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霸占电视屏幕的内娱明星们,正纷纷转战短剧领域寻找事业第二春。霍建华、刘晓庆、王丽坤等知名演员的“下海”,标志着影视行业新一轮转型浪潮的到来。
失业内娱明星批量“下海”,短剧赛道成翻红新战场!
曾经霸占电视屏幕的内娱明星们,正纷纷转战短剧领域寻找事业第二春。霍建华、刘晓庆、王丽坤等知名演员的“下海”,标志着影视行业新一轮转型浪潮的到来。
2025年8月,曾经的古装顶流霍建华带着主演短剧《搏忆》重返观众视野。这是他沉寂六年后首次担纲男主角,上一部大制作还是2019年与杨幂合作的《筑梦奇缘》
霍建华不是个例。刘晓庆和潘长江已杀入“银发甜宠”短剧赛道,“素颜女神”王丽坤、“千年女二”杨蓉相继在短剧领域大放异彩。
市场巨变,长短剧冰火两重天
短剧市场近年呈现爆发式增长。2025年短剧用户日均刷剧时长已达101分钟,超越长视频,市场规模飙升至504亿元。
曾经活在“影视剧鄙视链最底层”的短剧,如今蛋糕越做越大。这些作品每5秒一个高潮,10秒一个反转,恨不得每一秒都死死掐住观众的爽点。
相比之下,长剧市场面临严峻挑战。过去三年,“40集上限”成为长剧创作者的紧箍咒,被压缩的篇幅让精品难产。
明星转型,长短剧演员的跨界浪潮
传统影视演员纷纷转战短剧领域。王丽坤近年来主要在配角中徘徊,哪怕出演女主角的作品也未引起热潮,现在正式加入了短剧行列。
选秀爱豆也瞄准了短剧赛道。《创造101》出身的徐梦洁主演的竖屏短剧《大过年的》在抖音春节档播出,12集总播放量破8亿。
刘念在两次选秀无果后凭《宫女扶摇录》闯入短剧赛道,几乎演一部火一部,《念念有词》成为红果首部热度破亿短剧。
生存之战,短剧演员的残酷生态
短剧江湖流传一句话:“女演员害怕过气,男演员则畏惧停业”在这个新人层出不穷的领域,竞争比横店群演市场还要严酷。
头部男演员每年需拍摄20部以上作品才能不被算法淘汰。申浩男在202年前七个月内拍摄了17部作品,被称为“短剧界的李现”。
赵振栋2024年狂拍50部戏,平均每4.2天完成一部拍摄,他在《绝对臣服》中长达45秒的阶梯吻戏甚至被北电老师作为教学案例。
政策扶持,短剧获得官方认可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广电21条”,其中包括支持引导头部微短剧企业创作优质微短剧,鼓励重点微短剧在省级卫视播出。
2025年上半年全国卫视频道微短剧播出态势强劲。26个卫视频道播出微短剧,频道数量较2024年全年增加116.7%。
广电总局还举办了国际微短剧大赛,设置五大竞赛单元,从本土故事、传统文化到文化交流,全面推动短剧内容升级。
质量提升,短剧走向精品化
短剧制作日益精良,题材不断创新。从春节档的《好一个乖乖女》到暑期档的《机械妃·命锁三世》,技术革新推动行业发展。
AI制作成本降低70%,动漫短剧成本仅为真人剧的20%。短剧不再是“爽剧”代名词,而是承载社会议题的新载体。
《家里家外》以川渝方言演绎80年代重组家庭故事,播放量突破30亿,豆瓣评分7.9,被誉为“中国版《请回答1988》”。
横店每天有超100个短剧剧组同时拍摄。中老年演员供不应求,能驾驭“霸总父亲”的特约演员日薪可达3000-5000元。
短剧正处于从流量赛道走向内容深水区的关键转折点。明星们的批量“下海”,不仅仅是个人职业的转型,更预示着整个影视行业内容创作和消费方式的深刻变革。
来源:晚安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