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演技派了?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25 06:25 1

摘要:经历了去年的全面扑街,和今年两个配角电影的口碑回春。到底是去年表演能力令人崩溃的杨幂是真的?还是今年表演爆发的杨幂才是未来的方向?

应该是有很多朋友是冲着杨幂演农村戏,来看的《生万物》。

经历了去年的全面扑街,和今年两个配角电影的口碑回春。到底是去年表演能力令人崩溃的杨幂是真的?还是今年表演爆发的杨幂才是未来的方向?

很多人都等着,通过《生万物》来做下最终判断。

特别是以往的乡土题材只是让流量演员作为配角或者副主角的形式存在,而《生万物》正儿八经是“女本位”的大女主叙事。

从现在的收视成绩来看,《生万物》的质量还是不错的。

但,《生万物》似乎也没能像《白鹿原》《山海情》那样,延续乡土题材出“神剧”的传统,似乎还是有那么一点别扭。

问题,究竟出在哪?

01

杨幂,还不错?

作为故事的第一讲述者,杨幂饰演的“宁绣绣”明显是《生万物》的核心,那么如果探讨内容,杨幂就是绕不开的话题。

去年,杨幂的事业运可以说是落落落落。

连续的口碑热度双双扑街,特别是被被报以重望的《狐妖小红娘》,奇幻偶像剧原本应该是杨幂的舒适区,结果,把名场面直接塑造成表情包,让整个系列都陷入口碑绝境。

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她的职业生涯可能就此走向滑铁卢。

但今年,对于杨幂来说似乎是一次转机。

虽然众星捧月的《酱园弄》票房口碑都扑街,但恰好衬托出来杨幂在其中饰演的监狱大姐,不少人惊奇地发现杨幂好像突然开窍了;

接下来《长安的荔枝》里杨幂饰演的郑玉婷,也是给了很多人惊喜,觉得她好像能够从偶像剧跟悬浮的时装秀角色里走出来了。

《生万物》的宁绣绣对于杨幂是一个挑战,杨幂饰演的农村妇女对于观众们同样也是一个挑战。

从现在的口碑与热度来看,杨幂对于农村妇女的诠释,延续了她今年的表演质量,没有走回头路。

至少,是不拖后腿的。

在秦海璐、倪大红、林永健等一众知名戏骨面前,接得住戏,能让观众不出戏,已经属于杨幂的进步了。

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宁绣绣的角色设定能够和杨幂的形象所契合。

宁绣绣是地主家养尊处优的小姐,不事生产,更是学习读书识字,和其他村民完全不一样。

如此一来,宁绣绣刚刚出场并不像农村人的感觉,也就可以说得通,毕竟原本就不是普通的农村妇女。

随着故事的发展,宁绣绣在新婚前夕被马子绑走,逃脱之后无法再嫁入夫家,和父亲决裂嫁给帮助自己逃脱匪窝的贫农封大脚。从此过上下地务农,在家编蓑衣的农村生活,才一点点,变成真正的农村妇女。

