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几何时,每到打开电视,那个笑容亲切、语速清晰的主持人王小丫,总能准时出现在央视的黄金时段,为全国观众送上知识与温暖。
曾几何时,每到打开电视,那个笑容亲切、语速清晰的主持人王小丫,总能准时出现在央视的黄金时段,为全国观众送上知识与温暖。
然而,自2016年起,她却突然从观众视线中消失。
一时间,关于她的猜测纷至沓来,有人说她退休了,有人说她转行了......
直到后来,才知道王小丫是生病了。
一场大病,让王小丫看透了生命,留下了感人肺腑的病中“杂记”。而她的经历,也证明了,当年小沈阳的话,说对了......
一帆风顺的才女
王小丫,这个带着几分俏皮的小名,背后其实藏着父亲浓浓的爱。
她出生于四川昭觉,一个并不富裕的小县城。
父亲是《凉山日报》的记者,文化底子扎实,说起话来有理有据。
他给女儿取名“小丫”,正是觉得“大俗即大雅”——朴实的名字,寄托着最真切的祝愿。
从小,小丫就是个安静内向的孩子,不爱出风头。她的数学成绩总是平平,但语文却格外出彩,尤其是写作,常常在班上拿第一。
她喜欢读书、爱写文字,这份兴趣大概也离不开家中耳濡目染的氛围。
母亲一向严厉,但父亲却是那种典型的“慈父”,情感表达得直接又温暖,让王小丫从小在两种性格的对照中,逐渐养成了既懂分寸、又带些柔软的个性。
虽然心里一直憧憬着念中文系的未来,但高考没能如愿,她转而进入了四川大学经济系。
但她没有一丝气馁,反而在大学里过得自在而丰富:白天上课,晚上看武侠小说,还像其他普通学生一样谈恋爱。
她从不标榜特别,却始终在“认真”中走自己的路。
大学毕业后,她去了成都的《改革时报》,一开始在通联组处理信件。
枯燥重复的工作,她却干得得心应手,别人三个人干的活,她一个人就能完成。
这一切都离不开她踏实肯干、不挑活的态度。
不久,她被调去跟着前辈跑新闻,正式走上了经济记者的路。那时的她,没什么名气,也没有后台,但靠着写得一手好稿,渐渐在圈内有了些口碑。
但现实从不总是顺风顺水。
六年后,报社突然解散,眼看着熟悉的环境一夕之间不复存在。
一时间,未来无着落,焦虑与压力接踵而至。
也是在那个节点,她做出了改变命运的重要选择:去北京广播学院进修电视文学。从四川到北京,这一步跨得不小,却坚定。
1997年,王小丫进入央视经济部实习。
仅一年后,她就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沉稳的镜头感,成为《经济半小时》的主持人。
那一年,她还只是实习主持人,却在全国经济节目主持人评比中斩获第一名,实至名归。
2000年,《开心辞典》开播,王小丫成为主持人。
节目的风格轻松活泼,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要有亲和力与现场把控力。
而她,恰好全部具备。
她用温柔的语调、灿烂的笑容,成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也真正站上了央视的黄金舞台。
节目播出一年后收视率高居央视经济频道榜首,王小丫也因此荣获“中国电视榜”最佳财经节目主持人。
此后几年,她的事业可以用“顺风顺水”来形容。
2002年,央视在对全台370个栏目及主持人评选中,她名列前茅,被评为“甲等”主持人,成为全台重点培养的主持新星。
不过,比起“央视名嘴”这个头衔,王小丫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一直坚持做自己。
2006年,她与林志玲一同参加时装周活动,面对记者一连串“谁最有魅力”的问题,她没有顺势恭维,反而脱口而出:“我姐姐刚下岗,重新找到了工作,我觉得她最有魅力。”
面对再次追问,她干脆“装聋”,拒绝配合,也拒绝评价任何明星。
有人觉得她不够“圆滑”,但也正是这种不肯讨好、不愿逢迎的性格,让她在观众心中显得更加真实。
变故,来得那么突然
身为一个主持人,王小丫能够获得如此成就,与她自己的努力密不可分。
刚进央视的时候,她也曾被专业上的细节折磨得几近崩溃。
有一次,节目中需要特别强调“英雄”这个词,按照标准发音,尾音必须带后鼻音。
但她却怎么都发不准。
央视对主持人的要求极为严格,一个字发错就要被扣两百元,轻重音错误同样要扣。
她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工资被扣了七百块。这对任何一个刚入行的年轻人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压力。
但王小丫没有因此退缩,也没有因此沮丧。
她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不在天赋,而在基础。
在别人眼里她已经很努力了,可她对自己有更高的标准。
那段时间,她几乎手中不离《新华字典》,走到哪翻到哪,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
也正是这种打磨,让她的专业水平一点点扎实下来,最终成为台里最受认可的财经节目主持人之一。
2008年,汶川地震震惊全国,王小丫连轴转地在演播室工作了整整两天两夜,为全国观众带来第一时间的灾情报道。
她眼中含泪,嗓音沙哑,几乎说不出话,仍坚持站在聚光灯下,只为尽到一名主持人的职责。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敬业态度,让王小丫的身体很快亮起了红灯。
2016年,王小丫因身体不适在录制节目后被紧急送医,最终确诊为肾衰竭,需要终身透析。
这个病意味着她必须彻底放下手里的麦克风,离开那个陪伴她数十年的舞台。
而对她来说,主持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段热爱的生命旅程。要她主动告别,无异于将心中的一部分狠狠割掉。
尽管要割舍心中所爱,但依然没有打垮王小丫。
在病床上,她写下了一句句令人动容的话:“病魔虽可怕,但我心不会屈服。”还有那句更朴实却打动人心的肺腑之言:“余生好好走,健康是福,不要和自己过不去。”
正如小沈阳在春晚小品中那句经典台词所说:“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人死了,钱还没花完。”
王小丫或许正是在病中,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背后的深意。
曾经,她将全部心力倾注在事业中,如今,她开始意识到,健康和平凡的生活,其实才是最不可辜负的奢侈品。
幸运的是,在最难熬的日子里,她并不是一个人面对。
丈夫曹建明始终守在她身边,给予她最大的支持与陪伴。在这个身心都脆弱的阶段,这份情感成为了她最坚固的依靠。
康复后的她,没有急着复出,也没有试图“强撑”继续站在舞台上,而是选择了退居幕后,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公益事业当中。
或许,是因为经历了生死边缘的那段时光,她开始更懂得如何珍惜生命,也更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温暖他人。
如今,王小丫虽已不再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但她的身影,依旧留在很多人的记忆里。
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小丫:保持饥饿 保持愚蠢——南方人物周刊
来源:铀235放映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