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豪华盒饭,英雄粪球觅食,《归队》用吃刺痛中国心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8-28 17:02 2

摘要:相比之下,第五集小白马给兰花儿提供“顿顿有肉不重样”的用餐标准,就有些逊色了。

看懂《归队》,要看里面的人吃什么。

《归队》第六集,肖团长给日寇送盒饭。

有聚福楼的酱肘子,四季青的烤鸭掌,香极了的血肠。

这个报菜名,妙。

这几道菜,绝对是《归队》前六集里最高规格的美食。

相比之下,第五集小白马给兰花儿提供“顿顿有肉不重样”的用餐标准,就有些逊色了。

在1938年,这也是很高的待遇。

挨饿是当时大多数人的日常,像抗联小队经常不知道什么时候吃下顿,下顿能够吃什么。

一、吃什么

贴饼子是剧中最常见的食物。

抗联小队被困在拐子河,他们共同分食一个贴饼子。

兰花儿与母亲见面,母亲给她偷偷带来贴饼子。

汤德远和万福庆被抓到劳工营,每天吃发霉的贴饼子。

就连被大阔枝救下的高云虎,依旧要吃贴饼子。

他们狼吞虎咽吃贴饼子,并非它营养丰富口感好,而是因为这是大多数人的救命粮。

吃了,挨噎,不吃,挨饿。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剧中的贴饼子,大概率用高粱面制作而成。

通常来讲,贴饼子用高粱面或者玉米面搭配一些其他杂粮面制作而成。

以高粱面为主的贴饼子,颜色偏暗红(因为含有单宁和花青素)。高粱面缺少麸质,表面粗糙,颗粒感重,噎嗓子。

而以玉米面为主的贴饼子,颜色偏淡黄甚至金黄。玉米面有一定粘性,品相看比高粱面贴饼子油润些。

你应该猜到了,玉米面为主的贴饼子口感比高粱面为主的要好。

剧中的贴饼子,有暗红色,可见高粱面的占比更高些。

早已被时代抛弃的高粱面饼子,在当时也无法做到量大管饱。

没有贴面饼子,抗联战士们只好吃草充饥。

然而,人可以像牛马一样辛勤劳作,但不会像牛羊一样反刍,经常吃高纤维低(净)碳水的青草,会越来越没力气。

人没有力气,怎么杀日寇?

但《归队》呈现的苦难远不止于此。如果说吃草是为了续命,那么在粪球中找吃的,则是对人的尊严的巨大挑战。

《归队》开头,鲁长山发现一堆粪球,然后掰开粪球找吃的。

拍得好。

粪球多呈椭圆形,表面粗糙,有明显的植物纤维,且里面存在未消化的玉米颗粒。

结合冬天,东北森林的背景,可以推断这是大型食草动物的粪便。

动物的粪便和抗联战士的食物竟然可以相互转化,食物在剧中的叙事意义再一次升华。

日寇的豪华美食,小白马可以顿顿有肉(不排除浪子回头的可能),普通百姓勉强果腹的贴饼子,抗联战士在粪球中觅食。

一个吃,就将抗联小队在抗日战争中吃的苦,拍得明明白白。

而抗联队伍吃的苦,确实和日寇有难以分割的联系。

二、为什么

第一集开头,画外音有一个重要信息。

日寇的归屯并户政策,把村民迁移到严格看管的集团部落中,把村落变成无人区,彻底切断抗联的粮食供应。

这段话很短,影响极大。

它解释了,为什么抗联队伍没吃的。

归屯并户是毋容置疑的反人类罪行。

日寇使用武力手段,将村民从世代居住的村庄驱赶到集团部落中。

小白马用“笼子”指代集团部落,不夸张。

集团部落是由高墙、碉堡、铁丝网组成的集中营。军事化管制,民众没有人身自由。

卫生条件差加重瘟疫的传播,饥荒和营养不良造成的免疫力低下,大批大批的中国人在集团部落中死去。

然后,他们被埋在了万人坑中。

拒绝搬迁的村民,被杀光。原先的村庄,被抢光,被烧光,史称“三光政策”。

剧中以兰花儿的视角呈现了“三光政策”的惨象。

拐子河战役后,抗联小队的队员走散。

兰花儿回到老家兰家村。

死去的村民,倒塌的房屋,熟悉的村庄,却听不到亲人的回应。

这不是兰花儿独有的痛苦。像兰家村一样被杀光、抢光、烧光的村庄还有很多。日本人推行归屯并户政策,通过惩罚平民百姓,孤立抗日武装。

除了归屯并户,日寇还推行连坐制度。

集团部落是中国人的地狱,劳工营同样如此。

福庆作为工人代表,说天天吃发霉的贴饼子,没盐的野菜汤,连水都不管饱。

什么!那些像泔水一样的野菜汤,竟然没放盐。

这对体力劳动者来说,很残忍。

通常来讲,体力劳动者喜欢重油重盐,因为这样吃,力气更大。

如果食物长期缺少盐分(氯化钠),会导致电解质失衡,直接影响肌肉无力、痉挛、眩晕等。万福庆总是一副精神萎靡的样子,不仅仅是饿的,更是严重缺钠的生理表现。

说到底,日寇想要劳工干活,又担心劳工吃饱有力气,不好控制。

日寇不断残害中国人,用的是营造恐惧,控制他人的套路。

从心理学层面看,人在面对坏消息时,动物脑就会拉响警报,身体进入”战逃反应”,而负责思考的理性脑容易被抑制。

恐惧之所以有用,就是因为被控制者的理性脑被干扰,容易做出错误判断,以为只有服从命令才能保证安全。

事实上,对待日寇,只能硬刚到底。

抗联战士,是不被恐惧吓倒的英雄。

正是日寇对中国人进行惨无人道的压迫,更能衬托出抗联队伍威武不能屈,誓死反抗的伟大。

他们,正如鲁迅所说的那样。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埋头苦干的人,他们光耀历史,是中国的脊梁。”

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这些脊梁即便吃贴饼子,野草,甚至粪球觅食,他们依旧铁骨铮铮、上阵杀敌。

抗联战士吃的每一口,也都是为了让我们不再吃他们吃过的苦。

吃的背后,是一个民族跌倒再爬起的骨气。

来源:尘飞扬说经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