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播镜头里,大冰攥着丁真的手哽咽落泪,弹幕瞬间分裂成两派:“真性情!”和“戏过了!”这位以“江湖故事”走红的作家,在49岁“高龄”上演了一出催泪大戏,却意外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年作秀”的全民审判。
直播镜头里,大冰攥着丁真的手哽咽落泪,弹幕瞬间分裂成两派:“真性情!”和“戏过了!”这位以“江湖故事”走红的作家,在49岁“高龄”上演了一出催泪大戏,却意外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年作秀”的全民审判。
公众的愤怒,本质是对“人设崩塌”的应激反应。大冰曾以“说走就走”的浪子形象收割文青市场,如今却为流量网红真情实感到涕泗横流——这种反差戳破了“情怀生意”的虚伪面纱。当眼泪成为表演工具,再真挚的情感也会被质疑为“剧本”。
但撕开偏见看,这何尝不是中年人的生存困境?在“35岁职场危机”的焦虑下,50岁的大冰依然要争夺流量话语权。他的眼泪里,或许有对年轻人纯粹性的羡慕,更有对自身被时代边缘化的恐惧。
批评者认为公众人物应保持“体面”,但互联网早已解构了所有神圣性。当丁真因一条微笑视频被捧上神坛,为何大冰不能为一次共情落泪?我们苛责的或许不是眼泪本身,而是“哭得不够高级”。
这场闹剧最荒诞的结局是:一边嘲笑大冰“作秀”,一边疯狂截取他哭的表情包传播——流量时代的道德标准,永远在“真性情”和“油腻”之间反复横跳。唯一确定的是,下次热搜出现时,我们依然会按下转发键。
来源:魔术师袁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