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手机刷到“郑恺小姨子8万奢侈品”那一条,脑子里第一反应是:完了,又要被亲戚坑。
刷手机刷到“郑恺小姨子8万奢侈品”那一条,脑子里第一反应是:完了,又要被亲戚坑。
谁没试过把卡借给家里人,结果短信狂跳,心脏跟着蹦迪。
细看,郑恺工作室直接甩声明:假的。
岳母的亲属卡没停,小姨子也没刷8万。
套路太熟悉了——先编个“豪门翻车”当饵,再把明星一家老小拖下水。
网友爱看“姑嫂大战”,营销号就批发“内斗细节”,图一乐呵,没人管真假。
苗苗回了个“笑哭”表情,挺妙。
不是愤怒,也不是委屈,是那种“又来了”的疲惫。
结婚四年,生仨娃,住谁家都能吵三天三夜。
键盘侠替她安排剧本:小姨子蹭姐夫,婆婆甩脸色,苗苗忍气吞声。
现实呢?
可能就是普通人家那点鸡毛蒜皮,被放大镜烤糊了。
郑恺喊“不信谣不传谣”,听着像官话,可细想,普通人遇到同款糟心事,除了这一句还能说啥?
报警?
起诉?
成本太高,耗不起。
明星至少有个工作室挡枪,普通人只能把朋友圈三天可见,把亲戚移出群聊。
说到底,大家真正怕的是:今天小姨子被造谣,明天就轮到自己。
卡借不借?
界限怎么划?
亲情和钱包能不能两全?
没人给标准答案。
唯一确定的是,下次再看到“某某亲戚又刷卡”,先别急着骂,先问一句:证据呢?
别让情绪替谣言买单。
来源:唐岛湾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