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疯了,真神归位

天堂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27 11:14 2

摘要:登陆院线之前,已经有网友查证,迟到两个月的院线版本与原版时长一致。

《死神来了》首次登陆中国院线。

上映5天,拿下7900万票房。

然而其实在两个月前,“完全体”的死神已经来了。

登陆院线之前,已经有网友查证,迟到两个月的院线版本与原版时长一致。

没删减?当然是不可能的。

但即便少了点血浆,票房、排片数字也证明了。

观众对这种强类型片的需求,是删减也挡不住的——

死神来了:血脉诅咒

Final Destination: Bloodlines

这次《死神》打破了好莱坞的系列电影超过三部必拉胯的魔咒。

时隔14年重启,还能重回系列巅峰,隔壁两排等着重拍再重拍的超级英雄片们留下了羡慕的眼泪。

今天,Sir想要换个视角,如果《死神来了》的新项目落到了你的手上,你会抓住它的哪些特点,又避开哪些雷区,才能不狗尾续貂?

首先第一点。

最不能少的当然是观众早已熟悉的经典套路环节。

灾难片级别的大场面。

在以往的故事里,第一部的飞机空难、第二部的高速公路连环车祸、第三部的死亡过山车……

惊叫声要够大,人群要够混乱。

总之在这些场景里,人不像人,而像是被降维打击冲毁了理智与秩序的渺小动物。

那么到了这新的一部里。

一座刚建成的天空塔餐厅,又是高空建筑,又是玻璃幕墙和地板。

怎么看都是个自带惊恐属性,且逃无可逃的惨案绝佳场景。

接下来的戏就好做了。

主角的喜事+不讲逻辑的小细节+隐隐作痛的安全隐患+熊孩子的神助攻=死神到场。

天空塔顶,艾瑞丝被男友求婚,她也告知对方自己已经怀孕,可惜男友准备的戒指有点小,好在这一场景还算温馨。

当然,这喜事中也需要被注入不安的气息。

人们在玻璃地板的舞池中跳舞,水晶灯上的一颗吊坠脱落,砸裂了玻璃。 (论豆腐渣工程的危害性?)

熊孩子出场,人家新婚伴侣刚有点氛围,他在旁边高空抛物,把捡来的硬币扔了出去。

现在要素齐全,接下来的便是猜死法环节。

人群的欢呼越来越热闹,玻璃地板裂缝逐渐扩大,蒙太奇给到焦糖布丁上烤裂的糖壳,地板破碎,舞池秒变高空速降通道。

飞出去的硬币被吸进通风系统,弹破瓦斯管道,明火厨房的灶台被慌乱人群撞翻,瓦斯爆炸,高空餐厅秒变高空烤箱(太燃了)。

在《死神来了》系列中,往往开场一幕的大规模死人,还不能算是影片的精髓。

充其量,它是一道开胃菜,让你先进入“不断有人死”的设定里。

等到胃口打开了,才会上主菜。

第二点,《死神》的主题。

是靠奇观化的死法博眼球?或者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恶趣味?还是类似于“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安全警示?

这些都算是,但要总结唯一主题的话,还是只有一个——

宿命论。

完整表达出这个主题,一般分为两步。

第一件事,先给足心理暗示。

就像第一部中。

主角阿利克斯在巴黎游学旅行前,他把上一次坐飞机时挂在行李箱上的托运牌当作平安符。

但不信鬼神的大条老妈给他撕掉了登机牌。

他们航班起飞的机场,正是由已故总统命名的约翰・F・肯尼迪机场。

并且起飞日期显示的5月13日,正是西方文化中的黑色星期五。

上厕所时,广播里播放的是乡村歌手约翰·丹佛的歌,而他正是死于飞机空难。

种种线索(明示)联系起来,确定了这趟旅行准没好事。

这就像是死神的提前警告:你已经在我的名单上了。

下一步,就是《死神》系列中都会出现的死亡预兆。

阿利克斯在飞机上梦到了空难场景,嚷嚷着要下飞机,被他连累的同学、老师也跟着“倒霉”,没去成巴黎。

但紧接着的内容,正是这几个空难的幸存者一个个被死神收割。

预示死亡,却无法逃脱。

就像是东方式的“阎王让你三更死,谁能留你到五更”,和希腊神话中“违抗命运却无法逃脱命运安排”的结合。

所以,死神在做的事情说来也很简单,让你认命。

而到了这一部里。

先前高空塔上的灾难,只是艾瑞丝的外孙女接连重复做的噩梦。

同时,也是当年的艾瑞丝看见的死亡预兆。

当年的她躲过灾难,解救众人,但死神当然不能放过这些本不该继续活着的人(包括他们的后代)。

等到被梦指引着的外孙女找到老年艾瑞丝时,她已经把自己关在了安全屋里,和死神对抗了一辈子。

但晚年的她已身患癌症,见到了不请自来的外孙女。

此时的她需要做两件事:

一,把躲避死神追杀的毕生经验交给外孙女。

二,走出安全屋,让外孙女亲眼见到自己死于死神安排的意外,好让她相信死神的存在。

这就是她接受了自己早已被写进了死神名单的命运。

可是,艾瑞丝为什么要主动寻死呢?

这也是不少观众吐槽的点,如果让艾瑞丝自然病逝,那她的离世就不属于死神制造的意外,那么艾瑞丝的后代们不就可以活下来了吗?

