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封神!《脱友2》把今夏综艺托举到新高度!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8-28 11:08 2

摘要:《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半决赛开场,没有“战队”二字的生硬,他们竟把分组玩成了“六扇门”——穷门、校门、嗓门、热门、哥门、家门,像六面镜子,一下子把观众的生活映照出六种高光场面。于是,一场半决赛不只是比赛,更像一次大型群像剧:十八位演员、十八种人生,在同

《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半决赛开场,没有“战队”二字的生硬,他们竟把分组玩成了“六扇门”——穷门、校门、嗓门、热门、哥门、家门,像六面镜子,一下子把观众的生活映照出六种高光场面。于是,一场半决赛不只是比赛,更像一次大型群像剧:十八位演员、十八种人生,在同一条舞台上交叉、互文、共振,最终让观众记住的,远不止几个爆梗,而是“人”本身。

一、穷门:把“穷”写成喜剧的脚注

何广智、高寒、小四爷为代表的穷门,把贫穷拆成梗——租房押一付三、地铁口的鸡蛋灌饼、银行卡余额不足十元。观众笑完才发现:原来“穷”也能被写成温柔的注脚,提醒我们不必为窘迫羞耻,因为有人替我们把难堪说成了段子。

二、校门:毕业即“社畜”的缓冲带

小奇、孙书恒把校园与职场的缝隙撕给你看:论文查重、三方协议、学长学姐的内推。那些以为毕业就能逃掉的烦恼,被他们一句“学长也加班到凌晨”轻轻戳破。青春不是句号,只是逗号,后面还跟着一长串 KPI。

三、嗓门:徐志胜的“大嗓门”也是大安慰

徐志胜一开腔,全场的笑声像被扩音器推到最大分贝。他讲合租室友凌晨三点煮螺蛳粉、房东突然涨租,却用一口山东味儿普通话把焦虑煮成了糖。原来嗓门大不只是物理属性,更是情绪出口——替所有“社恐”把不敢喊的委屈一次性嚷出来。

四、热门:把热搜写成寓言

小帕、徐浩伦和谭湘文把“今天爆什么”写成“明天忘什么”。他们聊元宇宙、聊 AI 写稿、聊 3.5 一条的微博热搜,却在结尾丢一句:“别担心,下周就没人记得。”热门成了镜子,照出我们被流量牵着走的滑稽,也照出演员自己的清醒。

五、哥门:兄弟情是成年后的救生圈

呼兰、张骏把“兄弟”写成动词:一起挂过科、一起面过试、一起还过“花呗”。那些“长大后就走散”的寓言,被他们一句“微信群里还在斗图”轻轻推翻。成年人的友谊不靠深夜长谈,靠的是“在吗?借我五百”仍秒回。

六、家门:把亲情说成绕口令

王小利、kid、王继业把“家”拆成最柔软的暗器。王小利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讲侄儿问她“小姨你怎么还不结婚”,kid 模仿老妈视频通话时的“网络延迟”,王继业在晋级前退赛——“老婆生产,我得回家”。观众笑着笑着就鼻酸:原来脱口秀的终点,是让我们重新想起手机通讯录里置顶的那个人。

七、群像:把“人”立在梗之上

半决赛最动人的,不是某个爆梗,而是“人”被舞台放大后的纹理。

李文,化学硕士,一路吐槽秋招测评“像精神病筛查”,最终把失败讲成了黑色童话。观众记住他,不是因为他吐槽得多狠,而是他下台时那句“我妈刚发微信说‘卖化学试剂也挺好’”。

王小利,普通话烫嘴,却用散装口音征服全场。她讲时间管理课、讲女巫不结婚的故事,最后把“自由”两个字说得铿锵。观众这才意识到:我们笑的不是口音,是她替所有“被催婚”的人喊出的那句“我偏不”。

锐锐,去年车轮战垫底,今年再战。她把“废话学”写成职场恐怖片,却在结尾自嘲“双十一排名第 11 也挺好”。观众看到一个小姑娘如何把害怕转成梗,又把梗转成拥抱自己的勇气。

八、尾声:灯灭之后,我们记住的是人

当节目收官,十八位演员的名字却常亮在了观众的日常里——

再租房,会想起徐志胜的“找房堪比西天取经”;

再被催婚,会想起王小利的“女巫不需要王子”;

再看到热搜,会想起小帕那句“下周就没人记得”;

再加班到凌晨,会想起李文那句“诸葛亮来了也得做测评”。

梗会过期,段子会褪色,但那些在舞台上用力生活的人,会在观众心里长久住下。

《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最成功的地方,正是把比赛做成了一个“群像展”。十八位演员像十八颗星星,各自发光,又连成一片银河。我们笑着走出场馆,才忽然明白:原来脱口秀的终极魅力,不是让你记住哪句梗,而是让你感受到——“哦,那个人好像我啊”。

来源:华娱网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