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郭德纲在镜头前轻描淡写地说:“德云社迟早是郭麒麟的,但他不感兴趣,想专心拍戏。”
德云社的接班问题,这些年一直是观众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郭德纲在镜头前轻描淡写地说:“德云社迟早是郭麒麟的,但他不感兴趣,想专心拍戏。”
郭麒麟的童年,和许多人想象中“富二代”的光鲜亮丽完全不同。
四岁父母离异,生母远赴日本,父亲郭德纲把他丢给天津的爷爷奶奶,自己在外打拼。
六岁前,他甚至对父亲没什么印象。
后来生活好转,郭德纲把他接到北京,本以为能弥补缺失的父爱,却没想到,等待他的是更严厉的“挫折教育”。
人越多,郭德纲骂得越狠,一点小错就能当众让他下不来台。
郭麒麟后来回忆说:“我的童年,从小到大都不值得评价。”
13岁那年,继母王惠走进他的生活。
她曾是曲艺界的名角儿,为了郭德纲的事业,辞掉工作、卖掉车子,甚至帮德云社整理了几百段相声资料。她对郭麒麟视如己出,让他短暂地感受到了母爱。
可好景不长,2015年弟弟郭汾阳出生,家里的重心彻底转移。
郭麒麟发现,自己在这个家越来越像个“客人”。
没有固定的座位,连毛巾牙刷都要问放哪儿。
弟弟一句“你上我家来干嘛”,更是让他心里发酸。
郭德纲对两个儿子的态度,简直像两个极端。
对郭麒麟,他永远是打压式的:“你不行”“你还差得远”;
而对郭汾阳,却是捧在手心里,几十万一年的幼儿园随便上,登台表演也从不说一句重话。
最让郭麒麟意难平的是,他本来成绩优异,连续六年拿三好学生,可郭德纲硬是逼他15岁退学说相声,理由竟是“相声要从小练”。
进了德云社,日子也没好过。
2012年一次演出效果不错,郭德纲却逼他微博公开道歉,还放话“骂他到半夜”。
幸好,他还有个“救星”,师父于谦。
在于谦家里,郭麒麟有专属的房间,师父的儿子会开心地喊“哥回来了!”
于谦不仅教他说相声,更教他做人。
郭麒麟曾在台上半开玩笑地说:“我拿您当我亲爸爸一样。”
后来他在《一封家书》里给于谦写信,一句“此生得立于于门之下,我之幸也”,让无数观众动容。
这份师徒情,成了他成长路上最温暖的避风港。
渐渐地,郭麒麟发现,自己在德云社的位置越来越尴尬。
后妈王惠持股99%,堂弟占1%,家里的房产、车子全在她名下。
师兄们嘴上叫他“少班主”,可真正的权力和他毫无关系。
与其在这个家里当个“边缘人”,不如自己闯出一条路。
2019年,《庆余年》里的范思辙让他一炮而红,观众突然发现:
原来郭麒麟不只是“郭德纲儿子”,他是个会演戏的演员!
之后的《赘婿》《边水往事》更是一路开挂,演技被业内认可,连郭德纲都不得不公开夸他“优秀”。
如今,郭麒麟早已不是那个战战兢兢的“德云社少爷”了。
他靠自己的本事在娱乐圈站稳脚跟,父亲的态度也悄然转变。
从前对他爱答不理,现在却常发微信问“什么时候回家”。
一次春晚同台,郭麒麟一句“堂前尽孝”,让郭德纲当场红了眼眶。
可当媒体再问接班的事,郭德纲依旧含糊其辞:“台下的事归他妈管。”
郭麒麟呢?只是笑笑,不再纠结。
有人说,郭麒麟的逆袭是“原生家庭创伤的胜利”,可他自己更愿意把这看作一场“自我救赎”。
他没去争德云社的家产,却在更大的舞台上赢得了尊重。
现在的他,再也不用担心别人说他“觊觎弟弟的东西”,因为他的世界,早已比德云社更广阔。
或许,真正的继承不是接过父亲的权杖,而是走出自己的路。
就像他常说的那句话:“轻舟已过万重山。”
来源:电影工厂