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兰口中的暑假不陪孩子度假的事儿,你是不是觉得挺普通?又或者你会觉得人家妈妈也挺辛苦的。可是看完这段,我只能说,真是看得我一把鼻涕一把泪——这天底下的父母,真就没有轻松过的。玥儿和霖霖兴冲冲回北京去玩,带着那满满期待的表情,结果张兰还在电话里还摇摆不定,嘴上说
张兰口中的暑假不陪孩子度假的事儿,你是不是觉得挺普通?又或者你会觉得人家妈妈也挺辛苦的。可是看完这段,我只能说,真是看得我一把鼻涕一把泪——这天底下的父母,真就没有轻松过的。玥儿和霖霖兴冲冲回北京去玩,带着那满满期待的表情,结果张兰还在电话里还摇摆不定,嘴上说什么“有事去不了”。我一听这话,心里就憋不住了。
可实际上,这事还远比我想象的复杂。在新闻里看到的背景,是玥儿和霖霖去年就开始自行安排暑假旅行。她们挑了巴厘岛,连邀请奶奶——也就是张兰——一块去。你以为是孩子的亲情?不不不,只是钱的问题。三四万的路费,吃喝玩乐,哪怕普通家庭都能算清楚,这是个不小的数目。对张兰来说,她还能抽空陪孩子玩,其实已是incredible了。让我特别揪心的,是她嘴上说,“有事去不了”,心底明知道,这次她是真的买不起。
你知道吗?很多人把“养孩子”看得太平常。人家小孩在那儿欢天喜地拍照,背后是父母的血汗钱。张兰说,她出门一次要花三四万,有的父母为了给孩子做个学业投资,拼了命往里砸。这个“拼命”,在她这里具体点,就是省着点、辛苦长大、拼命挣钱。她这话里,是藏着太多的无奈:钱再多,也不够用,孩子要的每一份快乐,都得斤斤计较。
反观一些明星家庭里,传出的话是:“女儿挣钱要用来养妈妈,养姐姐”。好像家里的责任都是“合理安排”,贪心点说,真就该孩子自己“养家”。我就想问,没人觉得这种“养家”法可能压弯了孩子的脊梁?这不,别说玥儿,连霖霖都在朋友圈晒自己在巴厘岛的照片,真的有点让人心疼。那个在家里说“钱都给我花”的女儿,背后的字眼却又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辛酸。
我还记得那些留言,说“小S不是她女儿?”莫非这个“养家”的锅,端得这么大?怎么到孩子还得背着家庭负担,自己在国外玩个痛快?反正我是看得晕头转向。大S照顾么?还得照理说一说,毕竟也是家中的“顶梁柱”。其实每个角落都能看到类似的裂缝:谁在压着谁?谁在用钱在绑架幸福?没人能给出个绝对答案,只能说这种家庭模式,堪称中国大部分家庭的缩影。
我突然想到某个新闻,老一辈尤其是婆婆们,总喜欢站在“照顾”和“操心”的立场上。天下婆婆大多怕的不是你女婿不好,是怕自己的孙子孙女“吃亏”。可是偏偏,很多说“我只是喜欢操心”,实则把自己和家弄得越来越累。就我随便想一想,这次玥儿和霖霖那次出行,谁还记得,她们父母背后的“血泪”?那十张大人的脸和几个小孩的笑脸,仿佛都压在一块大石头上。
你还记得那次新闻,老家大妈说:“姑娘下饭店吃饭,自己养活自己就行。不要瞎操心家里。”那句话听着挺现实,可是换个角度,哪个家庭不是被“养家”两个字折腾得晕头转向?家长们总期待孩子能“自立”,却一直在用比自己还多的压力给他们包个“未来的牢笼”。有人说,“这是时代的悲哀”。但我只想问一句:你还敢说,这不是我们身边的写照?
而且你会发现,像张兰这种妈妈,可能比明星多得多。她们掏心掏肺,不是没有爱,而是把爱变成了沉甸甸的责任。有时候你会觉得,她那个“有事去不了”的背后,令人心碎——不是不想去,而是真的花不起。这个“花不起”的痛,很多人都没意识到,只是觉得“父母就得这样”。
我还在想,很多事情都变得模糊起来。是不是我们太快就习惯了“孩子们的快乐等于父母的辛苦”,然后就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你知道,我小时候家里没那么富裕,每次想吃零食,家长说“等到你长大再吃”。可我们现在?孩子们能挑能选,父母倒是把自己折腾得像一块铁一样硬。
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下回还看谁买账?我写到这里,心口都一阵阵堵。最怕的就是这些“养家”模式成为了无形的枷锁,把所有人都绑在钱和责任的线索上。你说,这样的家庭,还有什么幸福可言?还是“养家”的名义,掩盖了多少不堪的真相。
我其实挺佩服那些辛苦挣钱的父母,是真的。他们从不觉得自己在“委屈”,只觉得这是份责任。可问题在于,当责任变成了负担、负担变成了枷锁,这个家庭还能不崩?所以我说,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还是说下次再有人把“养家”变成唯一的“幸福指标”时,你还会相信那是真爱?
来源:喵妈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