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要明确,这场八宫格才艺局的核心定位本就是“对标才艺局”——赢方需用自身才艺尽可能难住对方,这才是达成“赢方拿下对方”的关键规则。从这个角度来看,王莉不仅没有“挖坑”,事前还明确表示“美声、民族、通俗、花腔、戏曲都难不住孙嫄,咱们往开心了玩”。也正因这份轻松
评论区有网友质疑王莉在八宫格才艺局中给孙嫄“挖坑”,但结合这场“对标才艺局”的规则与实际情况来看,这一说法其实并不成立。
首先要明确,这场八宫格才艺局的核心定位本就是“对标才艺局”——赢方需用自身才艺尽可能难住对方,这才是达成“赢方拿下对方”的关键规则。从这个角度来看,王莉不仅没有“挖坑”,事前还明确表示“美声、民族、通俗、花腔、戏曲都难不住孙嫄,咱们往开心了玩”。也正因这份轻松的约定,后续才出现了王莉一人演绎三角、演唱《吉祥三宝》的表演,“挖坑”一说根本无从谈起。
说到底,对标才艺局既是才艺展示的舞台,更是一场注重趣味的互动游戏。游戏的核心规则,本就是通过才艺设计制造“突如其来、超出预期”的节目效果。如果所有人都只顾及“面子”、当个“老好人”,不愿在才艺设计上花心思,反而会让整场活动失去看点。毕竟,对标才艺局的魅力就在于“玩”,若是全程一板一眼、规规矩矩,反倒没了互动的趣味,您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
还有网友认为,“一人演三角”的歌曲只有《吉祥三宝》,其实并非如此。比如沙溢演唱的《胡巴胡巴》,原是其家庭共同演绎的多角色歌曲,风格与《吉祥三宝》相近,只是这类作品确实相对少见,容易让人一时想不起,或是即便知道也未必会唱。
退一步说,即便没有现成的多角色歌曲,也能通过创意改编实现类似效果:比如将《拔萝卜》这类经典儿歌拆分角色,成人分别扮演农夫、兔子、小猫,小孩扮演“萝卜”,用对话式演唱还原剧情;或是把抒情歌曲《听我说谢谢你》改编为“长辈-孩子”的对唱版本,加入互动式歌词。孙嫄演唱的《你莫走》不也很不错吗,对标才艺局考验的,本就是参与者的才艺储备量和临场应变能力,灵活的创意设计反而更能体现这类活动的价值,大家觉得是不是这样?
来源:喝小酒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