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央视主持人张宏民:我不是不想结婚,而是一直等待适合的人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20 21:21 2

摘要:张宏民这个人,大家伙儿肯定不陌生,尤其是那些从小看着电视长大的80后、90后。他那张国字脸,声音厚实有力,播新闻的时候总让人觉得靠谱又亲切。话说回来,现在社会上很多人一聊起婚姻,就各种纠结,要么急着找对象,要么干脆单着过。张宏民呢,到64岁了还单身一人,这事儿

张宏民这个人,大家伙儿肯定不陌生,尤其是那些从小看着电视长大的80后、90后。他那张国字脸,声音厚实有力,播新闻的时候总让人觉得靠谱又亲切。话说回来,现在社会上很多人一聊起婚姻,就各种纠结,要么急着找对象,要么干脆单着过。张宏民呢,到64岁了还单身一人,这事儿在网上没少被议论。有些人觉得他这辈子太专注事业了,有些人说他眼光高,总之各种说法都有。但他自己说过,不是不想结婚,就是在等那个最合适的人。这话听起来简单,其实挺有道理的,婚姻这事儿急不得,得碰上对的人才行。

先说说张宏民的出身和成长吧。他1961年3月13日出生在北京海淀区,祖籍河北保定唐县。他家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环境不错,从小就让他接触不少书本和文化。张宏民小时候就爱看报纸听广播,其他小孩玩闹的时候,他已经在琢磨怎么说话才好听了。小学初中成绩一直拔尖,到了1978年,高考恢复,他17岁就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那年头,报考这个专业的人不多,但他对播音有股子劲头,坚持下来了。大学四年,他练普通话练得特别狠,毕业时已经是班里的尖子生。

1982年,21岁的张宏民一毕业就进了中央电视台。那时候央视还处在起步阶段,他从幕后干起,整理稿子、剪辑录音,啥活儿都接。没几个月,就开始参与新闻播报。1983年1月1日,他第一次上《新闻联播》,从那以后就成了固定主持人。工作节奏快得飞起,每天早起背稿,下午审内容,晚上还得继续练。1991年,他跟李瑞英搭档主持春节联欢晚会,那是他第一次大场面露脸,表现稳当。

整个90年代和2000年代,他主持风格越来越成熟,声音字正腔圆,不高高在上,让观众觉得像邻家大哥在聊天。随国家领导人出访的任务也接了不少,每次都得记录细节,确保播报不出岔子。2009年拿了金话筒奖,2010年评为央视十佳主持人,零失误记录保持了32年。2014年5月16日,最后一次播《新闻联播》,然后转到播音员主持人业务指导委员会,负责培训新人。到现在,他的工作重点就是带年轻人,分享经验。

事业上这么顺风顺水,张宏民的个人生活却低调得不行。到59岁那会儿,他还单身,这事儿在媒体上被扒出来过。他在采访里说过,不是拒绝婚姻,而是想找真正匹配的对象。年轻时候,他有过一段感情,去老师家拜访,遇见一个小自己5岁的师妹,两人聊得来,交换书本讨论文学,渐渐走到一起。但工作太忙,约会常常被突发新闻打断,有时候刚见面,电话就来,让他赶紧回台处理稿子。长此以往,两人关系淡了,最终和平分手。他后来解释,说不想让对方觉得被忽略,也不想因为感情耽误事业。这段经历让他对婚姻更谨慎,认为这不是必需品,得双方真心契合才行。

外界猜他挑剔,或者全心扑在工作上,但他强调,只是没碰到能让自己下决心的那个人。相亲也试过几次,对方有教师之类的,聊教育话题聊得还行,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没继续。社会压力肯定有,亲戚朋友问起,他就笑笑转移话题。面对这些,他选择专注本职,每天练字背词,确保专业水准不掉。单身状态持续到现在,64岁了,还没变。他不觉得单身是缺陷,精神世界丰富,社交圈广,就能过得充实。这观点挺接地气的,现在很多人也这样想,婚姻不是责任,而是个人选择。

退居幕后后,张宏民没闲着。2014年10月,他当了全国精神卫生宣传大使,11月又成艾滋病防治红丝带健康大使。2016年,国家林业局给他颁了中国大熊猫文化推广形象大使,同年11月还做了全民慢病防治素养促进行动健康宣传大使。2018年5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授他爱心大使,6月成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2020年10月,他带头发起雪豹保护倡议。2021年3月,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给他儿童重大疾病救助宣传大使。2025年4月,因为在公益传播上的贡献,他又受聘老年友好社会促进工程亲善大使。

2021年,他开通抖音账号,分享日常,很快就成了网红爷爷。视频里教播音技巧,谈文化,粉丝不少。有次晒聚会照片,网友感慨他老了,大家也长大了。但也有些负面声音,2020年,有人拍他坐长椅吃雪糕,配文说他60岁无儿无女,街头叼冰棍,引发热议。有人说他失败,有人支持,说每个人活法不同。张宏民没回应,继续过日子,陪伴父母,培训新人。2023年,62岁时,聚会照曝光,又被议论,但他低调如故。

张宏民这辈子,事业和公益占了大头,感情上选择等待合适的人。单身不等于孤独,他用行动证明了这点。话说回来,婚姻这事儿,各人有各人的路。有些人早早成家,有些人宁愿等对的那个。社会上压力大,传统观念觉得成家立业是里程碑,但现在时代变了,多元化选择越来越多。

来源:史说畅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