庆垂头丧气掏出最后一块饼,鲁长山(老山东)兴高采烈宣布这个好消息。

兄弟们一听,眼睛发绿,如饿虎扑食。

可一块饼发下去传了整圈,回到鲁长山(老山东)手中只是受了皮外伤,还剩大半块。

不用生死离别制造泪点,日常的人情味缓缓浸入人心。

我尤其喜欢剧中塑造女性角色的用心和别有新意。

她们温柔又强大,善良而坚韧。

兰花儿长于山野,一手拿药,一手握枪,有厚重宽和的温柔,也有善恶分明的凌厉。

大阔枝更入世,作为一款究极意义上的销冠,她从不抱怨环境。

一个貌美的女人在乱世里开一家客栈,人人都误解她背靠警察队长庞爷出卖皮相,大阔枝凭的却是清晰头脑与敏锐嗅觉。

与庞爷之间更多的是利益交换,她明白这才是合作最坚实的根基。

兰花儿感念寨主小白马的真诚以待,向他坦白自己的抗联小队成员身份。

大阔枝长袖善舞,可内心柔软,坚持收留身份敏感的云虎又添一丝勇敢。

摒弃花瓶叙事,一花一枝相互映照,在乱世中生根发芽。

我无比期待后续她们的对手戏,两人都是主体性极强的性情中人,一定能交汇出漂亮精彩的火花。

客观来说,《归队》中并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它关注的是烽火硝烟下,那些最朴素、最真实的“人”的欲求。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行为逻辑和人性灰度。

比如老把头,临死前拜托鲁长山(老山东)把人参卖了,重新买枪组建队伍打鬼子。谁能想到,他最初只是个想缩在山里唯唯诺诺苟且偷安的小老头。

还有很妙的一笔是,劳工营中被开除“日籍”的日本逃兵在看见日军的残暴本性后,也陷入身份认同危机。

这种对“人性流动”的尊重,让《归队》打破固有标签,立起一个个鲜活丰满的人物,也让整个故事与那段艰苦却昂扬的岁月无比真实可信。

从宏大叙事到土地召唤

实景实拍,《归队》的画面是写实落地的,也是文学诗意的。

白雪皑皑,压不倒劲劲松枝;寒风萧萧,吹不去睫毛上的冰晶;密林深处,有小鹿眨眼……

每个镜头都流淌着创作者对这片黑土地深切的爱。

在我看来,《归队》本质是在讲述人与土地的共生关系。

一方面,极端天气和险境考验着人的生存技能;另一方面,大自然慷慨慈爱的馈赠总在绝望之时给人一线生机。

这种矛盾统一,塑造了东北大地生生不息的姿态,也滋养着东北人的顽强与幽默。


具体到剧中人身上,就是无数次“吃”的动作。

马粪里抠出来玉米粒,鲁长山(老山东)就着雪搓干净,扔进嘴里就算一顿。

随处生长的婆婆丁,福庆拔了就往嘴里塞。

不体面,不精致,但够鲜活真实。

拍“吃”的国产剧常有,但《归队》不同,它将动作背后的深意层层剥开——确认自己与脚下这片黑土地的血脉相连,赞美生命与生命力本身。

满足生存需求之余,吃更是建立情感联结的关键。

小白马对兰花儿心动,一言不发,一味投喂。

从一荤一素到三个肉菜,就差把花儿吃得营养过剩流鼻血。

怎么有人传情达意得这么笨拙而真诚,本纯爱战士应声倒地。

还有人用吃来迎接死亡,豪情万丈。

极少见国剧给一位无名氏这样的高光——因看不下去泥鳅在金矿上以人命换钱财的恶行,这位壮士手刃恶人,为民除害。

或许早料到结局,最后一碗酒、满口肉,他带着此生无憾的豪爽,吃得格外酣畅。

层层递进,《归队》用“吃”完成了从“活下去”到“怎么活”的精神升华。

你能从无数细微之处感受到,尽管故事背景残酷,但它的落点是希望与未来。

许多细节人情味十足,密密匝匝铺陈出整部剧温柔明亮的底色与博大壮阔的胸怀。

因此追剧时不会觉得苦大仇深,反而能看到一种生命力的具象化,似春芽破冻土而出——这才是胜利的原因,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越想越觉得《归队》这个剧名很妙,它指的不仅是物理意义上人与人的重逢,更是每个人内心对自我、对信仰的探寻。

一群被时代倾轧的人,如何在一个混乱无序的世界里找到精神归属?

《归队》用轻盈趣味的语调给出最扎实有用的答案:靠脚下的土地与切实的生活。

它无意塑造完美的英雄,也不呐喊宏大的口号。

而在大时代中寻找到一个个在绝境中奋勇挣扎,在迷茫中坚定信仰的小人物,以他们为原点,触碰真实流动的人性,投射出最广泛最永恒的共情。

冻土之上,归途滚烫。

这份真诚与鲜活,在当下也具有熨帖人心的温度与力量。

推荐

阅读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