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说他不能扑,是没想到能扑得这么安静——排片0.1%,上座1%,影院经理干脆把它塞进早场,跟清洁阿姨的拖把共享大银幕。
25万,五天,吴京。
这三个词放一起,已经够离谱了。
不是说他不能扑,是没想到能扑得这么安静——排片0.1%,上座1%,影院经理干脆把它塞进早场,跟清洁阿姨的拖把共享大银幕。
这片子叫《再见,坏蛋》,听着像犯罪片,其实是修车师傅带萌娃的温情戏。
吴京在里面戏份少得可怜,海报却把他放在C位,观众冲着“战狼”买票,结果看到一半发现主角是陈明昊和小孩,情绪当场裂开。
豆瓣7.2分,不算烂,但口碑救不了排片。
同期成龙的《捕风追影》3.4亿,特效哐哐砸,流量明星刷脸,观众用脚投票。
小成本温情片?
暑期档不配。
更惨的是本地观众也不买账。
武汉人吐槽台词不接地气,“我们讨债的不这么说话”“热干面哪有那么便宜”,细节翻车比剧情还致命。
宣传几乎为零,没首映礼没路演,热搜上挂的还是吴京肌肉旧照。
网友倒挺宽容:“亏几百万就亏吧,至少他敢不演硬汉。”可宽容归宽容,钱包很诚实——25万票房里,有多少是粉丝补票,有多少是好奇路人,大家心里有数。
这事儿给所有演员提了个醒:档期比演技先动手。
温情片想活,要么春节档靠眼泪,要么国庆档靠情怀,夹在特效大片中间,只能当炮灰。
吴京下次挑本子,得先问影院经理:“您家早场还空吗?”
来源:梦幻天空一点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