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会一直记得那些临行前的嘱托。到美国的第一天,王俊杰手机还在响,消息是老队友发的,有的问他还适应吗。“你别忘记自己出国是为了什么。”他看到这句话,没有回复。坐在出租车上,看着陌生的街道,突然觉得有些东西没办法靠提前预测。
有人会一直记得那些临行前的嘱托。到美国的第一天,王俊杰手机还在响,消息是老队友发的,有的问他还适应吗。“你别忘记自己出国是为了什么。”他看到这句话,没有回复。坐在出租车上,看着陌生的街道,突然觉得有些东西没办法靠提前预测。
他不大上社交平台,但到了美国以后,拍了宿舍门口的照片,发给国内的朋友。这种平常的小事,在异国好像有了新的含义。饭菜难吃,他也不敢挑剔。有一餐就是煮意面配生菜,吃了也没什么。想起“不能吃太多外卖”,他就忍了。
王俊杰19岁,位置是后卫。2023年U19世界杯上,他场均15。3分和4。2助攻。最终去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身边人瞩目的,不是NBA的合同,不是首发位置,反而关心他日常过得紧不紧。那些目送他离开的教练、前辈,问得最多就是“你作息能不能保持?和谁一起混?”郭士强见王俊杰赴美前,特意亲自送他到机场,两人在机场门口站了半小时。郭士强说了句,“到了美国,自律不是喊口号,连交什么朋友都得心里有数。”
王俊杰知道这话什么意思。不是第一次听到。郭士强常讲,他带过球员,有的出国半年就胖了10斤。天天吃汉堡,体能下滑。还有人请假聚会,迟到成了习惯。郭士强反复提醒,列了个单子:“每天最少八小时睡觉,训练后再练二十分钟核心,周末晚上十点之前回。”王俊杰看着清单,心里不太舒服,但明白“没法讲条件”。
别的小将出国,多数不输技术,问题都出在自律。美式饮食、夜生活诱惑、训练节奏,样样要扛。有的人吃不惯,体能下滑。有人贪玩,沉迷社交媒体,错过了训练。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心情低落难再投入。王治郅说过,球场上靠硬实力,生活上还得有软实力。两样不具备,就容易走弯路。
到了国外,没人给你安排一日三餐,没人催着你训练。租房、选课、生病、洗衣,事事得亲力亲为。青年队的时候,队里专人包办所有杂事,下班回家衣服已洗好。美国不同,什么都得想办法。王俊杰有一天早上饿得慌,硬着头皮自己做鸡蛋,锅底糊成黑的。没别的办法,自己收拾,自己想。
最考验人的是“圈子”问题。NCAA的大学,队友来自各个国家。性格、语言、饮食差别大。有人下了训练直接去酒吧,有人天天打游戏,有人拼命补课。郭士强说,“选朋友,决定你能不能进步。”王俊杰加了球队学习成绩最好的两个人联系方式。他跟着他们一块训练,偶尔补课,对“别跑偏”的标准心里有印象,跟谁走近,跟谁疏远,慢慢会有分寸。
姚明当年初去休斯顿,更愿意问奥拉朱旺,常到老球员更衣室看看。曾凡博在发展联盟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去老队员旁边请教。年轻球员习惯了国内环境,出国会迷茫。跟好的队友接触,更容易坚持下去。
有的教练严,是因为见多了天赋消失的例子。中国球员各有天分,问题总是守不住细节。
郭士强带辽宁队那会,晚上十点前全员回宿舍,手机上交。带国家队时,连早餐选什么都要问。严格,是看到太多人才最终没有踢出来的遗憾。王俊杰到了美国,每天给自己定纪律,把主要精力放在训练和学习上。放弃周末聚会,打卡健身房。做这一切,他不是觉得简单,而是觉得没别的选项。
他每天拍视频上传朋友圈,“打卡第X天,核心+投篮”。时间长了,也没人再逼他怎么做。他说,偶尔懈怠时,会想到郭士强说的那句老话,“你不只是代表自己。”
技术的差距容易补,自律一变差就没人管。很多人以为走出去就有前途,没人愿意提生活的难。美国大学球队内部割裂明显,圈子一旦选错,很快被边缘化。王俊杰说靠自己选对圈子,更能待下来。
每个细节都可能成为转折。中国年轻球员想要在外站稳,需要长时间忍住诱惑。
王俊杰在国内表现出色,到了美国,什么都得从零开始。对手不认识你,老师也不关心你的来历。自己为自己负责。他能掌控的只有眼前一天,和手里的训练课表。其他,没法预料。
最难熬的是孤单。有时训练结束,走回宿舍,身边没人说话。网络不稳定,给家里打视频电话,信号断断续续。想家的时候,能做的就是多跑几步,多举几次哑铃。他说,只有运动的时候,暂时会忘记孤独。
有心的人,看得出来他一天比一天自在。朋友圈的照片越来越日常,不止训练,还有图书馆和超市。郭士强偶尔留言几句,问他身体怎么样,王俊杰只是发个笑脸,不多说别的。
自律又不是忍苦,是每天按自己的节奏走下去。
美国之旅,他还没有想太远。暂时留在校队,有时间就约队友加练。没有人告诉他下一步是什么,只有尝试越来越多。身后的人看着他,等待他的消息。
到了异国,舞台大了,选择也多了。王俊杰做的不是抱怨,而是不停动手。多练一点,少想别的。他说,努力是给自己多一个明天的可能。
未来不是一句承诺,但自律和选择决定了能走多远。每一步都算数,不问结局。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