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内娱少有的“靠气场圈粉”的喜剧人,贾玲的“镜头胖”从来不是槽点。早年在春晚舞台上,她穿着臃肿的道具服演小品,镜头拉近时,脸上的汗珠和夸张的表情撞在一起,反倒成了观众眼里的“真实感”。后来拍电影《你好,李焕英》,她素颜出镜演年轻时的妈妈,镜头怼到脸上拍特写,
镜头像面“哈哈镜”?贾玲大概最有发言权。前阵子她出席活动的生图流出,网友盯着照片里的圆脸直乐:“这哪是胖十斤,简直是镜头把可爱按了放大键!”
作为内娱少有的“靠气场圈粉”的喜剧人,贾玲的“镜头胖”从来不是槽点。早年在春晚舞台上,她穿着臃肿的道具服演小品,镜头拉近时,脸上的汗珠和夸张的表情撞在一起,反倒成了观众眼里的“真实感”。后来拍电影《你好,李焕英》,她素颜出镜演年轻时的妈妈,镜头怼到脸上拍特写,双下巴和眼角的细纹清晰可见,可没人觉得“显胖”,反而跟着她的哭戏红了眼眶——原来镜头从不会苛责真诚,它只是把“可爱”拆成了更具体的样子。
其实圈里一直有“上镜胖十斤”的说法,女明星们为了镜头里的线条,动辄节食健身。可贾玲偏不按套路来。她在综艺里捧着大碗吃面,镜头扫过她满足的笑脸;她和嘉宾玩游戏时摔在地上,镜头捕捉到她爬起来时的憨笑。这些被网友调侃“显胖”的瞬间,恰恰成了她的标志性记忆点。就像她自己说的:“镜头里的胖,不如心里的满。”观众爱她,从不是因为她符合某种“镜头审美”,而是因为她把日子过成了喜剧,连镜头都忍不住对她温柔。
如今再看贾玲的镜头形象,哪还有“胖十斤”的焦虑?她站在舞台上发光时,双下巴里藏着观众的笑声;她在电影里流泪时,眼角的细纹盛着故事的温度。原来最好的镜头语言,从不是修掉赘肉、磨平轮廓,而是让每个真实的瞬间,都成为打动人心的理由。
所以啊,与其说贾玲是“上镜胖十斤受害者”,不如说她是“镜头可爱受益者”。毕竟在观众心里,她的每一寸“镜头胖”,都装着让人放不下的欢喜。
来源:不懂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