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外国商业片都是大投入,有著名的导演和著名的演员,还有专业的电影动画设计,有各种后期制作,弄得美轮美奂,画面唯美,但情节往往出现漏洞。一般来说,这样的商业片都是好莱坞电影工业流水线制作出来的。电影从投资立项开始,导演、演员、编剧、灯光、音响、音乐等等负责人都
外国商业片进入中国以后,很多都大卖,赚了不少钱,以至于外国商业片模式影响了中国电影的拍摄模式。
很多外国商业片都是大投入,有著名的导演和著名的演员,还有专业的电影动画设计,有各种后期制作,弄得美轮美奂,画面唯美,但情节往往出现漏洞。一般来说,这样的商业片都是好莱坞电影工业流水线制作出来的。电影从投资立项开始,导演、演员、编剧、灯光、音响、音乐等等负责人都干个人的事,条块分割,最终整合到一起。当然也有很多配合,导演拍摄的时候需要演员,需要灯光,而音乐制作的时候需要根据电影情节来配乐。虽然注意了各部门分工协作的效率,产出一部电影也很快,但电影情节却往往出现问题。不管是科幻片还是警匪片,不管是爱情片还是魔幻片,大多都有一定的套路。俄罗斯民间文艺学家普洛普写了《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对俄罗斯民间一百个故事进行了结构分析。将故事分解为三十一个恒定的功能项,并总结其组合规律及角色排列方式,通过符号化公式揭示民间故事的叙事框架,探讨功能上的同化现象及回合序列的结构逻辑。民间故事中有正义的一方,就一定有反派出现,而这种设计并不一定非得提前写小说,再由小说改编成剧本。导演可以直接构思剧情,没必要写成剧本,临时让演员说台词就可以了,给予演员更多的发挥空间。王家卫可以这样拍电影,一般没有剧本,也没有多少台词,一部电影拍上两三年很正常,却最终弄得电影艺术性很高,每句台词似乎都是经典。
外国的商业片不会这样弄,而是要提前设计好剧本,由专业的编剧来写,而且剧本一般很容易写,不但人工来写,而且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来写,甚至在五分钟以内就能写好一个剧本框架,在框架中添入一些情节,甚至改变一些角色设定,都是可以的,只要符合观众的接受心理就可以。外国的商业大片一般都是流水线化制作和生产,对于剧本的执行也不是那么严格。有时候导演可以改动剧本,可以改动角色的设定,甚至演员也可以提出意见。剧本只是一个框架,在框架内怎样拍摄是导演的自由,演员怎样展现是演员的自由。一般来说,外国商业片总是一开始设置一个反面角色,让这样的角色干了天大的坏事,然后再由正义的角色出场,要匡扶正义,要维护公平和公正,经过了多种磨难,最终以弱胜强,打败了邪恶的一方,维护了人间正道。有了这样的线索或者说模式,国内的电影就可以依葫芦画瓢,即便是一个普通的喜剧演员,也能拍电影。即便是一个从草根成长起来的演员也能拍电影,而且经过宣传之后,电影赚钱不少。似乎国内的观众都被媒体洗脑了,很容易被媒体牵着鼻子走。一旦国内的某个商业片宣传力度很大,他们就会赶快去看。
国外有粉丝经济,国内也有粉丝经济,而国内的粉丝经济限制并不是太多,很多导演和演员都在运营粉丝经济,不但要在自媒体上发文、发短视频,诱导粉丝打赏,而且会推出新电影之后让粉丝自动搞宣传,扩大影响,当然也会砸钱给水军,让网络水军一边倒地评论,制造气氛,带动节奏,最终促进电影的大卖。这种商业运作和外国商业片的运作是一个模式,而且受到了外国商业片运作模式的影响,只不过限制更少,无底线运作更多而已。国内拍摄商业片一般会根据外国商业片的模式来,不管是拍摄科幻片还是拍摄犯罪片,都会在影片开始的时候设置一个大反派,让这个大反派干了大坏事,不是要毁灭人类,就是要搞恐怖袭击,发动战争,还可以抢银行或者抢警察的枪械,搞绑架,危害社会。爱情片和魔幻片也是如此,一般都有一条主线,非常明显。譬如两个人恋爱了,一定会出现阻止他们恋爱的第三者,不是家长就是朋友,或者工作不允许,或者面临着财政危机,他们一定要经受一番考验,最终实现了爱情的丰收,也实现了大团圆。魔幻片也是如此,一般会有魔头出现,而代表正义的一方会通过学艺,通过交流,通过战胜重重磨难,最终消灭魔头,或者封印魔头,或者让魔头回心转意,最终也实现大团圆结局。
倘若电影艺术真的这样好弄,那么每个人都可以编写这样的剧本,都可以拍摄这样的电影,甚至只要有资金,任何人都可以拍摄电影————只要有几十万的资金,就可以拍摄小成本的电影,没必要非得动用大导演和著名的演员,也没必要非得砸很多钱搞宣传。但国内的电影似乎完全受到外国电影模式的影响,就是要搞大制作,其实就是资本扎堆投入,要迅速圈钱,而且以绝对优势碾压小成本制作的电影,甚至完全不顾电影艺术的规律,只是为了要讨好观众。那么观众看到的仍然是外国电影模式,正义战胜邪恶,好人战胜坏人,经历重重磨难。不是犯罪片加公路篇,就是魔幻片加公路片,或者是爱情片加公路篇。总是要在流亡、逃亡、私奔、寻宝、寻仇等等的路上发生很多情节,也弄出很多令人惊心动魄的事情,加入了很多刺激人的元素,不管是抢劫、打斗、飙车、吸毒,还是星际战争,大多都加入了电脑特技渲染,让人看着真实,却脱离生活真实。就像马戏团的杂耍一样,只是让人看着新鲜,而内容却乏善可陈。这样的电影吸引观众,最终是大团圆结局。就好像唱歌一样,最终拔了一个高调。电影也是如此,最终实现了大团圆,只是让人们看到了中间的曲折和磨难,看到了战胜磨难的勇气,但人物形象却没有那么高大上,很多都是类型化的,即便是塑造所谓的英雄形象,也只是塑造了类型化的英雄形象,而不具备多重性格,也不具备很多复杂的情感。看这样的电影不如不看,因为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电影展现的只是漂亮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曲折的过程。而这样的过程,观众完全可以通过脑补来完成,没必要看整个过程。很多观众在看的过程中昏昏欲睡,等到电影结束的时候睁开眼就走,似乎在把电影院当成了旅馆,只是在里面睡了一觉,中间有什么情节完全靠脑补就可以了,没必要去较真,当然是这种电影模式出了问题,而不是观众出了的问题。
外国商业片模式是电影工业模式,很容易出片子,但容易僵化,并不容易体现电影艺术,圈钱多了就容易引发观众的审美疲劳。即便影片中设置了多重反转,也仍然脱离真实的生活,只是像积木一样把情节摆来摆去,说的好听,不是结构主义就是解构主义,却最终糊弄了很多观众。倘若人们觉得电影没什么好看的,就不要去看了,因为很多国内的电影都受到了外国商业片模式的影响,早已经成批量生产了,没有体现真正的电影艺术,只是用画面和一些刺激人的元素吸引人,情节却乏善可陈,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当然也就没什么意思了。中国电影需要摆脱资本的限制,需要走自己的道路,不然只会受到外国商业片模式的影响,缺乏创新,而砸很多钱拍摄,简直就是浪费。
来源:铁剑帮帮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