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 年下半年,娱乐圈一则爆料引发连锁讨论 —— 艺人许荔莎在提及许凯时,意外牵连到制片人于正,称许凯曾提及 “于正的白月光是何晟铭”。这一说法迅速在网络上发酵,“于正 何晟铭 白月光” 的相关话题短时间内登上多个社交平台热搜榜,原本曝光度不高的何晟铭,借
2024 年下半年,娱乐圈一则爆料引发连锁讨论 —— 艺人许荔莎在提及许凯时,意外牵连到制片人于正,称许凯曾提及 “于正的白月光是何晟铭”。这一说法迅速在网络上发酵,“于正 何晟铭 白月光” 的相关话题短时间内登上多个社交平台热搜榜,原本曝光度不高的何晟铭,借此获得了久违的流量关注。
面对突如其来的传闻,于正第一时间选择在个人直播间回应。直播镜头前,于正神情略显激动,语气坚定地否认了这一说法,明确表示自己与何晟铭 “连朋友都算不上”,强调两人之间仅存在过往的工作合作关系。于正的这番回应,并未让风波平息,反而进一步激发了网友的好奇心 —— 大众开始回溯两人过往的合作经历,试图从蛛丝马迹中探寻关系真相,这也让何晟铭的关注度持续上升。
事实上,何晟铭与于正的合作始于 2010 年前后,那段时期堪称两人事业关联最为紧密的阶段。作为制片人,于正当时在影视圈已凭借多部古装剧打响名气,而何晟铭则是他力捧的男演员之一。从《美人心计》到《宫锁心玉》,再到《宫锁珠帘》,何晟铭连续参演于正主导的多部爆款剧集,且在这些作品中均以男主角身份亮相。彼时的他,凭借剧中角色积累了不少观众基础,演艺事业一度处于上升期,成为不少观众熟知的古装剧男演员。
然而,随着合作的深入,两人之间的分歧逐渐显现。据业内人士透露,何晟铭曾在私下场合表达对于正剧作的不满,认为于正主导的剧集多为 “女人戏”,即故事核心围绕女性角色展开,男性角色更多时候是推动剧情发展的辅助存在。他多次提及,自己更渴望出演 “男人戏”,希望能通过展现男性角色的成长与力量,拓宽个人戏路。在他看来,长期出演于正剧中的男性角色,让自己感觉像 “棋子” 一样,缺乏自主选择角色的空间,无法真正诠释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
这一想法最终促使何晟铭做出与于正解约的决定。当时的他,或许期待着离开于正后能迎来更广阔的事业天地,接到更多符合个人期待的 “男人戏” 剧本,实现演艺事业的突破。但现实与预期之间,却存在着巨大差距。
解约后的事业滑坡:从男主到 “无戏可拍” 的落差
与于正解约后,何晟铭的演艺事业并未如预期般迎来新高峰,反而陷入了长时间的低谷。离开于正团队的资源支持后,他能接触到的优质剧本大幅减少,原本稳定的男主角资源更是几乎断绝。
有媒体统计,2015 年之后,何晟铭参演的影视作品数量明显下降,且多数作品中他仅能获得配角戏份,甚至有些角色戏份少到不足以让观众留下印象。曾经在古装剧中独挑大梁的他,逐渐从主流影视视野中淡出。业内人士分析,这一现象背后存在多重原因:一方面,于正团队此前为他打造的角色形象过于鲜明,导致市场对他的定位固化,其他制片方在选择 “男人戏” 男主时,很少会优先考虑他;另一方面,中年演员市场竞争激烈,随着一批新生代演员崛起,何晟铭在年龄、形象上的优势逐渐减弱,难以与年轻演员争夺偶像剧或主流剧的男主资源。
在无戏可拍的困境下,何晟铭开始尝试转型,将目光投向直播行业。初期,他的直播并未引起太多关注 —— 直播间在线人数常年维持在一万左右,推荐的商品多为几十元的平价日用品,如洗衣液、家居清洁工具、平价服饰等。镜头前的他,褪去了明星光环,像普通主播一样耐心介绍产品,偶尔与观众互动,但整体热度始终不温不火,完全是 “过气明星” 的典型状态。
直到此次 “白月光” 传闻引发的流量加持,何晟铭的直播才迎来转机。热度攀升后,他的直播间在线人数迅速突破十万,部分时段甚至达到二十万以上。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何晟铭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网友在评论区的留言,他几乎会一个一个回复,无论是提问还是调侃,都能得到他的回应;他还特意书写了一幅 “赠白月光” 的书法作品,拍摄照片发布在社交平台,巧妙回应传闻的同时,进一步拉近与网友的距离。
直播热度的提升,也让他的带货数据有了明显增长。此前几十元的平价商品仍在推荐清单中,但新增了更多品类的产品,包括护肤品、小家电等,客单价有所提升。有网友发现,在热度最高的几天,他的直播间单日销售额突破百万元,这对于此前长期处于低谷的他而言,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收入补充。
直播间坦言困境:50 岁演员的 “角色屈辱感” 争议
