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 与她们的都市奏鸣共振——论《好东西》的触感影像写作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13:19 2

摘要:电影《好东西》以上海为都市背景,讲述了王铁梅、小叶、王茉莉三位女性之间彼此养育的故事。导演邵艺辉延续前作《爱情神话》的风格,从日常的生活情境出发,以风趣且流动的表达方式展开对于不同人物的探索。导演为《好东西》注入了一种更为纯粹的女性视线,不止于影片以三位女性角

电影《好东西》以上海为都市背景,讲述了王铁梅、小叶、王茉莉三位女性之间彼此养育的故事。导演邵艺辉延续前作《爱情神话》的风格,从日常的生活情境出发,以风趣且流动的表达方式展开对于不同人物的探索。导演为《好东西》注入了一种更为纯粹的女性视线,不止于影片以三位女性角色为核心的叙事特征,对影像的把控也变得更具有女性触感。

触感电影(haptic cinema)是近期比较热门的电影研究方向,劳拉·马克思(Laura Marks)在《电影皮肤:跨文化电影、身体性和感觉机制》(2000)一书中,提出了“触感视觉”与“触感影像”的概念。

她认为:电影可以激发视觉和听觉以外的身体感觉,运动的影像由视觉或触感主导,后者是一种具身视觉。触觉影像比光学影像更多地涉及身体——它借鉴了触摸、运动感觉、观众与图像之间的身体关系等,更倾向于擦拭而非凝视。

本文从触感电影视角介入,试图揭开在轻盈又不失锋利的笔调之下,《好东西》是如何将女性触感的力量渗透到电影内部,并完成真切动人的女性导演写作。

触觉萌生:女性视觉场下的影像肌理构建

《好东西》自电影开场便以巧妙的感官交织营造沉浸式环境,还通过搭建以女性经验为核心的叙事载体、基于情感反应的身体在场,打破了银幕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从而完成了触感电影中的影像肌理构建表达。

在开场鼓点节奏的引入下,正被浇灌的绿植与印着“袋鼠妈妈搬家”的蓝车率先建立视觉基底。镜头随“小孩”王茉莉的视线游移,捕捉了晾衣女人甩动衣物的震颤水声与阳光穿透摇曳的叶片所产生的动态光影。当茉莉与小叶在楼层间形成对视轴线时,画外音“小孩,过来啦”先指向小叶,再揭示声源实为王铁梅,三位女性相互联结的关系通过视线交错与声源引导巧妙呈现。由植物光影、水珠飞溅等环境的可感性部分延伸至人物关系的影像编织,一种女性视线在柔和的表达中自然生发。

三位女性之间的互动以一种彼此养育的关系展开。茉莉告诉小叶她的眼睛很美很亮,并用手沾尝她流下的眼泪;铁梅没有生小叶撒谎的气,而是选择用拥抱来表示对她的心疼;在铁梅与小叶的安抚下,演出前退缩的茉莉勇敢迈出了那一步。基于文本底色与电影语言的再现,仅是去呈现简单的一次摸头、一个拥抱,言语的力量便会以动作的形态呈现。

知觉震颤:神经喜剧渗透下的影像空间重构

影像触感打开了介于实体与抽象空间之间的知觉探索。《好东西》具有“牵动性”的空间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在神经喜剧(Screwball Comedy)的谱系下。神经喜剧影片通常包含求爱、结婚和复婚等情节。沈文烨在《笑声中的颠覆:美国神经喜剧研究》一文中谈到过:神经喜剧中的主人公利用错置的身份、诙谐的对白、快速的节奏,渗透了神经喜剧的核心,古怪的、反常的、非传统的个体所卷入其中的轻松幽默的事件。

影片《好东西》将日常生活情境转化成携带着“神经质”的微型剧场,演员与所处环境之间产生的互动使得影像的刻画更多关注关于置身空间的感官体验。对比前作《爱情神话》颇具舞台装置感的空间设计,《好东西》的影像空间更贴近日常生活,一方面神经喜剧元素的摄入带来了对情境的生动刻写,另一方面通过人物的交互构成了更为明晰的关系图景。

铁梅家的客厅可以被视为一个剧场,而餐桌更是成为“舞台”。小叶刚打开抛来的冰啤便酒沫四溅,踉跄间被自己绊倒在沙发上,小马手中的另一罐啤酒应声喷涌,银色泡沫划破凝固的空气,这场意外让沉闷的客厅陡然鲜活;餐桌上的“话筒”如同夹菜一般传递。同时,伴随着“拍桌”这样的节奏休止符,前夫与小马比拼“男子气概”通过比吃大蒜、抛话题等方式来暗自较量,看不下去的小叶便趁机泼湿小马的衣服,帮他脱去上衣显露肌肉。无论是夸张的肢体、密集的言语,还是“神经质”的突发举动,都在为日常空间重新构型并赋予其生动的棱角。演员的种种交互机制表达,使观众体验到了影像空间各方面的触感,从而沉浸其中。

小叶一出场便能从她身上读取出“神经喜剧”式的人物特质,仅是她第一次在楼梯间与铁梅母女碰面,便融入了她们的对话并蹦出“真的啊”“没错”这样的反应。初遇场景以新的写作方式展现出三位女性之间奇妙的关联,《好东西》对于“关系”的描摹也不再止于枯燥的平面,而是形成了人物彼此牵动的内在关系空间。前夫作为“表演艺术家”的言行、胡医生脱口而出的“爱我便是”、小马的青涩真诚都有着一份“可爱”,因而在很多有关男女的喜剧情境中,两性之间的关系空间呈现出融合的样貌。这种关系表达建立在女性书写的理想语境下,对关系的激发开拓着影像空间的可感知深度。

通感交响:生活化重奏下的影像流体书写

范虹在《感同身受:触感电影的身体界面与触感批评》中写过:在对触感电影中的身体性存在展开研究的视域下,涉及了一种新的电影本体论——电影影像不再是画框、窗户、镜子的隐喻,而是一种“流体”(Flux),具有一种物质实体的“身体”。

《好东西》让藏在生活中的情感暗流汇聚成直击身体与心灵的通感。当观众与电影之间产生基于身体的“共振”时,带有女性触感的影像便被赋予了一种流体生命。

电影《好东西》去呈现像Live House(音乐展演空间)这样的演出场所,摄影机伴随着浸透在空气中的音乐鼓点,流动于演出者与观众之间。《好东西》最体现影像流体韵律的段落,是正在进行声音剪辑的小叶让王茉莉辨别拟音的声景片段:暴风雨的声音剪接煎鸡蛋;飞船的启动声剪接打开投影仪;海豚跳入大海的水花声剪接蔬菜被抛入水池这些融于生活不为人所知的劳作拥有着天然的音乐性,在影像流动的瞬间中让王铁梅作为单亲妈妈的“不易”能被感知与体察。

电影《好东西》完成了轻盈细腻的触感影像写作,以一种好奇且带有探寻意义的目光,建构了独特的情感叙事体验,是一部融入生活且在流动中书写的触感电影。

作者:邱紫瑄(浙江师范大学)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专业综测双第一,直博清华!他说“只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和勤奋,差距是可以追平的”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chinaun@126.com

🔻🔻🔻

来源:中国大学生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