剧本上有了变化的过程,再随着杨幂造型上逐渐从出场的肤白貌美,转向乌漆麻黑,观众也能够逐渐接受杨幂饰演的农村妇女形象。

可以说,在剧情和对手演员的互相扶持之下,杨幂对于宁绣绣的诠释,基本合格。

虽然,并没有特别能够称得上完美的表演桥段。在一些处理上,和其他演员对比缺乏自然,但能够完成与过往形象完全不同的角色,杨幂至少进步了。

但很遗憾的是,杨幂的进步相比她的戏龄来得太晚了。我们很难相信这是她走向“演技派”的开始,而不是她作为“偶像派”的天花板。

因此,也很难责怪观众一开始把《生万物》当成“土偶”。

02

土味偶像剧还是乡土偶像剧

《生万物》围绕宁绣绣展开的剧情,一开始确实多少有点偶像剧玛丽苏的味道。

宁绣绣被马子绑走,虽然抠门的爹不愿意卖地赎女儿,但在马子窝里就有认识绣绣的人试图偷偷放她走,转头又遇上了从小暗恋自己的封大脚舍命相救。

等回村之后,她原本的未婚夫因为误娶了绣绣的妹妹自责不已,宁愿离家,也不愿接受被长辈强行安排的替代品。

绣绣和封大脚的故事,确实甜蜜得有点不像乡土剧。

因为在马子窝里过了夜,传闻绣绣已经被马子糟蹋了,但是封大脚不顾村民嚼舌根,要把绣绣娶进门一心一意照顾她。

姑且不论现实里有没有“我的意中人会踩着七色云彩来救我”式的绝世好男人,但绣绣遇到的一大家子确实都相当好。

婆婆把绣绣当亲女儿一样疼,公公虽然贪财,又小心眼好面子,但绝对把绣绣当成家人看待。即便绣绣不肯去向爹讨要公公心心念念的十五亩地,也没有怎么过分地为难绣绣。

绣绣遇到的所有困难,都来源外部,而不是家庭,尤其是婚后的新家庭。

哪怕爹不愿意卖地赎女儿,也依旧能看出来爹对绣绣有着感情,做些脏事还是顾忌着女儿;只是这个爹,太过于“守财奴”,而不是针对女儿不好。

在如此美好的家庭环境里,饰演婆婆的同样是迟蓬,如果《小巷人家》里的黄玲看到了,得多么羡慕。

在最新的剧情里,封大脚偶然认识了城里弹琵琶的露露,露露看上了大脚,跟着大脚跑回村里不说,还跟大脚爹娘认了干亲,张罗着要给大脚爹买地。

但是大脚一心都在绣绣身上,对露露百般抗拒,但土俗的三角关系,就这么在绣绣吃味的阴阳怪气台词里建立了起来。

所以,《生万物》就越来越冲着土味言情的路数上去了。也不知道到底能跟种地、地生万物,产生什么勾连。

当然,《生万物》能够拥有如此的热度并不是偶然。

从导演刘家成的履历来看,他非常擅长讲述时代变迁下的家长里短,擅长处理喜剧化的底层或者“俗人”,《生万物》精准地踩在了传统长剧观众的嗨点上。

于是我们能够发现,《生万物》看起来,更像是十几年前电视荧屏上最流行的“正剧”,看起来有种别样的气质。

气质不是来源呈现的乡土年代,而是来源叙事方式和拍摄手法。

所以,《生万物》能够做到好看。毕竟年代变化、匪徒风云、土地纷争、情感纠葛,能够让观众一直沉浸在跌宕起伏里。

但距离真正扎实的那种乡土神剧,差得很远。

不过,《生万物》里还是有一些可圈可点的设计。

03

离神作一步之遥

在宁绣绣的婚恋家庭线索之外,《生万物》前半程最重要的一个节点就是“农会”。

大脚的邻居铁头家因为交不起租、还不起账,被地主费左氏抽走了地,愤恨不已的铁头只认为是费左氏太苛刻,更认为误租了铁头家地的封大脚家是狼心狗肺。

无可奈何之下去跑觅汉的铁头偶然成为农会的一份子,认为可以靠农会抢回自己家的地。

在铁头的带领下,村子里的“斗地主”行动似乎就要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铁头先是煽动了跟自己关系比较好的村民,自己当农会主任,看到隔壁村斗穷凶极恶的地主,就觉得自己能够通过斗费左氏把地要回来。

结果,他煽动的村民,没有人愿意要跟他闹分地;村里的两家地主,费家对佃户并没有多分苛刻,宁家有干团练的儿子无人敢挑战。宁地主家稍微发个威,铁头好不容易凑起来的乌合之众立刻作鸟兽散。

更可笑的是,在弟弟的提点下,费左氏开始给佃户减租,永佃。铁头家拿回来了地,立马就对农会的事提不起兴趣了。

铁头这个曾经热火朝天的“农会主任”对没拿到永佃惠及的其他村民没什么关心不说,对费左氏又换了一幅友善的模样。

村上成立农会的桥段,让《生万物》离乡土神作近了一点,但也正是差了一步,《生万物》还是没能让自己更深刻下去。

还记得《白鹿原》里的农会,黑娃带着田小娥批斗了旧地主,打碎了祠堂里的碑,转头“农会成果”就被卷土重来的旧地主们轰得粉碎;

那块族训碑,又重新立了起来,从此黑娃沦为土匪,田小娥被迫委身不同的人。

乱哄哄的时代戏台,毫无根基但朴素的革命热情,无法根除的陈旧势力与思想,茫然地凝视着在碑前站起又跪下的村民。

明显《生万物》缺乏更饱满的各方人物关系,对贫农、富户、地主、政界、文化界的关系缺乏用心的描摹。

虽然呈现出农会改革底子里的空虚,铁头这类群体的盲目自私,宁地主的鸡贼,但失去了对乡土与农民关系更深的挖掘。

这一步之遥,却是差之千里。

如果仅仅作为一部给观众老爷们解乏用的“乡土偶像剧”,《生万物》绝对达成了目标。

但如果是一部承载着“土地生万物”主题的乡土诗篇,那么《生万物》还是不够。

来源:大脸小脸小小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