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烨:去年只有902万个孩子,再这么卷下去,中国的孩子会越来越少!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8-25 13:30 3

摘要:“我一直不理解什么是内卷,有一次我彻底明白了。我在我家楼下看见两个阿姨在遛狗,一个阿姨对狗说‘坐’,那个狗坐下来了。”

在一档脱口秀节目之中,选手呼兰这样解释了所谓“内卷”:

“我一直不理解什么是内卷,有一次我彻底明白了。我在我家楼下看见两个阿姨在遛狗,一个阿姨对狗说‘坐’,那个狗坐下来了。”

另一个阿姨对她的狗说‘sit’,那狗也坐下来了。我看着第一只要被领回家学英语的狗,一下就理解了什么是内卷。

那第一只狗的那个眼神,都不是哀怨,是不解:大家都是狗,你这是在干什么呢?”

看到这样一个类比,或许我们就能明白那些死命“鸡娃”的家长,他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了。

说白了,如果家长们可以接受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去送外卖、去摆摊卖小吃;

去做咖啡摇奶茶、去工地搬砖、去电子厂打螺丝,去做一切所谓“不体面”的体力劳动,那么他们天然就存在于内卷之外。

可问题就在于,大多数家长只要一想到自己的孩子可能会啃老、会变得不体面、会被亲戚朋友在背后蛐蛐;

他们就止不住地恐惧,好像孩子们一去做了这样的工作,就丢尽了他们十八代祖宗的脸面。

没错,丢脸——这大概是一切内卷的源头,他们可以,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别的孩子可以,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可以?

然而,外面的世界是很大的,一个人的人生也是很大的,学习好不好、工作好不好、找的对象好不好,根本就不重要。

重要的是一个人活着是否还快乐,身体是否还健康,有没有正常的社交,能不能独立自主生活。

这些关键性的因素,反而成为了这个环境里通常被忽略的点。

生命科学领域的“名嘴”尹烨说:“要是再这样卷下去,我们的孩子就越来越少了。”

因为现在的成年人都是从内卷时代拼杀过来,而他们现在面临的仍是一个持续内卷的社会环境。

而在这个环境里孕育后代,不论是对父母还是对后代来说,可能都不是一个最为明智的选择。

生育目的的认知

如果提问一位家长:“你生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出生于不同年代的人们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回答。

过去的人们处于强烈而不可违逆的社会期望之中,将孩子全然当做“传宗接代”里最重要的一环;

可以说他们生孩子的目的,有绝大部分是为了“顺应时代”。

于是,他们还需要自己的孩子也顺应时代,变得成功、变得懂事、变得体面。

而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生孩子的意义变得更加虚无、更加不可塑造、更加没有驱动力。

因为在这样高度内卷的环境之中,养育一个孩子被赋予了太多了外部意义和功利性目标:

“为了老龄化时代更好的养老”、“为了和同龄人比较时不会输”、“为了父母的期待和社会的责任”、“为了给你长脸争面子”等等。

但真正养育一个孩子的最重要的目的,却被我们完全遗忘。因为爱、因为生命的延续、因为陪伴、因为温暖……

心理学中的动机排挤理论认为,当外部动机(物质补偿、社会期望、压力等)被个体感知为控制性手段时;

将会降低其自主性和控制感,从而削弱原本的内在动机。

“不是不想生,是不想像完成一项指标那样生。”“我已经够苦的了,我不想让孩子和我一样卷。”

当生育被内卷变成一张考卷,人们反而对其产生了抵触心理,开始绕道而行了。

自我连续性的断裂

项飚老师在谈到“当代青年的痛苦”时,一针见血地说:

“对70后和80后来说,他们的秩序感是很强的。他们会觉得只要努力、只要自己能够处理事情,那就是会有回报的;”

因为那个时候整体都在发展,人向前抬头能看见自己的未来。”

“然而95后和00后,他们觉得不愿意接受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像深海,他们觉得自己不应该在这个海里面,但是又改变不了。”

“所以他们对于‘只要吃苦就会有回报’的这个秩序性是完全没有的,他们看起来很弱很迷茫,但是一直在思考;”

“我在这个完全不愿意接受的世界里,怎么样去活出一个比较得体的人生。”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作“自我连续性”,指的是个体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每一种自我之间是否相联系的主观感知。

这样的感知不仅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平衡,还与个体的行为决策、未来规划等等息息相关。

在过去,人们的自我连续性是很强的,他们对于“未来的自己”能够有一个清晰的感知;

才会愿意为了未来做长期的投入(生育、储蓄、贷款、创业等等)。

而现在,大多数人对于未来的感受是模糊的、是不确定的。

他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因为房价高教育卷精神内耗高考分数膨胀……

对于他们自己来说,生活可以变成一滩烂泥,但是既然已经一摊烂泥了,为什么还要多一个孩子来吃苦呢?

社会角色的变化

如果扪心自问,很多95后和00后绝对会斩钉截铁地表示:“我做不好一个父母。”

如果我不自觉变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爸妈怎么办?如果我没有钱给孩子报ta喜欢的兴趣班和需要的补习班怎么办?

如果我的教育失败,导致我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怎么办?如果大家都在卷,我放任我的孩子不卷,ta以后长大了怨恨我怎么办?

有时候处在某个环境之中,就会慢慢变得身不由己。

身在内卷的环境之中,如果不进步那就是落后——落后的后果会是什么样的呢?

当你想到这里,你其实就已经被“内卷”裹挟其中了。

正因如此,很多年轻人不婚不育并不是不想生孩子,而是经过自身经历和身边的案例之后;

对这个内卷的环境感到迷茫,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内卷环境下的父母角色”。

现代社会中,人生被描述为“赛道”,生活被我们变成不能停歇的“奔跑”。

如果奔跑的过程中根本没有机会停下来休息,那我们的爱如何传递、如何享受美好、如何与家人彼此陪伴?

生命的意义千变万化,没有结论。但在竞争的漩涡中失去自我,绝不是那个正确的答案。

-The End -

作者-专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来源:第一心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