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银镯子在小杨阿姨的手腕上晃了晃,镜头里她穿着最普通的灰毛衣,背景是台北一间小公寓的窗帘,颜色褪得有点发旧。谁也想不到,这双手给汪小菲家洗了十六年碗,攒下三十万,却在直播里说自己“像客人回自己家”。一句话,弹幕安静了三秒,接着刷过去一排“抱抱”。
银镯子在小杨阿姨的手腕上晃了晃,镜头里她穿着最普通的灰毛衣,背景是台北一间小公寓的窗帘,颜色褪得有点发旧。谁也想不到,这双手给汪小菲家洗了十六年碗,攒下三十万,却在直播里说自己“像客人回自己家”。一句话,弹幕安静了三秒,接着刷过去一排“抱抱”。
很多人以为,给明星家干活等于掉进蜜罐。小杨阿姨用十六年时间证明:蜜罐里也会结冰。她每天七点准时出现在厨房,把有机鸡蛋煎成孩子喜欢的溏心,自己却站在灶台边啃昨晚的冷饭。汪小菲一家飞去台北那天,她没收到一句“路上小心”,只收到一条系统提示:本月休假开始。带薪,但没人问她要不要搭同一班飞机回台北。
直播不是她突发奇想,是孤独憋出来的出口。镜头对面的人不知道,她儿子已经两年没喊她“妈”,丈夫把她的微信备注改成“汇款人”。她试着在直播间讲怎么做狮子头,讲着讲着说到孩子小时候最爱吃,突然卡住,像被鱼刺扎了喉咙。观众以为网络卡了,其实是她低头擦了下眼镜。
有人留言:“三十万一年还孤独?矫情。”她没回,把镜头对准手腕上的银镯子——那是她第一个雇主送的,当时说“戴着避邪”。十六年过去,镯子还在,邪气没避掉,倒是把她的棱角磨平了。她说:“穷的时候想有钱,有钱了怕回家。”听起来像鸡汤,可配上她身后那张单人床,味道就苦了。
汪小菲和马筱梅带着孩子回台北,热搜上是“一家四口温馨接机”。小杨阿姨的同框缺席没人发现,就像没人发现她直播时总把镜头避开墙角那袋没拆封的保健品——雇主送的,上面写着“缓解焦虑”,她一次没吃,怕吃了就真的承认自己病了。
家政群里,有人晒新考的“金牌保姆证”,有人转发“如何用短视频涨粉接私活”。小杨阿姨看得懂,却学不会。她只会把镜头架在灶台边,边蒸蛋边讲:“水开后八分钟,关火焖两分钟,蛋就不会老。”弹幕飘过一句“阿姨来我家吧”,她笑笑,像没听见。她知道,自己早被十六年的习惯钉在了汪小菲家的厨房,拔出来会带血。
最扎心的是,她明明握住了时代的梯子——直播、培训、涨薪,却爬不动。不是体力不够,是心太重。她试过给儿子打视频,儿子在加班,匆匆一句“妈你缺钱吗”就挂掉。那瞬间她突然明白,自己像被时代抛下的旧手机,功能完好,只是没人愿意充电。
直播最后,她举起银镯子对着光,说:“能过富日子,也能过穷日子,最怕过的是没人的日子。”屏幕黑了,粉丝群却炸了,有人开始讲自家保姆的故事,有人说要给爸妈打电话。你看,孤独是会传染的,但共鸣也是。
说到底,小杨阿姨不是想让人心疼,她只是想让人看见。看见那些躲在豪宅角落的保姆,看见她们用十六年时间换来的不是归属感,而是“专业度”。热搜可以讨论明星育儿经,也该留一行给这些替我们抱过孩子、擦过地板的人。毕竟,她们手腕上的银镯子,也曾是某个雇主一句“当自己家”的承诺。只是后来,承诺褪色了,镯子还在。
来源:外向面条Fgd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