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番外91黄玲为宋莹送行,嘱咐鹏飞不要亏待自己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8-27 17:42 2

摘要:有时候,一通家里的电话就是一场琢磨不透的心思。前一天宋莹还在院子里晃悠,和院里的老姐妹剥豌豆,说笑着晒枇杷,没过多久,她就要被儿子栋哲接回上海——虽然嘴上说着“顺便”,其实谁都清楚,这些年家人之间这种“顺便”都带着点小心翼翼。尤其一涉及“要不要回去”,总会有点

带着一捧土离开小院的人

有时候,一通家里的电话就是一场琢磨不透的心思。前一天宋莹还在院子里晃悠,和院里的老姐妹剥豌豆,说笑着晒枇杷,没过多久,她就要被儿子栋哲接回上海——虽然嘴上说着“顺便”,其实谁都清楚,这些年家人之间这种“顺便”都带着点小心翼翼。尤其一涉及“要不要回去”,总会有点拉扯,像是心里藏着个小疙瘩。

这次栋哲出差,说路过苏州,顺道把她接走。宋莹听着电话那头儿子的声音,心里头既轻松又舍不得,嘴上说着“赶紧回去也好”,其实人都说,出去一趟,住几天就舍不得走了。以前在上海,每次儿子出差,她数着日子盼他回来;可回了这俩间小院,几天就像眨眼过去,人都还没玩够,怎么又要收拾行李。

栋哲倒是体谅她:“不着急,妈,你再多住段时间也行。”他从小就是懂事的孩子,读书的时候成绩一般,但心细,最会照顾她的情绪。宋莹听着,心里那点不舍就涌上来了。不过,她也拗不过心里的责任感,说到底还是想着家里:武峰自己一个人在上海忙,都接连忙了一周了。宋莹这里住舒服了,心头还是挂着那边:“这样奢侈地玩一周,已经够了,再让他一个人忙活,我这心里过不去。”这些话,她一边和栋哲说着,一边自己心里也琢磨,明明也挺恋恋不舍。

黄玲这边听说宋莹要回去,第一反应就是不舍得。所谓“美女留不住,姐妹舍不得”就是这个意思。宋莹和黄玲这两个人,往年也是各自操持家里,闲了就凑到一起喝碗茶、聊点琐事。如今才玩了一礼拜就说走,黄玲有点不舍,嘴上挂着“再多住几天呀”,实际上也明白:一家子的事都是牵绊,谁也不可能真的放下。

她们这些女人,看着彼此天天嘴上抱怨家里男人“粗心”,到了事情上又谁都舍不得家里有一个人忙活。宋莹跟黄玲说着,“你陪着庄老师,我先走”,其实心里不是没挣扎的。人在小院里住着安稳,日子慢悠悠的,早晨听小鸟叫,下午院子里晒着衣服,想起来就是“这日子再过几天也好”。

可家里那边总有一根线牵着,武峰在上海,生意越做越大,每天奔忙。宋莹嘴上谦虚,说什么“打发时间”,谁都知道,她和武峰都是典型那种熬出头的夫妻:她看似柔软,心里却主意很正,哪次家里遇点难事,她从没当过甩手掌柜,说干就干,整个家都撑下来。也难怪武峰宠她,儿子懂她,好像所有的宠爱她都接得住,周围人有点羡慕,也习惯羡慕。其实她嘴上是谦让,心里还是踏实。

第二天天一亮,宋莹早早起来,开始收拾带回上海的东西。这次后备箱都装满了——院子里的新鲜蔬菜,她真舍不得,都想带回去。黄玲看着宋莹收菜,心里又一阵唏嘘:“带点腌豆角、辣椒酱回去吧?”可宋莹摇头,“只要小院的新鲜菜”,这就叫“家乡的味”。临走又在院子里挖了一捧土,用手绢包得紧紧的。什么贵重物品都没要,就想着把这院子的气息带到上海,日后想小院的时候,摸摸这土,说不定眼圈又红了。

