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俩孩子都不是亲生的”这句话,像一把钝刀,割得姜洪涛在直播间里直接掉线。
“俩孩子都不是亲生的”这句话,像一把钝刀,割得姜洪涛在直播间里直接掉线。
更离谱的是,他刚发现小儿子不是亲生,官司细节就被法院按下去,理由是涉及未成年人。
一夜之间,评论区炸了:有人骂前妻,有人骂亲子鉴定,还有人直接问,这婚内房产到底算谁的?
先说房子。
堂哥跳出来,甩出一句“我出的钱”,接着反手把姜洪涛告上法庭。
婚内买的房,名字写着夫妻,出资人却跳出个堂哥,这剧情比八点档还狗血。
律师朋友私下嘀咕:要是真拿不出银行流水,这房子大概率还是夫妻共同财产,堂哥顶多拿点补偿。
可姜洪涛现在最怕的,不是钱,是时间——官司一拖,孩子喊别人爸爸的视频就全网飞。
再说孩子。
大儿子已经懂事,看完鉴定报告,第一反应不是崩溃,而是把报告往桌上一拍:“爸,我不信机器,我信你。”一句话,把姜洪涛从退网边缘拉回来。
可小儿子才几岁,连话都说不利索,未来抚养费、探视权、甚至改姓,全是雷区。
有做社工的熟人提醒:未成年人的隐私被保护得越严,大人撕得越狠,孩子伤得越深。
最扎心的是,姜洪涛自己也在直播里承认:“血缘这玩意儿,以前觉得是命,现在觉得是债。”评论区有人回怼:“养恩大于生恩,你退了,孩子怎么办?”他沉默几秒,说:“退了,是不想让他们再被镜头追着跑。”这话听着像借口,也像真心。
其实,这场闹剧里最该被讨论的,是亲子鉴定的法律效力。
很多人以为一纸报告就能断亲,实际上,法院还得看抚养事实、孩子意愿、甚至街坊邻居的证词。
换句话说,就算不是亲生,只要从小抱在怀里哄睡,法律也认你是爹。
可惜,大多数人只想要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
退一万步,就算官司赢了,房子保住了,孩子判回来了,姜洪涛就能回到从前吗?
恐怕不能。
信任一旦裂开,补起来比装修还贵。
唯一能做的,是把“爸爸”这个词,从生物学里捞出来,重新缝进日常——接孩子放学,给作业签字,周末去趟动物园。
这些小事,比任何判决都重。
最后留个问题:如果明天醒来,你发现孩子不是你的,你会先撕报告,还是先抱他?
来源:明明白白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