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刘亦菲后,她贡献了又一个神级落泪名场面…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28 00:16 2

摘要:作为一部分观众印象中查无此人的低调小透明、另一部分观众视野内角色风格相对固化的甜剧萌妹,她竟以黑马之姿在年代正剧《生万物》呈现出相当有质感的演技。

原创氧叔本叔氧叔本叔

2025年08月27日 21:40北京

考古的风终究还是吹到了邢菲。

作为一部分观众印象中查无此人的低调小透明、另一部分观众视野内角色风格相对固化的甜剧萌妹,她竟以黑马之姿在年代正剧《生万物》呈现出相当有质感的演技。

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

乐观天人对立面的悲苦结局

这份意料之外的惊喜,不仅让剧中14岁天真烂漫又无能狂怒的快乐小土狗苏苏出圈。

更让这个年少就凭借杂技获得喜剧角色的女孩,重新被大家看见。

《杂技小精灵》

都曾很苦,但不把苦难当博同情的噱头、反倒苦中作乐的坚韧,为已然有岁月真实痕迹的甜感浓颜赋予悲喜交加的复杂质感。

这才是30+的邢菲不靠固有妆造特征的少女感,而靠诞生于特定背景年代的冷幽默+率性自然的孩子气成为演技黑马的根源。

很多人发现她幻视田曦薇,五官配置相近但俩人的风格和戏路完全不同,田曦薇甜中带“狠”,腹黑感更强,邢菲则甜中带“苦”,更憨一些

包括被欠一个影后的沧海遗珠迟蓬,角色触动人心的部分都在向观众传达喜剧喜感的内核是悲剧悲情。

正是这份无可奈何又泰然处之的矛盾,让喜剧演员、特别是在正剧里背负喜感重任的女演员,成为观众明知在流量时代难以爆红、因此更加希望她们能上桌出圈的存在。

所以今天就来聊聊那些深入人心、让人笑中带泪的喜剧女演员是怎样诠释角色的?

《蓝色大海的传说》2016 洪真庆

为什么大众既需要喜剧,又对谐星人设颇有微词?

版本迭代的背后对应着怎样的谐星审美+幽默美学,我们又能从中汲取到怎样的美育新生机?

01

滑稽美人之于笑料

在被优绩主义裹挟导致娱乐至上的当下,我们迫切需要喜剧的艺术形式来抒发内心无处释放的无奈、讥讽与自嘲等等情绪。

加上如今迈入中年主力军的90后,曾在童年美育期汲取到很多诞生于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好作品。

曾经的美学回旋镖打到今天的自己身上、就更能理解喜剧掩藏在表象下的深刻内核。

上古真神石榴姐

上世纪蓬勃发展的审美上升期作品好、美人多。

加之彼时的女性叙事并未引起重视,不仅很多没站在金字塔尖的美人被迫走曲线救国的谐星路线、已经足够顶尖的美人也要被结构叙事愚弄。

即便出道即1988年港姐亚军+最上镜小姐陈淑兰也得诙谐

直观的展现方式就是让美人扮丑。

这里的“丑”不是批判比较个体外貌,而是利用大众主流审美偏爱的反面、固化思维里对不美的认知,创造笑料。

因此清纯可人形变为粗鄙无脑傻白甜。

吴君如+陈淑兰一对经典老搭档

睿智成熟也能被扭曲成越冷越诙谐的冷幽默,并贡献领先版本二三十年足以开创新流派的荒诞猛料。

《方世玉》1993 萧芳芳的影后级颜艺

《真心话大冒险》2018

《危笑》2022

各种气质风格的美人通过精湛演技展现与本我自相矛盾的可笑性。

那些戏剧化的夸张肢体语言+装疯卖傻的精神状态,把美拉下神坛、让其从不可侵犯变可共鸣-可嘲笑-可亵玩。

《情圣》1991 毛舜筠

以女谐星为燃料的滑稽笑料,就从友好中性的让观众捧腹大笑或会心一笑,滑向更偏负面黑暗的现实深刻。

这是我们一面需要喜剧的放松感,一面又对谐星人设颇有微词的根源。

因为大众既感知到了人物在去性别化/去魅力化后的工具性,又看到了她们深陷于性别叙事时所背负的不公。

女谐星的幽默往往以牺牲美丽智慧为代价的表现形式,被有意埋没了喜剧想要导向的内核。

观众只感受到了前半部分对滑稽的嘲笑,缺失了应被激发出的面对生活的心力+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一个比较正向的例子是彼时看很恶搞、但视觉语言很超前的《情癫大圣》。

女主扮丑是为了欲扬先抑,提供笑料的同时也没有丧失审美素养的呈现。

《情癫大圣》2005 蔡卓妍

类似丑小鸭变天鹅的戏码,就更接近喜剧滑稽但不空洞、落点在积极生机的内核。

金靖的走红就是很好的例子。即便她的特质在贵圈更适合主攻谐星路线,也能从单纯的工具式笑料走向具备幽默实力的自然人。

《机场培训师》2020春晚小品《机场姐妹花》的姐妹篇

如今的她在原生底色上更贴合大众流行审美特质,并随着视觉美感的增强,诙谐的部分就从喜形于色的放得开、不介意五官乱飞,变成保留美观度的、有所控制的夸张。

整体表现更收敛,在不刻意出丑的情况下尽量呈现更有内涵的幽默,也就来到了诙谐审美的第二阶段。

02

自然人之于幽默

用当下流行观点解读喜剧人物的核心特质就是主体性很强的自然人

她们对自身的可笑性毫无察觉,也不会因外界眼光评判而产生自我怀疑。

角色行为动机就展现了喜剧艺术的真正内核:「寓庄于谐」

很有个人价值观的角色

庄重的现实命题被参与其中的每一个独立个体、以不为外物所动的行为演绎,就会得到轻快的、难以预料的、极富个人魅力又没有被规训痕迹的表达。

《河东狮吼》2002

譬如本应残酷严肃的古代婚恋题材,也能在不脱离郎财女貌+门当户对+自由恋爱的社会共识内呈现出相当诙谐的演绎,顺便把“河东狮”这种特定词汇的语义扭转到正向积极的那一面。

