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档热点文化类视频播客——《龙咚锵》聊天室,尝试打破传统的对话边界:上探宇宙奥秘,下溯历史谜题;内观人文心理,外观人工智能;对话顶流网红,重访新闻人物;畅聊影剧游戏,剖析国际议题……在这里,你能见证一场又一场“破圈”:
“年轻人管号就是不一样,把吴彦祖都请来了!”“央视开始重视文化新载体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档热点文化类视频播客——《龙咚锵》聊天室,尝试打破传统的对话边界:上探宇宙奥秘,下溯历史谜题;内观人文心理,外观人工智能;对话顶流网红,重访新闻人物;畅聊影剧游戏,剖析国际议题……在这里,你能见证一场又一场“破圈”:
演员吴彦祖50岁转型KOL(特点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守护“对世界好奇”的自由;
总台记者徐德智在联合国高举手臂,捍卫“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的自由;
德云社相声演员阎鹤祥幻想开卡车环球流浪,追寻“跟世界贴着”的自由;
……
聊了这么多,够了吗?《龙咚锵》的回答是:不够!因为世界值得更深的追问、更远的抵达——一切,才刚刚开始。
(一)
开播近一年,《龙咚锵》已与30多位不同领域的嘉宾展开对话。嘉宾阵容涵盖文化学者、科学家、文体界知名人士、新兴行业代表以及诸多小众领域的专业人士,通过“大型互联网聊天室”这一轻松开放的形式,推动深度对话。
内容领域跨度这么大,不少观众好奇:这个聊天室,究竟在聊什么?
其实,《龙咚锵》中所有对话围绕三个核心维度展开:热点、知识与情绪。
热点开道,让聊天室“出圈”刷屏。
选题上,《龙咚锵》紧密关注年轻人的兴趣热点和热搜话题,从热门IP、顶流人物到文化现象,都是我们邀请网友“加入群聊”的敲门砖。
例如,针对年轻人关注的星座、MBTI等话题,天文学家朱进在节目中直言“星座百分之百是瞎扯”;心理学家彭凯平和胡邓就MBTI性格测试被泛化、误用甚至成为“社交挡箭牌”的现象发表了犀利观点。
《龙咚锵》还邀请年轻人喜爱的“顶流”话题人物畅谈兴趣话题:帮“漫粉”催更《狐妖小红娘》;和英雄联盟电竞选手简自豪(Uzi)重温他“退役——复出——入名人堂”的心路历程;向“一代人的形容词”、50岁转型KOL的吴彦祖贴脸提问:怎么看“收手吧!阿祖”。
拆解“热搜”后的“冷”思考,探寻解题思路。
流量时代,热门话题层出不穷。《龙咚锵》不满足于追逐流量,更致力于挖掘热点背后的真问题与发展逻辑。
首期节目中,前国脚孙继海指出中国足球不能仅靠“归化球员”治标,必须打破“家境优渥才能踢球”的现实困境。
面对微短剧的爆发式增长,节目与“霸总短剧”女主角徐艺真共同探讨内容同质化、质量提升与行业监管等难题。作为演员,她更“想看独立女性”的故事。
在人工智能成为全民焦点的背景下,中科院研究员曾毅等专家深入解读AI伦理、社会影响及未来职业变革,为观众提供理性认知与前瞻视角。
真诚输出,情绪价值拉满。
《龙咚锵》不仅记录重大新闻时刻,也聚焦个体命运与情感体验。
我们邀请多位总台驻外记者分享自己的故事:常驻法国20余年的郑若麟,在巴黎奥运会前解析法国选举与政坛动态;驻美记者徐德智动情回顾叙利亚战场上的报道经历,以及联合国外交现场的震撼瞬间;驻华盛顿记者刘旭揭秘特朗普就职典礼台前幕后的突发状况与独家细节;“以伊冲突”爆发后,驻伊朗记者李健南则讲述了48小时逆行重返伊朗、组织国人撤离及坚持现场采访的艰难历程……新闻现场的一手见闻与深度观察,成为我们“看世界”的重要视角。
与此同时,节目也关注那些温暖而充满韧性的生命故事。比如,和大山畅谈艺术之路与喜剧本质,与阎鹤祥分享“真诚比技巧更重要”的创作心得,皆旨在与观众建立深层情感连接。
谈及跨界脱口秀为何能引发观众共鸣,阎鹤祥认为:“每个人都有困境,只要真诚地述说我的处境、我的思考……一个喜剧演员有了技巧后,最后能展示的就是你有趣的东西和真诚!”
《龙咚锵》将“不设边界”作为内容基因,拒绝被单一标签定义,以包容的姿态、年轻的冲劲与不断自我革新的清醒,在热点、知识和情绪之间搭建桥梁,持续拓展对话的可能。
正如节目所追求的那样——“万象”不是终点,而是持续前行的动力与养分。
(二)
当下,短视频内容“井喷式”发展,AI推送让获取海量信息变得轻而易举,由此引发的信息过载、知识焦虑似乎进一步加剧了年轻人的困惑和焦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手握获取知识的“超能力”,却陷入“卷不动又躺不平”的持续内耗,难以自处。
《龙咚锵》希望打破这种困境——我们打造这样一个“大型互联网聊天室”,汇聚来自各行各业的“解题家”。凭借他们对行业的洞察、对现象的解读,借助“视频+播客”的双重沉浸载体,陪伴年轻人拨开信息迷雾,开阔眼界、提升认知。哪怕只是在理解世界的道路上,多提供一点思路、多缓解一丝emo(伤感),我们也就离初衷更近了一步。
“知识有什么用?”是个接近“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的哲学问题。但某种意义上,知识恰恰能在你跌落低谷时伸手拉住你。
《龙咚锵》不愿只做知识的“搬运工”,我们更想搭建这样一个场域:让各个领域的“着迷者”走进来,讲述那些看似“无用”的知识,曾在某一刻点亮过一盏灯,甚至改变一个人的生命轨迹。有知识、有温度、能共鸣——这是我们不变的坚持。
这么一看,世界这么大,新东西根本聊不够! 还有好多有趣的人和事等待《龙咚锵》去发掘。
【声明:本号为宣传传媒领域融合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平台,属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来源:融媒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