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红5年,丁真自曝被嘲身上味道难闻,遭圈内人歧视,感觉像要饭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27 02:29 2

摘要:曾因一张照片,丁真瞬间成为火遍全网的“甜野男孩”,就连国外也都有他的粉丝。

曾因一张照片,丁真瞬间成为火遍全网的“甜野男孩”,就连国外也都有他的粉丝。

那时候的他,“清澈的眼神”,是干净的少年。

然而短短几年过去,全民追捧的掌声散去后,取而代之的却是全网吐槽。

就连丁真都亲口透露,自己在镜头背后,曾遭圈内人冷眼,被嘲有异味,觉得自己像讨饭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2020年,一位摄影师走进了理塘县采风,那天,丁真正好外出买泡面。

面对镜头时,丁真晒得黝黑的脸庞,露出一抹羞涩却真诚的笑容。

照片中的丁真,充满了原始自然的“野性美”,瞬间在网络上爆红,而他也被称为“甜野男孩”。

因为这张照片,丁真迅速走红,成为了无数网友心中“未经世事的少年”。

就在热度飙升的时候,各类公司和机构也开始疯狂联系他,希望签约、包装、变现。

然而,最终他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选择留在理塘,与理塘文旅公司签约,担任家乡的旅游形象大使。

签约之后,丁真并没有被圈进娱乐圈,而是投身于家乡旅游业的宣传。

他参与拍摄了旅游宣传片《丁真的世界》,用最自然的方式,带大家领略理塘的雪山、草原与人文景观。

这一系列作品不仅让丁真更具代表性,也极大推动了理塘的旅游热度,当地的赛马活动也随之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项目。

与此同时,他也走进了大众视野更广阔的舞台。

《天天向上》、央视中秋晚会等节目频频邀请他亮相,他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各大荧幕上,让他热度暴涨。

为了适应越来越多的公开场合,他还努力学习汉语,补上教育上的短板。

那个过去只会说藏语的男孩,开始在光鲜亮丽的舞台上努力表达自己。

然而,爆红之下迎来的便是网友们无尽的嘲讽。

社交平台上,各种带节奏的剪辑视频和恶搞内容层出不穷,丁真成了群嘲的对象。

更大的争议,来自他在综艺《无限超越班3》中的表现。

节目中,他尝试饰演“许仙”,却频繁将“白娘子”说成“白姑娘”,让一旁的刘涛急得直跺脚。

而当曾志伟严肃地质问“讲对不起没用!你几岁了?”时,他不假思索地答:“我23岁。”

这句话把大家逗到憋笑,也让很多网友对丁真的厌恶达到顶峰,而对于遭受的种种质疑 丁真也谈了他的感受。

近日,丁真发布了一则纪录片访谈,讲述了出道以来的心酸历程。

他说,刚爆红那会儿,自己什么都不懂,别人安排什么就做什么,“就像个机器人”。

他站在陌生的摄影棚、光鲜的舞台上,看着一切热闹喧哗,却始终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

他曾试图融入大家,学普通话、练表达、努力配合每一场宣传。

但即便如此,外界的偏见还是如影随形。

有一次,他在片场身体不舒服,想拍张照片发给父母报平安,结果却被工作人员冷冷制止:“删掉!”

自从爆红后,行程满满,4年都没和父母见面,如今生病想家,却不让和父母童话,这件事让他心中十分难受不解和委屈。

工作中,还有人当面嘲笑他“身上有味儿”,让他一度怀疑自己,甚至还考虑过要不要继续坚持。

说到这里,他笑着自嘲道:“那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个讨饭的”,连笑容都带着一丝委屈。

更令人心寒的是,一些网友甚至还会给他打电话骂他。

他并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只觉得这条原本平静的生活轨迹,好像突然变得陌生又沉重。

可这个被嘲笑、被轻视的藏族少年,真的一无是处吗?事实正相反。

爆红之后,丁真没有选择离开,而是扎根理塘,用自己的影响力回馈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理塘是全国最后一批脱贫县之一。

但就是因为丁真的一张笑脸,它迎来了历史上最耀眼的“泼天富贵”。

据统计,在丁真走红后的那一年,理塘的游客量突破了150万,旅游总收入高达16.6亿元,当地旅游服务业直接带动了超过1.2万人就业。

就连当地的公路,也因为游客的涌入而不得不连夜升级改造。

而丁真带来的,远远不止一波流量。

他还为整个甘孜州创造了超过385亿元的综合收入。

理塘如今广泛流传的旅游地图,正是他背着拍摄设备,一条路一条沟地走出来的。

他没有团队帮他策划路线,也没有PR包装形象,只是用脚丈量出一幅真正属于理塘的“地形图”。

当有人在网上冷嘲热讽,说他“牛马就该回草原”,他没有回应这些尖刻的字眼,只是默默为表妹交上了学费。

他知道教育改变命运有多重要,他不希望表妹像自己一样年纪轻轻就被迫辍学,也不希望她因为无知而被迫早早嫁人。

他说不出大道理,但他知道,托举一个人去读书,比任何“体面”的回应都来得实在。

至于外界常说的“进入体制”之说,其实并不属实。

丁真并没有享受国家编制待遇,他只是和理塘县的一家国有文旅公司签了一份普通的劳务合同,月薪不过几千块。

他的工作内容很清楚:拍宣传片、做短视频、参与公益活动。

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讲好家乡的故事”。

他没拿到什么“特权”,也没抢谁的“饭碗”。

可就是这样的他,却被部分人贴上“走捷径”“资源不配”的标签。

有些人一边呼吁社会要“多元”“包容”“个性”,一边却用最刻薄的标准去评判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年轻人。

仿佛只要你不是寒窗苦读十年寒暑出身、不是高学历光环加持,那你就不配站在体制的大门口,更不配拥有一点点掌声和尊重。

但站在理塘的角度回望,谁都无法否认丁真带来的改变是实实在在的。

他不是明星,也不是专业演员,他甚至谈不上是个“偶像”。

但他用脚走出来了一条属于理塘的宣传路,用最真诚的方式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也让无数和他一样出身普通的年轻人,看见了另一种可能。

他没有辜负这份流量,更没有辜负家乡。

在喧嚣褪去之后,我们是否也该重新问问自己:究竟是谁在苛责丁真,又是谁在不断设定“成功”的标准?

或许,这个从草原上走出来的男孩,从未真正改变过,他只是在试图用自己的方式生活。

来源:梦城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