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轶的 “柔” 与角色的 “刚”,《与晋长安》演女将军,有违和感?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8-26 17:57 1

摘要:从 “旗袍美人” 于曼丽,到 “世家闺秀” 范若若,再到如今争议的 “女将军” 黎霜,她的戏路仿佛陷入一场 “柔与刚” 的拉扯战:明明演女主,却总带着 “配角的惊艳感”;明明要搞事业,却逃不开 “古偶情爱的影子”。

最近,宋轶的新剧《与晋长安》开播,观众对她的演技和戏路选择的探讨又搬到了台前。

有人说她站在《与晋长安》的战甲前,就像把茉莉花插进了铁蒺藜 —— 美是美了,却总让人忍不住嘀咕:这花儿咋扛得起刀枪?

从 “旗袍美人” 于曼丽,到 “世家闺秀” 范若若,再到如今争议的 “女将军” 黎霜,她的戏路仿佛陷入一场 “柔与刚” 的拉扯战:明明演女主,却总带着 “配角的惊艳感”;明明要搞事业,却逃不开 “古偶情爱的影子”。

宋轶的扮相仿佛被老天爷按了 “温婉键”:《伪装者》里的旗袍摇曳,是旧上海弄堂里的艳火,媚而不妖;《庆余年》的素衣簪花,像江南书院飘出的墨香,静而不争;就连《赘婿》里的粉衫苏檀儿,也带着 “商界才女” 的娇俏书卷气。这种美,像瓷瓶上的青釉 —— 温润、细腻,自带 “易碎感”,让人想捧在手心,而非摔在战场上磨出棱角。

网友吐槽 “演女将军太白”,其实骂的不是肤色,是气质的违和:女将军可以美,但得有 “刀劈风浪” 的狠劲,可她的眼神里,总藏着 “怕碰碎美好” 的小心翼翼。就像让林黛玉举青龙偃月刀,就算披了战甲,也难掩眉间的 “娇弱感”。

细品宋轶主演的剧,会发现一个有趣的 “怪圈”:《长风渡》里柳玉茹辅佐顾九思成名,《赘婿》苏檀儿帮宁毅搞事业,连《与晋长安》的黎霜,成长线也和男主牢牢绑定。

不是她演不好女主,是剧本给的 “女主剧本”,内核其实是 “男主外挂”—— 就像给公主裙硬缝了铠甲,行动间总带着裙摆的牵绊。

男性叙事里的 “挂件女主”,让她的 “女主感” 总差了口气:观众记住的是 “顾九思的贤内助”,而非 “柳玉茹的破局路”;谈论《赘婿》,焦点在宁毅的商战,苏檀儿更像 “创业合伙人”。这种叙事陷阱,把女演员困在 “辅助位”,纵有主角头衔,也难跳出 “衬托男主” 的怪圈。

观众对她的期待,一半是偏爱,一半是桎梏:爱看她演 “乱世解语花”,却难接受她举刀立马。但换个角度想,“违和感” 未必是坏事 —— 若能把 “柔” 变成武器呢?

比如演个 “笑里藏刀” 的女将军:表面是温婉郡主,实则暗布权谋,用细腻心思搅动战场风云。就像把茉莉花酿成花茶,照样能在舌尖掀起惊涛骇浪。

其实她演配角时,早已证明 “以柔克刚” 的本事:《伪装者》于曼丽的悲剧美,让无数观众意难平;《庆余年》范若若的清醒独立,成了 “白月光妹妹”。

这种 “配角的惊艳感”,何尝不是她的独特武器?或许不必硬凹 “武力女主”,转攻 “智性大女主”—— 用谋略代替刀枪,靠人心博弈撑起事业线,反而更贴她的气质。

宋轶的戏路困局,也是很多演员的缩影:不是不够好,是没找到和角色的 “灵魂共振”。她的优势,恰恰是 “配角时期” 攒下的细腻 —— 演得了旗袍美人的风情,hold 住世家小姐的端庄,这种 “千人千面的柔”,本就是稀缺天赋。

若想跳出困局,或许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在群像戏里继续发光(毕竟她站在配角堆里,永远是最亮的那盏灯);另一方面,大胆挑 “非武力型大女主” 剧本 —— 比如权谋家、谋士、商战女王,让她的 “柔” 化作洞察人心的利刃,而非战场上的刀枪。毕竟,拿绣花针的手,耍起算盘来也能搅动风云。

说到底,茉莉花不该硬插铁蒺藜,但放进青瓷瓶、酿成香茗,照样能香飘万里。期待宋轶找到那朵适合自己的 “角色之花”—— 不管是配角的艳,还是女主的韧,都能开得更舒展。毕竟,演员和角色的相遇,本就是一场 “互相成就” 的浪漫冒险呀。

来源:一叶扁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