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全网声讨到真相大白,马天宇与李明德的纠纷,用七个月时间撕开了网络舆论场的荒诞一面——当“大明星耍大牌”的标签被贴上,即便真相就在眼前,也鲜少有人愿意多看一眼;而当所谓“弱势新人”的伪装被戳破,迟来的正义早已让受害者遍体鳞伤。
从全网声讨到真相大白,马天宇与李明德的纠纷,用七个月时间撕开了网络舆论场的荒诞一面——当“大明星耍大牌”的标签被贴上,即便真相就在眼前,也鲜少有人愿意多看一眼;而当所谓“弱势新人”的伪装被戳破,迟来的正义早已让受害者遍体鳞伤。
图片来源网络
事情的起点,要追溯到去年的一场“舆论围剿”。彼时,小演员李明德在社交平台发文,控诉同组演员马天宇“剧组耍大牌、频繁迟到”,导致全组工作人员被迫等待。
图片来源网络
消息一出,舆论瞬间倒向“弱势方”李明德——在大众固有认知里,“新人被大明星欺负”的戏码足够有冲击力,马天宇随即陷入网暴漩涡,辱骂与质疑铺天盖地。
图片来源网络
面对指控,马天宇一方并非毫无回应。剧组率先辟谣,称李明德曾无故失联、甚至砸毁酒店物品,与他口中的“受害者”形象截然相反;马天宇工作室也发布声明,晒出工作行程表证明按时到场,直指李明德才是扰乱剧组秩序的一方;最后,马天宇最后更是发布一条关于“心理健康”的微博,隐晦暗示对方状态存疑。可这些证据,在“同情弱者”的舆论惯性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没人愿意相信“新人会撒谎”,更愿意笃定“大明星在公关洗白”。
图片来源网络
网暴的压力下,马天宇选择了“失声”。他不再辩解,而是暂时退出公众视野,转身扎进了农场:戴着草帽在大棚里种菜,照料一群鸡,把生活重心从聚光灯转向了田园。直到近期参加《我家那闺女》,他才首度提及此事,语气平静却藏着无奈:“当时怎么解释都没用,越说骂得越凶,不如干脆不说,去做点让自己放松的事。”
与此同时,事件的另一面在今年逐渐浮出水面。年初,有消息曝出李明德曾因醉酒砸毁他人车辆,且拒绝赔偿;这一爆料让部分网友开始动摇,质疑当初的“受害者叙事”是否掺假。
图片来源网络
直到七月,法院判决结果公布——李明德因故意毁坏财物罪被判刑,这场持续近一年的纠纷,终于有了司法层面的定论:当初控诉马天宇的“弱势新人”,才是真正的过错方。
图片来源网络
回看马天宇的经历,更让人觉得唏嘘。他并非出身优渥,童年时母亲在中秋离世,父亲随后离家,他跟着姐姐在外婆家长大,16岁就到北京做服务员谋生,后来因选秀进入娱乐圈。成名后,他始终低调顾家,资助亲戚上学,即便面对曾抛弃自己的父亲,在其生病时也选择回去照料。这样一个习惯收敛的人,面对网暴时的“社恐式沉默”,反而被解读为“心虚默认”。
图片来源网络
这场耗时七个月的舆论反转,像一面镜子照出网络世界的盲目:当“身份标签”盖过事实证据,当“情绪站队”取代理性判断,真相便成了最被忽视的存在。如今,马天宇虽已澄清误会,却仍有部分网友揪着过往指责他;而李明德虽已获刑,迟来的真相也无法抹去马天宇曾承受的伤害。这件事更像一个警示:面对娱乐圈的是非争议,与其急着站队骂战,不如多等一等——毕竟,真相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