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王小波惨叫离世,同行无人送别,生前无人问津,死后被追封神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23 14:05 2

摘要:命运是个爱开玩笑的东西。有人活着的时候像空气,没人搭理,走了,却仿佛突然天降一束追光,名字一下子全世界都知道。今天说的,就是王小波这个人。有时候我在想,他生前要是知道后来自己成了“文化偶像”,会不会躺在地底下乐半天。

命运是个爱开玩笑的东西。有人活着的时候像空气,没人搭理,走了,却仿佛突然天降一束追光,名字一下子全世界都知道。今天说的,就是王小波这个人。有时候我在想,他生前要是知道后来自己成了“文化偶像”,会不会躺在地底下乐半天。

说起来王小波,八十年代出生,嘴皮子溜得不行,文章金句飞起,说话也带劲得很。可吧,怪事就是怪在这儿。他刚出道的时候,最拿得出手的《黄金时代》居然还被扣了个“色情小册子”的帽子,给查得死死的。审查那道关来回折腾,他改过来改过去,心里大抵是又憋屈又好笑。偏偏首印只有6000册,还没人问津。他自己跑到胡同口、地铁站拎着箱子吆喝:“先生要不看看?不收你钱。”人家眉头一挑,递过两块钱,他高兴得跟过年似的。零零星星也就送出去几本,谁读谁赚了。你要说命运真把人往死里整,这还不算什么。

日子不好过,那是真的。自由撰稿听着洋气,其实还不是给报社写点杂文,赚的都是辛苦钱。王小波有时凉拌面都吃不起,信口还得逗乐子,自嘲“我就是时代边角的一块鸭屎绿”。老婆李银河在家,时常看见他背影,忍不住叹口气,但王小波总咧嘴,“活着就该开心点。”天有不测风云,人倒真是“刚混出点味道就下班”。四十五岁,骤然涅槃,葬礼冷冷清清的,写字圈子里一个人都没来。唉,“最会讲故事的人,永远讲最后的那个故事”。不过金子是遮不住光的,哪怕埋土里,早晚透出来。

话说王小波家底并不差,父亲在大学教书,母亲是学者。可偏偏生在那样的年代,有点想法就遭殃。家里顶上“另类分子”的帽子,他的名字,就是父母给的。“小风波里蹦出来的孩子”,这不还挺贴切嘛。父母常嘱咐:“学文不得好,去学理科去。”乖孩子王小波,别扭归别扭,还是听了。其实他写东西那股劲头,老天爷盯上的。从五年级那篇让学校广播放的范文开始,他脑子里那道“我该写点什么”的小念头,就没断过。

青春年少,文人下乡。16岁背着铺盖卷去了农村。到地里干完活,再不济也能偷偷摸两页书。最宝贝的书是卡夫卡《变形记》,字都快翻烂了。他喜欢那种外星般的孤独感,还用这个题目写了篇自己的短篇。不料,同村小伙伴借书借来借去,最终书消失得无影无踪。王小波嘴上骂,小声叨叨:“我就知道,书多是给人糟蹋的。”

后来当过一阵民办教师,混得不尽如意,辞了职,又跑去北京工厂扛过大包。吃过几回闭门羹,也耐不住心里要冒篇小说,这不就捣鼓出个《绿毛水怪》来。哥们妹子一看都乐了,这小说搁现在看还是好玩。就这么一篇稿,阴差阳错到了李银河手上。当时的李银河,气质好,工作铁,还是编辑,挺有眼力价。她读完之后,心里咯噔一下,人长得咋样还真无所谓,这文气对上了,就是不一样。

不过话糙理不糙,现实经常让人心碎。为啥?第一次见面,李银河一看王小波,心情差点跌到地心。高倒是高——瘦得跟衣架子一样,脸上有点凶巴巴,真不像小说里那种“跌宕起伏”的男主。她有点打退堂鼓了。反倒王小波看她格外顺眼,头一句话就冒了出来:“你交男朋友没?”李银河怔了怔,说没有。他一听立马接话:“你觉得我咋样?”按现在来说就是“社死现场”,怪不得李银河扭头想跑。没想到王小波上头得厉害,三两天就“软磨硬泡”。写信、打电话,字句都带点“憨”,信首还得“你好哇,李银河”,其中有封还直接写在乐谱上。你说这浪漫不浪漫?我见过的,也就小波能玩出这花样。

李银河还真吃这套。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越聊越多,越聊越顺。爱情来得猝不及防。几年下来,俩人一起考大学、一起毕业,一道冒风险,熬成了毕业证快下来刚登记结婚。国家明文规定学生不能成家,他们不声张,只请了几桌亲友,照片也没拍。

能想出“不生孩子”这种协议的,也只有王小波和李银河。他俩约法三章:人生够有滋味了,不凑那份热闹。大学一毕,直奔美国深造。穷则穷,两口子流浪欧洲穷游,一顿泡面一包薯片换来沿途的异国日落。王小波在异乡孤独,脑瓜子里翻江倒海。李银河安慰他:“你写吧,钱的事我扛着。”小波心里有数,扛起写作大旗,痛快敲出《黄金时代》。回来中国,一篇篇小说接连写下去了,可惜读者稀稀拉拉,评论冷冷清清。

直到那一年,又是个平常夜晚。李银河有事出国。王小波一个人在家的晚上,邻居听见隔壁头有动静,叫声也没人太在意。第二天敲门没人应,于是报警。警察进屋,看到王小波倒在地毯上。地上还有挣扎的痕迹,牆头残留的指甲印。医生说是心脏病发,可屋里那些安静得吓人的细节——好像命运硬捏了一把,把人掐灭了。那头葬礼上,内行没来一个,只好友家人,安安静静送了最后一程,就是这么个结局。

真正让人唏嘘,是人走了,故事才轰轰烈烈。到2001年,人们忽然翻出他的书发现妙不可言。一个平时藏在角落的写小说的,被“一夜之间”搬上了神坛。他写的那些荒诞、幽默、孤独和倔强,字里行间全是他的气息。市面上的新书,卖二十万册——想想也觉得玄幻。

可王小波又不是为名为利活着。他用幽默对抗严肃,用讽刺化解苦难。在那个没人听他说话的年月,他一本正经地玩起了自由人的游戏。谁懂他,就是后来那帮翻书的年轻人。他走时身后寂静无声,转头一看,全城满地脚印。他自己大概也没想到,有一天,“你爱他就像爱生命”成了无数人追问生活的方式。

所以说,有些人活一辈子都默默无闻,可只要闪过一次光,就够了。王小波会不会在另一个世界偷偷笑呢?谁知道。但现在再读他写的那些东西,总会想:假如他还活着,会写出什么样的故事?也许我们永远都等不到答案。但那份属于小波的、独来独往的热烈与天真,还是会在一个又一个夜里,被我们轻轻翻开,然后,心里咯噔一下。

来源:梦城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