而这,也就引向了第三点,死神的形象塑造。

老观众都知道,死神没有“形象”。

常常是刮起一阵阴风,他就来了。

但这个无形的神,也可以有“性格特色”。

死神他老人家,从来都是不讲情面,做事雷厉风行,甚至还有些小心眼。

比如这次艾瑞丝走出安全屋,便是小心眼死神所为。

让外孙女不停地做梦的正是死神,就是要让她对这个古怪的外婆产生好奇。

而一旦她找到外婆,事情就好办了。

外婆没法再安静地等待病逝,只能用自己的命来警醒后代们。

所以,这个梦就像是死神在告诉外孙女:你的外婆当年就该死了,你一家子也不该活。

毕竟,死神催命也是要赶“deadline”,好歹是个神,怎么说也不能输给癌症吧。

做到以上几点,就可以算是一部合格的《死神来了》续作了。

但除了这些,还要避开一些雷区。

片中的死法再离奇,都不能用超现实的方法实现。

只有用日常生活中会存在的平常物件,才能让这“寻常中的巧合”催生出它应有的恐怖效果。

比如,第一部里有场浴室夺命戏。

倒霉蛋托德是踩到流出来的水滑倒,脖子被晾衣绳缠上,如此活活勒死。

而在其他影视剧中,也有不少浴室杀人戏。

但要么,是地狱恶魔直接干预现实,让淋浴头喷出汽油,把人烧死。

要么,就是用道家方术的视角,把同样从浴室冒出的大火解释为死者的幻觉。

对比之下,《死神》的优势也就很明显了——

代入进片中的恐怖,对观众所属的文化语境、阶级身份,都没有要求。

而这其中的原理,正是来自惊悚大师希区柯克提出的著名的“炸弹理论”。

在银幕上给观众投放一颗“炸弹”,所有人便会为它的引爆感到焦虑、恐惧。

他曾这样解释人内心的恐惧来源:

“小时候如果在班上捣乱要被老师留校处分,我最害怕的,不是被叫到办公室被打手板的那一刻,而是放学之前,铃响之前的时间,我在等待那一刻的到来,却无法逃脱。”

就像每一部《死神》中都会出现的死亡预兆,主角团总会有几人逃脱,但观众已经知道了,他们必定会死。

知道死神已经靠近,而接下来猜死法的过程,观众便像是不知被谁按在座椅上一样,只能咬紧牙关,攥紧拳头,静静等待。

而除了在剧情的大方向调动观众,小到单一场景中的设计,也可以用上这个理论。

比如在这一部中,艾瑞丝的后代们家庭聚会时。

冰块中藏着的碎玻璃,蹦床下的钉耙,都是一颗小炸弹。

在过往的几部中,也有不少这样的名场面,比如第五部中,意外落到平衡木上的螺丝钉。

的确,观众爱看直观的痛感、血浆、瞬间的刺激。

但之所以大家会对《死神来了》系列保持长久的热情,光用B级片气质来解释,是远远不够的。

就像这次上映的版本中,几乎每一场戏中“血浆管够”的部分都有一定程度删减。

可删减却没有妨碍许多观众继续买票。

抛开“该不该删”“为什么要删”这些老生常谈,也难以得出答案的讨论。

Sir想说的是,这次系列的新重启,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些别的,或细小的东西。

比如。

艾瑞丝的那枚戒指,起初,她很艰难地戴进了手指。

但在预见的灾难中,这枚戒指却差点救了她一命。

从塔顶坠下时,她抓住了石块,而刚好,这枚偏小的戒指卡在了两条钢筋中间。

象征婚姻、家庭的戒指,成了救人性命的情感纽带。

正应了这一部的标题:Bloodlines(血脉)。

这既是诅咒的遗传。

也带来一股新的,与之对抗的力量——

生命的希望。

同时,片中也出现了观众们都认识的老熟人,那位停尸房的黑人管理员。

以往几部中,他就像是死神在人间的代言人,总要现身给主角们派发死亡通告。

在这一部中,他的身份被揭露。

他是当年在天空塔上,被艾瑞丝救下的孩子。

同样垂垂老矣的他,给了新的主角团忠告:生命很短,记得珍惜。

而从这位演员消瘦的样貌可以看出来,他的身体似乎是真的出了问题。

的确,在影片拍摄时,他的确身患癌症,而那句对主角团的忠告,可以看作是他留给观众最后的问候。

当然,冲着B级片来的老观众,突然到最后了给咱上价值,多少会让人不适应。

当初看过完整版之后,Sir就产生了疑问。

既能在这个续作命题里交出合格答卷,又能合情合理地煽情一把,这导演是什么来头?

不查不知道,一查便感叹,这活就得他们来干。

在两百多人面试中,扎克·利波夫斯基和亚当·斯坦脱颖而出,接下了新项目。

而他们面试的过程充满戏剧性:

和片方高层的视频会议里,两人站在壁炉前讲话。

随着他们滔滔不绝,身后的火势越来越大,就连视频那一头的老板们都坐不住了。

而当他不顾高管们慌张继续走完面试流程,才不慌不忙地灭掉了火时。

大家才意识到,这是他们提前准备好的玩笑。

最后,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屋顶上的吊扇掉下来削掉了亚当·斯坦的头。

是的,这些视频里的内容,都是导演两人事先做好的特效。

他们就像是在说:

电影嘛,吓人也好,催泪也罢。

但只要你看到这里了,那么请小心!

你中计了!

来源:涂涂的小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