在直播间热度最高的一次直播中,何晟铭面对十万余名在线观众,首次公开谈及自己近些年不拍戏的原因,这番言论再次引发广泛讨论。
镜头前,他神情略显无奈,语气中带着一丝委屈说道:“我今年 50 岁了,上一次认真拍戏还是 4 年前。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近些年不拍戏,其实不是我不想拍,而是找过来的剧本,大多是让我演叔叔、舅舅或者父亲这类长辈角色。这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屈辱。毕竟我以前拍过那么多戏,也演过许多部男主戏,我觉得以我现在的年纪和状态,还是能演男主的。”
这番话一出,直播间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有网友直接在评论区反问:“演叔叔、舅舅、父亲怎么就屈辱了?” 更多网友则在社交平台展开讨论,不少人表示 “怪不得糊了,糊得明明白白”。大众的质疑集中在两点:一是职业态度,认为演员的核心是诠释好角色,无论角色大小、年龄跨度如何,只要演技到位,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将长辈角色视为 “屈辱”,本质上是对职业的不尊重;二是对自身定位的认知偏差,50 岁的年龄在影视行业中,本就是饰演长辈角色的黄金阶段,强行追求与年龄不符的 “男主” 角色,显然不符合市场规律。
客观来看,影视行业中,优秀的长辈角色并不少见,许多演员正是通过这类角色实现事业的二次突破。以正午阳光出品的多部家庭剧为例,不少中年演员饰演的父亲、舅舅角色,凭借细腻的演技打动观众,成为剧集的亮点;即便在古装剧中,长辈角色也能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与故事线,并非 “工具人” 般的存在。何晟铭对长辈角色的排斥,不仅让他错失了许多潜在的优质角色,也暴露了他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认知局限。
有网友还指出,何晟铭的颜值并非顶尖水平 —— 即使在他事业最巅峰、颜值最佳的时期,也只是 “清秀” 水准,并无特别惊艳之处;如今 50 岁,面部状态难免出现岁月痕迹,与年轻演员相比,在偶像剧男主的竞争中已无优势。若仍执着于饰演 “偶像小哥哥” 类型的男主角色,显然不符合自身现状,也难以得到市场认可。
回顾他与于正合作的时期,不难发现,当时于正为他量身打造的角色,多是贴合他形象与演技特点的古装男性角色,即便处于 “女人戏” 的框架中,也能有足够的戏份与发挥空间。可以说,于正当年的力捧,是他能成为 “多部男主剧演员” 的关键因素。如今他对长辈角色的排斥,与当年 “想拓宽戏路离开于正” 的初衷形成鲜明对比 —— 离开于正后,他不仅未能拓宽戏路,反而让自己陷入了 “无戏可拍” 的困境。
流量过后的未知:中年演员的转型与选择
此次因爆料获得的流量,为何晟铭带来了短期的热度与收入增长,但热度能否持续,以及能否借此重返影视圈,仍是未知数。
从目前情况来看,流量加持下,已有部分影视公司与他的团队取得联系,洽谈合作事宜。但据业内消息,这些合作邀约多为客串角色或网络电影的配角,并未出现符合他期待的 “男主” 资源。这意味着,若他仍坚持不接长辈角色,即便有流量加持,也难以真正重返影视圈主流赛道。
不少观众与业内人士都提出建议:希望他能正视自己 50 岁的年纪与当下的市场状态,放下对 “男主” 身份的执念,尝试接受长辈类角色。事实上,这类角色往往更考验演员的演技,若能凭借扎实的表演将角色诠释到位,完全有可能打破过往的形象固化,实现事业的新突破。就像许多中年演员一样,通过一个深入人心的长辈角色,重新获得观众认可,开启演艺事业的第二阶段。
还有人提及,当年他若未与于正解约,或许会有不同的事业轨迹。于正团队近年来虽仍以 “大女主戏” 为主,但也开始尝试制作更多类型的剧集,若他能留在团队中,完全可以与于正沟通,争取 “大男主戏” 的资源;即便短期内无法获得大男主角色,也能通过参演于正制作的剧集维持曝光度,避免陷入长期 “无戏可拍” 的困境。
如今的何晟铭,仍在直播与等待影视邀约之间寻找平衡。直播间里,他依旧会耐心回复网友留言,推荐各类商品;私下里,他的团队也在积极对接影视资源。此次流量带来的机会,是他事业转型的关键节点,而最终能走向何方,取决于他对自身定位的调整,以及对职业选择的重新认知。
在直播热度逐渐回落的当下,何晟铭的直播间在线人数已从峰值的二十万降至五万左右,逐渐回归理性水平。他的故事,仍在继续,而娱乐圈中,像他一样面临中年职业困境的演员还有很多,他们的选择与挣扎,也在不断折射着行业的现实与机遇。
来源:濮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