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就是开了个直播,说了点她家的事,说自己在家“多自在”,说儿子在麻六记“忙得人都快趴下了”,说自己在汪家连衣架都不敢动。
你说小杨阿姨是不是有点狠?
没翻脸,不骂人,没喊委屈,也没揭谁老底。
她就是开了个直播,说了点她家的事,说自己在家“多自在”,说儿子在麻六记“忙得人都快趴下了”,说自己在汪家连衣架都不敢动。
她就这么云淡风轻地讲,听不出来火气。
但你只要有点眼力,就知道她这是在借着风吹草动,往某人骨头缝里送凉气。
你想想,十几年了,她什么话没听过,什么情没看过?现在忽然开口,像是唠嗑,其实每一句都像在翻旧账。
那种“你不给我台阶下,我自己搭一个下来”的架势,实打实的狠。
她说:“老板把我当人。”你知道这句话有多重吗?你给谁说“你把我当人”,其实意思就是——之前的地方,不一定真把我当人。
她不是在谢谢,她是在翻身。
外界都在猜她是不是被辞了,她说没有,她说是“带薪休假”。这话说得体面。比“你可以走了”听起来好一百倍。
但体面不是不疼。她能不知道?十几年出门必带、吃住一起、连她儿子都在麻六记混日子,现在说“歇歇”,你信吗?
她知道这不是休假,这是打发。那男保姆一上,局就变了。
可她偏不撕。她知道一撕,自己就没了余地。
那就怎么着?退一步,把麦拿过来——她不在屋里了,那她就开始说话了。
说到底,这不是一次辞退,而是一次断奶。
一个雇主,给了你十几年饭碗,也给了你一种幻觉:你是这个家的“自己人”。
可等你真的信了,真的把孩子当亲孙子看、把家当自个家住、把工作当未来干——你就该被提醒:你是雇员,不是家属。
换人,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可小杨阿姨这个人,她不是那种能全身退水的人。她这口气,憋了太多年。
她讲孩子,说想回老家带孙子,说儿子要结婚,她要陪伴……这一套下来,你看着是安稳过日子,其实每句话都藏着她早就准备好的一条后路。
你们以为她这次是“退”,其实她这是“撤”,还是有节奏的、有规划的、有保留地撤。
她甚至没真说汪小菲,但整场直播下来,汪小菲像个背景板,被摁在后景一动不动。
她不用提名,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她在说谁。
你说这人聪不聪明?
而最狠的是,她一点都不装。
她知道现在自己是流量,是“知情者”,是“十年贴身老保姆”,她一张嘴,互联网自动给她加字幕。
你根本不需要她爆料,她只要把水泼在地上,你就能看出谁脚底打滑。
她不出招,但你每听一句,都觉得不对劲。
这才是高手。
她不是把人骂得体无完肤,而是把观众拉到身边,说:“你说说,这些年我做得还不够吗?”
她不是争一口气,她是把气留给了自己,等你自己去呼吸。
她不是被赶出来的,她是给自己换了个门牌号。
她不是保姆了,她是“讲述者”了。
再往远了看,这不是一个保姆的事,这是一场身份游戏的缩影。
你把一个人留在你家十几年,她从你的雇员变成你的情感依赖、变成你孩子的亲密陪伴,最后你突然说:“你歇歇吧。”
这歇的不是身体,是位置。
你告诉她:你一直都不是“自己人”,你只是暂时对我们重要。
我们现在不需要你了,你也该识趣点,别闹。
可她不闹,她讲。
讲生活,讲委屈,讲她的儿子,讲她的打算——每一段都不带脏字,每一句都不喊冤,却句句在问你:你当我真没心?
所以,别再说什么“被辞”、“休假”,那都太轻了。
她这次,是自己把自己从牌桌上收了回来,把筹码换成了话语权。
以后谁要提“汪家那点事”,绕不过她。
因为这场局,她不想赢,但她绝不甘心只做一个“好聚好散的保姆”。
来源:文史书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