《我爱河东狮》2005

女性谐星形象也从传统枷锁的刻意牺牲美中升阶,变成无所谓美丑、更具深度+广度的幽默。

所以《生万物》这种年代正剧也有自己特殊的笑点。

此时笑料不靠磋磨某一个角色呈现,而靠群像间真实生动的联系展现。

剧中没有姓名的大脚娘,一句寻常台词就能贡献一个立住人设的精彩碎片。

这类被传统抹杀女性魅力只剩母性特质的角色,因对同性的理解包容善良而庄重,又因接地气没包袱而诙谐。

角色的魅力在于反映一个社会阶段的人物真实,乍看少了性化魅力但不是真正的去魅力化。

语言因质朴而更显深度

反倒是前期妖艳惑人的露露被贴上了固化的坏女人标签,抹杀了作为自然人的人格魅力。

在后期跟女主绣绣坦诚相待后,才有美强惨真正魅力回魂的触动。

可以说被动去魅力化的角色,越强演诙谐越背离角色掩藏在笑料下的庄严。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越想表现幽默越显得尴尬。

特别在当下流行审美造物中,越依赖星感/网感美的,对诙谐的表达就越受限,因为她们离自然人的状态更远。

同样是演绎空姐,关晓彤出圈的“你XX”,这个笑点就毫无庄重内核可言,只能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业黑红笑点。

《浪漫天降》2015

反过来像金靖这种突出的谐星特质、哪怕走自然人的幽默路线也依旧不能偏离喜剧赛道。

不是这种固有印象限制了她的美感塑造,而是底色在主流赛道上的上限有限。

恰到好处的严肃美丽维护了她诙谐但不被冒犯的边界,这个状态就已经不错。

过了「庄」与「谐」和谐交融的中期,大后期的美感状态就可以借鉴前辈吴君如、洪真京的状态。

前者是没人再限制她去展现美感、女子力等一切被彼时结构性叙事抹杀的魅力。

后者是不再需要那些粗浅烂俗的人设搏流量,不再硬聊关于恨嫁、暴食的烂梗,可以大方展现与生俱来高级自我的自由。

自然人对幽默的贡献在于健全完整的艺术内核。摒弃了必须扮丑的难堪与尴尬,迎来因真实让人动容的笑中有泪。

于是整体叙事结构变化的升阶版本的喜剧土壤就诞生了。

03

女谐星之于未来

叙事版本的升级+观众鉴赏能力的提升,对谐星的塑造提出更高的要求,外加全球审美降级的大背景,让女谐星后备军越来越少成为定局。

以前是以美演谐的降维打击,如今达成严苛标准下的美成为第一要务。

比起内涵实力、美貌是虽肤浅但更有流量的敲门砖。

《漂亮的李慧珍》2017

好在叙事结构的变化带来的不仅是难度升级,还有视角和话语权的倾斜。

拓宽了那些不用硬着头皮挤美貌赛道,而是靠现实题材自带的冷幽默+好演技傍身的演员的生长环境。

《追风者》2024 兰西雅

如今想出头靠星爷同款无厘头出头很难行得通,只能靠强实力的自然演绎去触动观众心中麻木已久的真实。

好处是女谐星不再需要成为传统叙事中的花瓶工具人、而是成为推动情节的一份子。

从他人笑声中的配角,变为即便在群像中渺小但仍颇具自主性的闪光角色。

李泳知类艺人的含金量变高

这种分工让贵圈生态的美貌派与实力派更加泾渭分明。毕竟美的都不够自然自我的人就更难幽默,反而倒逼诙谐感更少而精。

邢菲的青衣预备役就很有说服力,美貌在线且浓大又不失钝感的线条又让戏路很广

观众对女谐星的渴望本质也是慕强审美的体现——当美感能以活人魅力去全面呈现,也就更接近列宁、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大能对喜剧审美畅想的那个未来。

幽默感是自尊、自嘲与自鄙之间的融合,并以不失优雅的健康品质呈现,也是对不卑不亢人格的生动描绘。

《仲夏夜之梦》1999 欢乐审美向喜剧的代表

这些促使当下脱口秀女演员更被重视、即便被打压也能逆流而上再度凭借坚实内核唤醒大众共鸣。

纵使不得不以粗鄙可笑的内容包装自己,但仍透露出可敬可爱的通俗美内在。

可以说如今喜剧美学+谐星能量不能复刻旧日光辉是必然,但旧日余晖也不都是需要传承的。

值得被延续的只是那些强烈鲜明的形象,以及疲乏当下迫切需要的、野火烧不尽的生机之美。

《梦华录》2022 对应的元曲《赵盼儿救风尘》经典的女性喜剧智慧

如今诙谐幽默已经到了在享受的同时要明确风格虚幻与现实的关键时刻。

这也是同处下行期的全人类要共同面对的、美育重要发展阶段,需要每个人、每个样本的反馈,给未来提供源源不断的足以通往更远方的能量。

而在参与创造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在发展变化中获得能够会心一笑、摆脱乏味聒噪、能够安逸的沉淀自己的静谧力量,这才是喜剧想赋予大众真正隽永幽默的庄重质感。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