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内娱“敢言派”,很多人会想到耿直的宁静、毒舌的金星,却很少有人记得,早年的何晟铭也曾是“内娱嘴替”,凭着不绕弯子的发言,把半个娱乐圈的“潜规则”和“假体面”扒得明明白白。如今再看他当年的采访和言论,才发现他说的不是狂言,而是藏在明星光环下的真实现状。
提到内娱“敢言派”,很多人会想到耿直的宁静、毒舌的金星,却很少有人记得,早年的何晟铭也曾是“内娱嘴替”,凭着不绕弯子的发言,把半个娱乐圈的“潜规则”和“假体面”扒得明明白白。如今再看他当年的采访和言论,才发现他说的不是狂言,而是藏在明星光环下的真实现状。
何晟铭的“敢”,首先体现在对“流量乱象”的直接炮轰。早年间流量概念刚兴起时,他就公开吐槽部分艺人“没演技却靠粉丝刷数据”,直言“有些年轻演员连台词都背不下来,全靠后期配音,还敢拿天价片酬,这不是欺负观众吗?”;面对“粉丝控评”现象,他更是不留情面:“打开评论区全是‘哥哥好棒’,连正常的批评都看不到,这样的环境怎么能让演员进步?”这番话在当时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点赞“说出了大家不敢说的话”,也让部分流量艺人的团队暗自不满。
除了吐槽流量,他对“行业潜规则”的揭露同样犀利。在一次访谈中,被问到“是否遇到过靠关系抢角色的情况”,何晟铭没有回避,反而坦然承认:“太常见了,有些艺人拿着‘资源咖’的身份,不用试镜就能拿到主角,真正有实力的演员却只能演配角,这对认真拍戏的人太不公平。”他还曾吐槽某类综艺“全靠剧本演”:“所谓的‘真人秀’根本不真实,嘉宾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提前设计好的,连吵架都是按剧本走,观众看的不是节目,是‘演出来的热闹’。”这些言论直接戳中了内娱综艺和选角的痛点,也让他被贴上“不怕得罪人”的标签。
更让人意外的是,何晟铭连“同行的虚伪”也敢直接点破。早年他曾在采访中提到,有些艺人私下里互相攀比资源,表面上却装作“好兄弟”“好闺蜜”,“台上拥抱说‘合作愉快’,台下就跟团队说‘别让他抢了我们的资源’,这种假情假意看得太多了”;对于部分艺人“卖人设”的行为,他更是直言不讳:“今天立‘学霸人设’,明天立‘吃货人设’,人设崩了就卖惨,不如花点时间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人设再完美,没有实力也走不远。”
如今再看何晟铭的这些言论,没有刻意炒作的成分,更多的是对行业的清醒认知。他后来逐渐减少公开吐槽,把更多精力放在拍戏上,出演的《琉璃》《与君歌》等作品也凭借演技获得认可。有人说他“收敛了锋芒”,但或许正是早年的“敢说”,让他始终保持着对演艺行业的敬畏——他吐槽乱象,是因为在乎这个行业;他后来专注拍戏,是想用行动证明“演员靠实力说话”。
内娱需要这样的“清醒者”,不是为了“嘴人”博眼球,而是用真话敲醒沉迷流量和虚伪的人。何晟铭早年的“嘴遍半个内娱”,看似犀利,实则是对行业的一份真诚,这份真诚,比任何人设都更珍贵。
来源:和小白一起看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