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女儿当流量密码,还是把她当女儿?”一句质问,像一把钝刀,先割开黄一鸣的直播滤镜,再割进每个围观者的心口。
“把女儿当流量密码,还是把她当女儿?”一句质问,像一把钝刀,先割开黄一鸣的直播滤镜,再割进每个围观者的心口。
黄一鸣在杭州带货,女儿闪闪被镜头一路跟拍。
网友一句话戳破:“这不就是在线催王思聪打钱?”她回怼:单亲妈妈也要吃饭,难道把孩子锁进衣柜?
话音落地,弹幕炸成烟花,有人心疼,有人冷笑。
镜头背后,闪闪才两岁。
她不懂“王思聪”三个字的分量,只懂妈妈一喊“看这里”,就要对着手机挥手。
黄一鸣说,这是“光明正大”。
可光明正大的代价,是把孩子的日常切成碎片,卖给算法。
我们到底在围观什么?
一个不肯沉默的母亲,一个不肯露面的父亲,一个被提前推上舆论餐桌的小女孩。
故事里没有赢家,只有不断被转发的表情包。
有人骂黄一鸣“消费孩子”,可直播关掉,奶粉钱从哪来?
有人劝她“体面退场”,可体面填不饱肚子。
单亲妈妈的困局,从来不是一句“靠自己”就能解开的数学题。
真正该问的是:当父亲的缺位成了默认,社会除了围观,还能补位什么?
当流量成了单亲家庭唯一的救生圈,我们是在救人,还是在围观溺水?
留言区留给你们:如果闪闪是你的女儿,你会打开直播,还是关上镜头?
来源:天空中自在飞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