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半年前,李明德一句“男一号耍大牌”把马天宇推上热搜;半年后,李明德出狱不到一天,粉丝已经在评论区排队说“等你复出”。
“哥哥终于回来了”刷屏时,马天宇的沉默显得刺眼。
半年前,李明德一句“男一号耍大牌”把马天宇推上热搜;半年后,李明德出狱不到一天,粉丝已经在评论区排队说“等你复出”。
时间点掐得太准,像一记耳光甩在曾被砸车的车主、曾被索赔的酒店、曾被指“躁郁症”的马天宇脸上——他们连句道歉都没收到。
这事儿最别扭的地方在于:受害者还没缓过劲,加害者先被原谅了。
粉丝的理由听着耳熟,“谁年轻时没犯过错”。
可李明德的错不是迟到早退,是当街砸车、赖账、虐猫、伸手向女友要钱,最后把自己送进监狱。
每一步都是成年人清醒的选择,不是少年意气。
更现实的是,娱乐圈向来擅长“失忆”。
只要流量够,劣迹艺人换个发型就能重新营业。
观众的记忆被新瓜覆盖,受害者的委屈成了旧闻。
马天宇当初被网暴到闭麦,如今旧事重提,评论区一水儿“都过去了”,仿佛他才是小题大做的那个。
最扎心的是,没人关心李明德出狱后有没有先赔车钱、有没有向剧组道歉。
粉丝只在意“哥哥瘦了没”,资本只在意“还能不能带货”。
至于那些被他砸坏的桌椅、被拖欠的赔偿金,像没存在过。
说到底,大家不是原谅了李明德,是懒得再记仇。
可受害者不行,他们得继续生活,继续修车、继续付酒店维修费、继续面对“躁郁症”的标签。
所以,当粉丝刷“等你回来”时,真正该问的是:李明德准备好先还债了吗?
娱乐圈可以给他舞台,但得让他先把欠的账还清。
否则,复出不是重生,是二次伤害。
来源:在沙漠守望的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