黄玲送走宋莹,看着车开远,总算松了口气,可心里又空了一块。她心想,“姐妹总有再见的时候。”不过没立马收拾,自己待在院里,等天冷了再说去上海。也许人就是这样,分离的时候舍不得,日子一到,又能自己过得自在。

中饭过后,黄玲坐在床边,拿被子到腿上,一针一线地缝着。电视柜上的小电视正演着老戏,家里难得这么清静。其实她年轻时舍不得买电视,怕孩子把心思放在看“肥皂剧”上不爱学习。直到图南和筱婷都考上大学,家里才添了电视。现在日子好多了,黄玲也有闲心,边缝被子边看剧。隔壁房间时不时传来大孙子的闹腾声,她探头看看——那小子在床上爬啊爬的,像是回头见到图南小时候的影子,心里一下就踏实了。

小院里这些年养出来的孩子,好像人人都说“优秀”,其实外人只看见结果,背后不少在厨房里油烟腾腾的日子。庄超英做老师,天天跟孩子们讲题教作业,黄玲就当后勤,变着花样给孩子们做好吃的,衣服、饭菜、生活琐事全包了。这些顶在他们身后的力量,别人都只看到“考大学”那一刻,没人看见厨房里那些为孩子熬的夜。

到了傍晚,庄超英下班赶回来,家里终于又聚齐了几口。黄玲刚炒好最后一个菜,外头传来叫声:“大舅舅,大舅妈……”听声音就知道是鹏飞。

鹏飞这人,穿得一身板正,西装革履,拎着公文包,一副“都市精英”的样子。可进了院就好像没什么隔阂,习惯把自己丢在沙发上,甩掉严肃的面孔。他在这小院里住了十多年,早就成了“家里人”,压力大的时候还是喜欢来这找庄超英和黄玲,“取经”。这次来倒是没什么“难事”,就是要聊聊亲戚振北的事。

吃饭时,鹏飞单刀直入:“最近振北总往我那跑,让我帮忙介绍工作还想找对象。”其中的“忙”其实没啥稀奇,但真涉及到给振北介绍小敏,鹏飞本能就觉得“不靠谱”。黄玲听完先摆手:“这事可别掺和。”一口咬定,谁都不许动心思。

大家都知道,小敏是张姨家的宝贝女儿,但那些小家子的脾气,真不一定合适。两家情况都明摆着,帮人可以,真搭起亲家了,那矛盾可得自己扛。鹏飞也无奈,“小敏也比振北大不少,其实不适合。”要是以前,黄玲还能劝他帮帮忙,但这些年走过来,见得多,也明白“合适才是王道”。

亲戚里的“帮牵线”这事,人情其实最复杂,谁都想对孩子好,可真一旦亲手安排,多少有点自找麻烦。黄玲叮嘱鹏飞:“啥事能帮就帮,但人得先顾好自己。吃再多亏也得长个心眼,别什么都管。”这话像是唠叨,但听多了也是经验。

饭桌上,庄超英就静静听着,不像以前那样“插手”。这些年见过家务事的种种,他自己也看开了,真正能帮自己的从来不是那些远亲近邻,是眼前的妻子和孩子。那些父母兄弟,客气归客气,遇到事谁搭理谁啊。鹏飞也是,帮是愿意帮,但过了底线就是麻烦。人到中年,活得明白,就是上上策。

吃完饭以后,大家散了,厨房还有点残汤剩饭。黄玲坐在院里,看着夜色慢慢变深,有那么几分钟,她想起了院外的世界。人这一辈子,活得讲情义,但讲到头来,还是要各自奔自己的路。院里的土带去了上海,日后再回来,也许还是那个味。

这些老院子里的人,上演着各自的故事,有离开的,有回来,有合的有散的,日子就在这样一针一线、一车菜、一通电话、一声叫唤里,慢慢流出去。有些话,她还没说出口,心里的舍不得,也许以后有机会再说。谁叫生活,就是这样斩不断的乡愁和人情——既让人无奈,又让人舍不得。

来源:路上看风景的旅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