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暑期综艺战场,龚俊以《地球超新鲜》与《花儿与少年·同心季》两档节目形成鲜明反差,在“魔丸捣蛋鬼”与“灵珠定心丸”的角色切换中,完成了一场关于综艺人格的极致实验。这种分裂式表现并非刻意设计,而是艺人特质与节目生态碰撞出的化学反应,折射出当代综艺对嘉宾多
2025年暑期综艺战场,龚俊以《地球超新鲜》与《花儿与少年·同心季》两档节目形成鲜明反差,在“魔丸捣蛋鬼”与“灵珠定心丸”的角色切换中,完成了一场关于综艺人格的极致实验。这种分裂式表现并非刻意设计,而是艺人特质与节目生态碰撞出的化学反应,折射出当代综艺对嘉宾多元性的深层需求。
一、破坏王与守护者的角色裂变
在《地球超新鲜》中,龚俊化身“邪恶萨摩耶”,将186cm的身高与下垂眼构成的憨萌外形,转化为制造混乱的利器。他通过耳麦操控刘宇宁唱歌、怂恿孙红雷做迷惑行为,甚至复刻自己曾被坑的柠檬汁陷阱,顶着无辜表情得逞坏笑。这种“腹黑搞怪”的特质在第三期分组游戏中达到高潮——当与网络梗绝缘的李乃文同组时,他毫不掩饰的嫌弃表情意外成为热搜素材,暴露出年轻世代对代际沟通障碍的黑色幽默。
转战《花儿与少年》,龚俊立即切换为“靠谱边牧”模式。作为团队年龄最长者,他提前数月研究马达加斯加行程,将交通耗时精确到分钟,甚至自学当地旅游术语。当陈数因高原反应滞留休息时,他主动留下陪伴并婉拒团队等待,用“姐姐先养好身体最重要”化解行程压力。这种责任感在割稻打谷环节达到顶点,他卷起裤腿深入杂交水稻田,被导演李超称赞“将综艺劳动转化为文化传播的桥梁”。
二、情
境适配与本色流露的双重逻辑
两种状态的切换并非人格分裂,而是对节目语境的精准回应。《地球超新鲜》采用无剧本旅行探索模式,嘉宾需通过即时互动制造节目效果。龚俊在此释放了被影视角色束缚的顽童本性,其“使坏”行为始终把握分寸——整蛊孙红雷按摩时,他观察到对方皱眉便立即收力;游戏甩锅时坚持用“狼狈为奸”等成语辩解,将低俗整蛊升华为语言艺术。
而在《花儿与少年》的强规则旅行框架下,他必须承担团队核心的职能。这种责任感源于真实经历:拍摄期间恰逢成都暴雨,他自发联系家乡果农协助防雹网铺设,将综艺行为延伸至现实公益。导演组透露,龚俊的行李箱中始终备着急救包与各地特产,这种“有备无患”的特质使其成为天然的团队粘合剂。
三、观众认知重构与综艺生态启示
龚俊的双面表现打破了传统综艺人设的固化模式。微博超话中,粉丝创造“周六灵珠·周日魔丸”的追综指南,将节目排期转化为人格切换的仪式感。这种分裂式快乐引发行业思考:当观众厌倦了单一人设的表演,具备多维度适配能力的嘉宾正在重新定义综艺价值。
更深层的变化在于,龚俊证明了“真实感”与“综艺感”并非对立。他在《地球超新鲜》中素颜嗦粉、与监控摄像头唠嗑的细节,与《花儿与少年》里熬夜做攻略的侧拍画面形成互文,共同构建出立体艺人形象。这种“工作状态与生活本色的无缝衔接”,恰是Z世代观众推崇的“反套路真诚”。
当#龚俊地球超新鲜#与#龚俊花儿与少年#同时占据热搜榜,这场人格分裂实验已超越娱乐范畴。它预示着综艺市场正在从“人设消费”转向“特质挖掘”,而像龚俊这样能根据节目基因调整表现维度的艺人,或将主导下一轮综艺革命。毕竟,在观众阈值不断提高的今天,能同时提供“治愈系守护”与“破坏系快乐”的双重体验,才是真正的综艺稀缺品。
来源:金得娱乐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