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宫心计》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8-28 01:55 2

摘要:唐代宦官势力形成一定的规模是在开元、天宝年间,代表宦官是高力士。地方奏折高力士先看,小事就直接批复了,难以批复的再送到玄宗处,玄宗常曰:“力士当上,我寝则稳。”但还谈不上宦官专权。安史之乱以后,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等宦官因为跟着肃宗、代宗混,所以在肃宗、代宗

《宫心计》剧中的时间是从唐代元和末年、长庆初年到大中初年,这段历史时期的重要特征是宦官专权。

唐代宦官势力形成一定的规模是在开元、天宝年间,代表宦官是高力士。地方奏折高力士先看,小事就直接批复了,难以批复的再送到玄宗处,玄宗常曰:“力士当上,我寝则稳。”但还谈不上宦官专权。安史之乱以后,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等宦官因为跟着肃宗、代宗混,所以在肃宗、代宗朝也很是风光了一阵子,但是,还是谈不上宦官专权,因为代宗看看差不多了就把这三个宦官先后都搞掉了,大权独揽。

唐朝宦官专权是在贞元十二年以后。泾师之变,德宗逃出长安,当时就有一帮宦官跟在左右,回到长安,这帮宦官大受德宗恩遇。但是,不同的是,德宗所做的远不止发钱颁奖状那么简单,贞元十二年,德宗把神策军的控制权给了宦官,而且形成制度,这样一来,宦官就有了兵权,宦官专权形成。

宦官控制神策军后,神策军势力逐渐膨胀,全盛时期兵员超过十五万,牢牢地控制着长安的局势。正是因为有了神策军的武力,唐代宦官专权程度之深无以复加。朝臣成为宦官的附庸,以宦官的意志为意志;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遵循的是宦官的政治主张;甚至皇帝谁来当也由宦官说了算。

在元和年间的储位之争中,宦官的作用极为重要。元和四年十月,皇长子成为皇太子,但是,元和六年十二月,皇太子薨。宪宗再立皇三子也就是后来的穆宗为皇太子。元和年间最有权势的宦官吐突承璀支持的是皇二子,而皇三子能够成为皇太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吐突承璀身在淮南。元和九年,吐突承璀返回长安,对皇二子的支持不变,元和末年,宪宗病危,皇太子的地位一度岌岌可危,但是,吐突承璀的反对派宦官发难,宦官陈弘志弑宪宗,与宦官王守澄、马进潭、梁守谦、刘承偕、韦元素等定册立穆宗。穆宗是宪宗第三子,母曰懿安皇后郭氏。贞元十一年七月,生于大明宫之别殿。初名宥,元和元年八月,进封遂王。元和七年十月,册为皇太子,改名恒。元和末年由王守澄等宦官拥立即位,是个纨绔皇帝。

陈弘志等宦官就是传说中的元和逆党,继穆宗而立的敬宗、文宗能够当上皇帝也是得这帮宦官之力。元和逆党在大和年间受到重创,于是,仇士良等宦官发迹起来,而且拥立武宗即位。需要说明的是,敬宗、文宗、武宗是三兄弟,都是穆宗之子。武宗是穆宗第五子,母曰宣懿皇后韦氏。元和九年六月生于东宫。长庆元年三月,封颍王,本名瀍。开成五年正月,由仇士良等宦官拥立即位。会昌六年,改名炎。武宗是当时相当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重用李德裕,外攘回纥,内平泽、潞,颇有振作的气象。但是,这也就引起了宦官的不满,所以,会昌末年,武宗驾崩,马元贽等宦官拥立宣宗即位,大肆贬黜李德裕等朝臣,大中年间,一反会昌之政。

《宫心计》的男主宣宗是宪宗第十三子,母曰孝明皇后郑氏。元和五年六月,生于大明宫。长庆元年三月,封光王,名怡。会昌六年三月由马元贽等宦官拥立即位,改名为忱。幼时宫中以为不慧。常梦乘龙升天,言之于郑后,乃曰:“此不宜人知者,幸勿复言。”文宗、武宗朝,装孙子,沉默是金。文宗、武宗幸十六宅宴集,强诱其言,以为戏剧,谓之“光叔”。武宗气豪,尤不为礼。大中年间,宣宗务反会昌之政。

宣宗初即位,恩遇马元贽,赐内库第一宝带。马元贽给了党羽宰相马植。宣宗知道后,大怒,罢免马植相位,贬常州刺史。这足以说明宣宗对马元贽的不满,其实,宣宗很有剪除宦官之志,尝与韦澳、令狐綯谋尽诛宦官,但是当时宦官势力猖獗,无奈。所以,宣宗还是选择了他老爸用过的老办法,拉拢一帮宦官打击另一帮宦官。于是,宦官势力进一步扩张,大中末年,被宣宗打击的左神策军中尉王宗实等宦官废宣宗钦定的夔王,拥立郓王也就是懿宗即位,当时宰相夏侯孜就无奈地承认宦官为“内大臣”,咸通二年,宰相杜悰就说“内外之臣,事犹一体,宰相、枢密共参国政。”

宣宗颇有勤勉之名,甚至被称为“小太宗”。这似乎名不副实,宣宗并没有挽回唐朝国势。

郭太后即宪宗懿安皇后郭氏,祖父为郭子仪,父郭暧、母亲代宗长女升平公主,“醉打金枝”说的就是她老爸老妈。宪宗为广陵王时,纳为妃,生穆宗。元和元年八月,册为贵妃。元和八年十二月,百僚拜表请立贵妃为皇后,凡三上章,宪宗不许。宪宗心存顾虑,顾虑郭氏已经拥有超级给力的家族背景,再当上皇后就会容不下后宫别的美眉。这似乎可见郭氏也是个辣妹。当然还有唐朝后宫传统在起作用。因为武则天、韦皇后等后宫干政的事实,所以,玄宗即位后就很注意抑制后宫。开元十二年,王皇后被废之后,就没有再立皇后,武惠妃、杨贵妃都深受玄宗之宠也没有成为皇后也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唐朝皇后地位非同寻常,成为皇后就意味着取得了与皇帝并成“二圣”的资格,就有了干预朝政的可能,这是皇帝难以容忍的。玄宗的这种做法延续了下来,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皇后多为死后追谥,而极少有生前就被册封为皇后的,肃宗张皇后、昭宗何皇后是在特殊情况下的个别特例。

在元和末年宦官支持、拥立穆宗的过程中,郭氏及其家族成员也参与其中。穆宗、敬宗、文宗、武宗朝,郭太后长居兴庆宫,生活有滋有味。

宣宗即位后,诛杀当年支持穆宗即位者,郭氏很郁闷,一日,与二侍儿同升勤政楼,依衡而望,便欲殒于楼下,欲成上过,左右急持之。宣宗闻,大怒,其夕郭氏暴崩,上志也。

高显扬是虚构人物,但是高显扬有历史人物王叔文的影子。王叔文以棋待诏,德宗令其直东宫,也就是跟当时的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顺宗混。当时的皇太子欲对德宗极言宫市之弊,王叔文以为如此则会得罪宦官,不可。皇太子深以为然,由此重用王叔文。当时皇太子的地位其实很不稳当,王叔文布局经营,拥立顺宗即位。王叔文是顺宗最信任的大臣,欲去弊政,也有剪除宦官的谋划。

来源:明月照红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