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以前电视里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主持人,你可能会想到好几个名字。但有一档节目,估计很多岁数稍大点的观众现在提起来,眼里还带着光——《曲苑杂坛》。这节目当年可太特别了,不像现在综艺五花八门花样百出,那时候它就像一锅大杂烩,什么相声、小品、魔术、大鼓、手影戏……统
说起以前电视里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主持人,你可能会想到好几个名字。但有一档节目,估计很多岁数稍大点的观众现在提起来,眼里还带着光——《曲苑杂坛》。这节目当年可太特别了,不像现在综艺五花八门花样百出,那时候它就像一锅大杂烩,什么相声、小品、魔术、大鼓、手影戏……统统往里放,居然还炖得特别香。
老百姓为什么喜欢?说到底,是它接地气、不端着。那时候电视节目还没现在这么多选择,但《曲苑杂坛》每次播出,真是一家老小都能围过来看。它不像春晚那么正式,但比一般地方台的曲艺节目又精致不少,很多人都说,一个礼拜就等着这点快乐呢。
这节目的核心,大家都认得,就是汪文华。她可不是那种只会念稿子的主持人,整个节目从找题材、挑演员,到排内容、上台主持,几乎都是她一手抓。你说她只是个主持人?那可不准确,更像是个“全能掌柜”。你从她节目里的状态就看得出来了——不是绷着劲儿的那种“央视范儿”,而是亲切、热情,还有点小幽默,就像隔壁家大姐在带你玩儿。
其实她也不是一开始就干这个的。早些年她在文工团待过,后来才转行做主持。半路出家还能把节目做得风生水起,你说没两把刷子怎么可能?那个时候能在央视站稳脚跟的,哪个不是业务能力过硬的人。
但做得再好的节目,也难免会遇到瓶颈。2011年左右,《曲苑杂坛》停播了,当时很多人一听这消息,第一反应都是:“啊?怎么就没了?” 一档陪伴了观众二十年的节目突然说没就没了,搁谁都觉得突然。
那时候也传出一些说法,比如和姜昆之间有点不同意见之类的,但具体发生了什么,外界其实也不完全清楚。不过一档节目的消失, rarely 只是因为一个原因,更多是时代变了、观众口味变了、平台调整了……各种因素叠在一起的结果。就像以前我们爱看的《正大综艺》《综艺大观》,现在也基本只留在回忆里了。时代往前走,有些东西就是会慢慢淡出,这挺正常的。
不过话说回来,一档节目能让人记住这么多年,甚至停播了还常常被提起,已经说明它不一般。你看现在有些综艺,声势浩大、流量猛推,但播完也就播完了,能被人惦念多久?反观《曲苑杂坛》,没那么多营销炒作,却真正嵌进了一代人的记忆里。能做到这个程度,你说值不值?
至于汪文华本人,节目停播之后,她也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不像现在有些名人动不动就直播带货、跑综艺,她退得挺彻底的。偶尔有一些老观众在社交平台提起她,语气里都是怀念和尊重。说起来,她和倪萍那个时候都被叫做“央视一姐”,但走的路线完全不同,现在的发展轨迹也差异很大。你说谁更成功?这也没法比,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本来就不一样。
现在汪文华已经70多岁了,据说生活重心完全回归了家庭。她年轻时和丈夫长期异地,自己又带孩子又做节目,撑过来不容易。现在女儿也大了,她反而能静下来享受自己的生活。偶尔被熟人认出,她也是笑呵呵的,没什么架子,就跟寻常阿姨没什么两样。
你可能会觉得,那么有名的主持人,怎么甘心就这么“消失”了?但仔细想想,什么样的人生才算精彩?是一直站在聚光灯下从不退场,还是在热闹过后,能从容地转换节奏、享受另一种平静?其实没有标准答案。
像汪文华这样的人,她经历过事业的巅峰期,亲手打造过一档时代级的节目,被那么多观众真心喜欢过——这些早已构成她人生坚实的底色。至于后来选择低调生活、回归家庭,反而让人觉得她活得很真实、很清醒。
说到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电视声音。《曲苑杂坛》不再播了,汪文华也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但只要你记得,只要还有人偶尔提起——那这一切,就都没真正消失。
来源:星娱乐探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